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许晓平:建构和进化对于组织同等重要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29日13:58  人民论坛杂志

  组织——有人说是建构的,有人说是进化的,有人说两者都有。其实,无论是建构的还是进化的,只是各自强调的侧重点不同而已

  “建构的,还是进化的”这是我从政治学中借用的概念。政治学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两条不同的思想路线:建构的和进化的。所谓建构的,人类作为历史的主体,头脑中首先设想好一个社会发展变化的未来蓝图,然后再一步步将其实现出来,这种是建构的思路。所谓进化的,也就是说我们也不知道要走到哪里去,人类社会的未来无法预测,只能立足现实,走着瞧,边走边试,不断试错。建构主义的思想路线,更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理性主义思潮的产物;进化主义的思想路线,强调尊重现实,是经验主义思潮的产物。

  再举两个通俗的例子解释何谓建构,何谓进化。我们盖个高楼,显然先要有个设计图,再按蓝图一步步施工,不能边盖边试,这就是建构的思路。人类之所以会长成现在这个样子,是进化的。并没有谁先想好让人类长成这个样子,达尔文对人类知识的贡献就在此。

  有人用“建构的,还是进化的”概念框架来解释中国改革和俄罗斯改革的不同路径。中国30多年来改革的思想路线是进化的,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摸着石头过河。30多年前,中国最大胆的思想家也没有想到中国今天会变成这个样子,甚至10年前也没有想到。一步步走过来,走了30多年,每一步改革都有所成效,每一步老百姓都能得到点好处。俄罗斯改革的思想路线更像是建构的,他们受西方市场原旨主义思想的影响比较深,总觉得西方那个好,自己这一套不好,要彻底推倒原来那套去搞西方那套东西。不是说西方那套不好,但是对西方好的不一定对俄罗斯合适。再说了,假设人家的东西确实好,那也得从你的现实出发,一步步往那走。其实,当你立足现实往前走的时候,最终你得到的可能根本就不是你当初想得的东西。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中国的改革显然比俄罗斯改革要成功得多,因而“中国模式”受到全世界关注,也成为后发国家的样板。

  管理学最早是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政治学中的一些概念用来分析组织管理问题还是很有解释力的。用“建构的,还是进化的”概念分析组织管理问题就会有十分重要的启发。

  组织是建构的,还是进化的?有人说是建构的,有人说是进化的,有人说两者都有。其实,主张建构说的不会截然否定有进化的成分,主张进化说的也不会截然否定建构的成分,只不过各自强调的侧重点不同而已。你看那些百年老店,创始人也没有想到它今天会变成这个样子,在这个意义上说它似乎支持进化说,但是每代人又把自己对组织“应然”的追求投注其中,在这个意义上说它似乎又支持了建构说。

  思考组织是“建构的,还是进化的”,对于指导现实的组织管理实践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我认为需要强化组织是进化的思路,不是建构的思路不重要,而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当中,进化的思路比较容易被忽略。进化思路,是一种改良的思路,具体来说就是承认现实,肯定现实,立足现实,不断的试错,选择性的淘汰。中国近百年屈辱的历史使我们民族产生了极其强烈的“追赶”的情结,甚至“赶超”的情结,所以我们对那些“大跨度”、“跳跃式”、“腾飞式”的发展模式有一种天然的青睐,而对“小步改良”的模式有一种轻蔑。这种思维方式表现在组织管理领域则是,我们总是热衷于“再造”、“重组”、“兼并”等等对组织作根本性变革的概念,其实对组织作任何宏观面上的根本性改造,都离不开微观面“改善”的基础,只有因微观面“改善”而推动的宏观面改造才会有实质性的进步,否则组织必定会陷入周期性震荡的恶性循环当中。一个改造因缺乏基础性的支撑,需要另一个更大的改造来维系,组织自身的生命力并没有实质性的成长。

  我们在享受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成果的同时,一定不要忽略欣赏邓小平坚持的进化式路径的大智慧。政治发展如此,组织发展也如此。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晓平)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