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环京护城河工程”采访札记
本报记者 王斌 本报实习生 吕思园
按照中央的部署,从9月中旬起,包括山西在内的环京6省区市,全面启动新中国成立60周年首都国庆安保工作“护城河工程”。
日前,山西省公安厅专人引路,由中央和地方主要媒体组成的两路采访团分赴三晋各地采访一线公安民警。所到之处,都能听到一句话———“把问题化解在当地,绝不让任何安全隐患流入北京!”
“心腹大患”把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
山西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杜玉林多次在会议上说到,民爆物品是山西的“心腹大患”。早在几个月前,由省委政法委牵头的督查组就开始巡回检查了,临行前,杜玉林说,做得好省里要重奖,出了问题,这次去检查的人要负责,要责任倒查!足可见省领导的良苦用心。
到了基层,记者有一个突出感受是:这个“心腹大患”真的把相关所有人员的心给悬起来了,公安民警尤其如此。
忻州市位于山西北部,曾因爆炸事故被舆论推至焦点。然而最近连续3年实现爆炸案件、涉爆责任事故“两个零发生”,公安部要求在全国推广他们的经验。来到在忻州,记者了解到了许多“新闻点”:他们是全省乃至全国最早在公安局成立民爆支队的;为了鼓励民间举报,近年来他们兑现举报奖励50余万元;他们利用高科技标志在全国首创合法炸药“身份证”制度……
民爆支队支队长胡海峰是全市民爆物品整治第一责任人,他感叹:“奥运平平安安让大家刚刚松了口气,紧接着国庆安保就来了。现在每天晚上大家睡觉都提着神,不知道一个电话进来会是什么样,不图得奖,只求听不到响声。”
北京5盏灯中,平均有一盏是朔州发电点亮的
“北京5盏灯中,平均有一盏是朔州发电点亮的。”这句话出自朔州市公安局局长安根田之口,记者能听得出,安局长的话音里,有自豪,更有责任和压力。前些天,为了确保给北京供电,安局长近1个月中三次亲临这个电力枢纽———神头二电厂。
厂长张建生介绍,市公安局专门为这个电厂设了派出所,前不久,市公安局又为他们增加了警力,厂区内的巡逻平时间隔是两小时,后变为间隔半小时;9月27日后,是无间隔巡逻,24小时不间断。
在朔州,与北京密切相关的不只是电。朔州的东榆林水库,每年要向北京官厅水库提供工业用水;朔州的中石油北京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压气站,担负着向首都输气的重任。
和北京关系如此,出了事谁能担得起。记者由此明白,安局长为什么这样奔忙:9月15日,他连续开了3个会,检查了压气站、东榆林水库;晚上9点后,又巡查了八九个重要的交通点,检查了两个歌厅,还检查了可能“藏污纳垢”的两个小旅店。结束时,已是次日凌晨近两点了……
本报太原9月2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