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广瑞:景区提价对旅游发展是个威胁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24日13:55   CCTV《今日观察》

  CCTV《今日观察》2009年9月23日播出:《景区门票岂能“逢节就涨”?》,以下为节目内容。

  “十一”长假在即,国内的旅游市场的新一轮旺季也即将随之到来,和乐观的预期相对应的是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也“水涨船高”,“涨”声一片,上涨幅度最大的竟然会达到90%,一时之间,景区涨价再次成为了公众质疑的焦点。那么这种调价行为的背后到底是保护,还是逐利?高起的门票价格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来说到底是“金鸡下蛋”,还是“杀鸡取卵”?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陈伟鸿和著名财经评论员何帆、刘戈共同评论。

  “十一黄金周”临近,多个景点酝酿涨价,门票提价究竟为何?民众热议景区涨价到底应不应该?

  刘戈:长假让旅游成为刚性需求  这是涨价最好时机

  (《今日观察》 评论员)

  因为利益特别直接,所以现在已经形成惯例:每到“五一”和“十一”长假的时候,很多景区都会涨价。不论是很知名的景点,还是一些不知名的景点,都会在这个时候选择涨价。

  因为相对而言,在假期的时候,旅游相当于一个刚性需求,大家对长假肯定会有一种安排,而且尤其是有一些著名的景区,可能都是属于人生必要去的多少个地方之一,在这个期间,大家对于价格的敏感性降低,所以选择这个时候涨价是一个最好的时机。

  何帆:涨价行为是看对了行情  却看错了政策

  (《今日观察》 评论员)

  这是由于利益的驱动,因为这个世界上本来是没有风景区的,去的人多了,把它圈起来收门票,就成了风景区。很多有名的风景区现在都是由地方政府来管理,而且门票收入变成了它的预算外收入中的一部分,所以我们才能够理解,为什么就像上瘾了一样,一到佳节的时候,门票必涨。

  为什么今年国庆的时候要涨呢?是因为他们看对了行情,看错了政策。行情是因为今年国庆和中秋正好凑到了一块儿,所以今年的游客可能会出现井喷,但发改委在去年就明令景区门票要清理整顿,只能降,不能涨。很多景点把政策读成了过了一年后,今年这个限涨令就已经到期了,所以此时不涨,更待何时。

  景区门票纷纷涨价,到底是否合理?景区打出的成本增加的旗号,到底是否真实可信?

  刘戈:地方政府把景点当成了上市公司  当成了提款机

  (《今日观察》 评论员)

  现在景区涨价有两个主要理由:一个理由是现在要通过提价来限制人数,从而保护景点。但从现在来看,各个景点价格涨了,却并没有向公众公布限制人数的具体数目;

  另一个最重要的理由是,景区在运营当中是亏损的,拿石林为例,现在欠银行7.2亿,石林在前两年建出的八平方公里人造景观就花了将近3亿块钱,但如果这个费用让普通游客通过门票来偿还,就有一点没有道理。再比如丽江,在2007年收取了1.65亿的古城维护费,却只拿出2000多万用来做古旧建筑的日常维护,其他的都用在了别的去处。所以通过上述案例来看,实际上是地方政府把景点当成了一个上市公司,当成了一个提款机。

  何帆:要预防把旅游产业变成“门票经济”

  (《今日观察》 评论员)

  中国很多景点就是靠提高门票来增加收入,所以最后把旅游产业变成了“门票经济”,变成了“山大王经济”。但是在国外不是这样的。韩国的雪岳山,对公众是免费的;埃及金字塔,对本国人只收相当于人民币1块3毛钱的门票的收入,对外国游客也只有20英镑;法国罗浮宫以及意大利的古罗马角斗场,都是这样的模式。它们的门票收入很低,靠把产业链做长,靠后续的娱乐和购物来提高收入。但是中国就恰恰相反,很多景点的门票收入能够占整个景区收入的90%以上。

  在河南新郑,有一个景区就从2006年开始免掉了门票的收入,门票免掉之后,它的游客在增加,知名度也在增加,所以赶人还是留人,其实都在这一张小小的门票里。

  张广瑞:景区提价只求一时利益  对旅游发展是个威胁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这种做法是不理智的,因为现在看来,只求一时利益,得罪大众这是不对的,而且旅游者会通过用脚投票,来绕开这些景区。景区的价格问题很复杂,景区总觉得好像条件在改善,相互攀比的心里很强,我觉得目前,特别是自然景区的价格,已经相当不低了,一般的在100元以上,如果老是这样,对大众旅游的发展是种威胁了。

  徐浩:应从根本上减轻旅客负担

  (青海省旅游局副局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首先要端正这种意识,我们的景区,它不仅仅像私人部门生产出来的商品一样,因为我们的景区,有很多的公共属性在里面,我们一定要考虑到,我们这个成本,是否能够让广大游客承受?而且这些成本是否应该由游客来承担,我觉得对于国家,应该在这方面对于具有公共属性的方面,所产生的一些费用支出和成本,国家应该能够采取一些办法,来进行这一类的补偿,从根本上减轻给游客的负担。

  杨宏山:要进一步规范门票价格听证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门票的价格听证,要进一步地规范化,这样一个规范,我想要像水电气暖一样,尤其是尽可能的向社会公众,提供这些旅游景点自身的经营,以及他们支出的财务状况。还有一条也很重要,能不能把游客的满意度调查因素,也纳入到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上涨中。有关的物价管理部门,在进行价格听证的时候,能不能把游客的满意度进行一定的调查?那些游客满意度不高的景区,应该取消价格上涨申请的资格。

  刘戈:景区不要与民争利  不要涸泽而渔

  (《今日观察》评论员)

  景区在运营当中与民争利,是一种涸泽而渔的做法。2001年夏天的厦门鼓浪屿,非常热闹,到2004年的时候,鼓浪屿变成纯粹的观光的景点,上岛要收80块钱,导致周边的人都不去了,岛上的人都挣不到钱,也都纷纷搬去了厦门市。

  还有一些地方,比如乌镇,把整个镇子圈起来当成一个公园,里边的老百姓经商由戴红箍的人来管,老百姓根本挣不到钱,最后时间长了,来的人就会越来越少,因为所有的人都是一次性消费,涸泽而渔。

  从1992年到现在,石林的门票价格从4块钱涨到200块钱,50倍,远远超出了GDP的增长,超出了物价的增长,超出了人民群众收入的增长。这种由经营者所造成的超额垄断的一种收益,不应该再继续下去。

  何帆:杜绝公私混管旅游业  不能垄断、不能占山为王   

  (《今日观察》 评论员)

  如果一个价格只涨不跌的话,一定不是市场的规律。我们现在看到,如何来管理景区,其实可以有各种办法,这个景区可以姓公,也可以姓私,可以是公家来管,也可以是私人来管。最怕的就是公私混到一起,就变成了“公司”。

  我们现在很多景区就变成了“上市公司”,有垄断这些风景的资源。谁给的权力,让他们来垄断这些资源?一定要理顺管理的体制才能够有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如果这种涨价的风气杀不住,我们可以大胆的做一个预言,中国风景景点的门票可能很快突破500块钱,甚至会有1000块钱,最后就会变成富人的乐园,公园就会变成高尔夫球场。

  这样,外国人进不来,中国人却会越来越多地走出去。所以我想提醒这些旅游部门,想要长远的发展旅游行业,靠垄断来收钱,靠占山为王来管理,这种经营的模式是不能够长久的。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