实习生 陈杰
9月16日,《中国青年报》刊登的《一个教育局长的“职务后”突击》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应,媒体和公众也对此事件做出了相关的后续报道和评论。
人民网在报道刊出后随即登出了题为《最牛教育局长缘何胆敢一夜批发数百人事调令》的评论。文中对此类“突击提拔”、“突击调整”的官场行为作出了分析,认为这是利用主政官员人事更迭、权力移交过程中存在的某种“机遇”,或明或暗地谋取个人或部门利益。并指出此类现象屡禁不止的三大原因分别为:权力过于集中,利益诱惑太大,制度建设失范。
红网也发表了题为《“过期权力”不作废的先例不能开》的评论。评论认为,此事最可怕之处不在其中存在这样那样的权钱交易问题,而在于离任后的冯某居然还能肆无忌惮地行使与在任时一样通天的权力。评论还指出,此恶例如能成立,今后免职官员就会竞相效仿,那不但会进一步恶化官场生态,还会危及干部任免制度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后果堪忧。
《法制日报》随后刊出了新华社对此事件的跟进报道。文章指出:“此事件引起了河北省、邯郸市及武安市的高度重视,邯郸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等部门均派人调查或以其他方式过问此事。武安市委纪检委、组织部已成立了调查组,正在就此事进行深入调查,将会尽早公布事件真相。”
《长江日报》发表了《重视突击调动背后的现实问题》一文。作者指出:“对于事实的真相到底怎样,我倒并不着急知晓,我关注的是突击调动背后的问题——决定调动的因素到底是什么,如何保证调动的公平合理?”
南方报业网刊发了《做官岂能像做生意?》一文。文章指出,突击提拔、突击调动的事儿频频出现,凸显出在某些单位“一把手”脑子里绝对权力观念根深蒂固。在实际操作中,不少单位的“一把手”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看成是自己的绝对权力,挥动一支笔,大搞“一言堂”。
大公网的后续报道刊登了此事主角冯云生对这一事件的表态。文中写道:“被舆论推到风口浪尖的冯云生表示‘我很无奈但实在太冤枉’,他希望组织上能够澄清。冯云生解释,这是一项日常工作,他这一任,包括他的前任,年年如此,只不过这次市里的人事调动跟教育系统的教师调动碰巧凑到了一起。”
网易论坛上,也有人为冯云生鸣不平,在一篇名为“替河北武安最牛教育局长说几句”的帖子中,作者表示,他要为冯云生鸣不平的主要理由有:一、如此规模的教师人事调动实属正常;二、调动并非在该局长知道宣布决定后的一时冲动。此贴作者表示:“希望大家冷静看待网上的传言,认真分析一下事情的原委,相信真相会大白天下,还网民一个知情,给局长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