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平方米的播音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24日14:40   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公司
一平方米的播音间
年轻时的宋英杰

  1986年,复杂的电视技术暂且不谈,但总要有一个声音进行解说,《天气预报》不能是卓别林时代的默片吧。那时候,国家气象中心并没有专业的主持人,能找到一位声音条件还不错的“配音员”也着实花了些功夫。于是,从10月1日开始,一位叫崔淑萍的年轻姑娘成了《天气预报》的“御用配音员”。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当时节目“配音员”就她一个人,无论刮风下雨、节日假日,她都要在每天下午4点钟准时出现在配音间。到了1987年的春节后,另一位叫刘飒的女孩成为兼职播音员,崔淑萍算是有了喘息的机会,不过刘飒这一“兼”也经过了9年的漫长时间。

  除了人手紧张之外,环境也与今天不能同日而语。当时制作节目的地方——声像室一进大门是几个文件柜充当着屏风功能,几张黄色的大桌子依北墙围成半圈,所有的设备都摆放在上面。播音间依南墙而置,制作、播音、审片都在这里完成,而这个播音间只有1平方米左右。是不是世界上最小的播音间,尚未考证。这还不算,那时声像室没有空调设备,夏天就只能多摆几个电扇。淑萍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她们在播音前,先把一个较小的电扇摆放在小播音间里面,一直吹到需要配音的时候再把电扇请出去,然后就开始在小播音间里“面壁”。日复一日,直到新的演播室修建完成,这个一平方米的播音间才光荣“退休”。

  1988年,我们今天非常熟悉的赵红艳加入到天气预报配音的队伍当中。赵红艳本身学的就是播音专业,配音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这样,三个女红在80年代的后半段就全权代理了配音任务。

  又过了两年,那是1990年的初春,《天气预报》多了一个富有磁性的男性声音,他就是宋英杰。那时候,他还是中央气象台的一名年轻预报员,从事中期预报(即预报未来4-10天全国的天气趋势),节目对他来说仅仅是一个业务爱好而已,做配音只是在他下班后把天气预报文稿以及从北京到澳门那三十几个城市的预报规范地读一遍,对一个学气象出身的人来说,这是一件很新奇的事情。估计在当时他自己都预料不到后来这个兼职还真成了他努力钻研的职业。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