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二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今日将在北京举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0日00:00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0月10日电 中日韩合作十周年之际,第二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将于今天(10日)上午在北京举行。三国合作不仅对东亚地区意义重大,对整个亚洲乃至世界都影响深远,因此备受瞩目。

  本次会议将由中国总理温家宝主持,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和韩国总统李明博出席。会议将回顾总结三国合作历程,展望规划三国合作未来,推动中日韩合作进一步发展。中日韩三国领导人还将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

  另外,这也是鸠山由纪夫执政后首次访华,他将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会谈。中日两国有着复杂而深远的双边关系,在日本政局有望迎来一段相对稳定期的关键时刻,两国如何规划值得关注。

  上月28日,中日韩三国在上海举行了外长会,一致认为,在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复苏、重振增长的关键时刻,三国领导人会议对增进政治互信、推进互利合作、促进亚洲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外长杨洁篪当时会见日本外相冈田克也指出,中国是最早倡导和支持东亚共同体建设的国家之一,并积极参与了东亚合作和一体化进程,将继续以开放的态度同各方一道推进东亚合作。

  1999年初冬,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期间,一场“非正式早餐会”推开中日韩三国合作的大门。十年间,三国合作先后确立了11个重点合作领域,建立了15个部长级会议机制,成立了由外长牵头的三方委员会。

  三国经贸合作成效斐然。2008年,中日贸易额超过2600亿美元,中韩贸易额接近1900亿美元,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也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日韩贸易额也接近1000亿美元。

  去年12月,第一次在10+3框架外单独举行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首次明确三国伙伴关系定位的同时,还通过了《国际金融和经济问题的联合声明》,提振了本地区乃至世界应对危机的信心。

  

  新闻背景:历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1999年11月,时任中国总理朱镕基、日本首相小渊惠三、韩国总统金大中在菲律宾出席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期间,举行早餐会,启动了三国在10+3框架内的合作。

  自此,中日韩三国领导人每年在出席10+3等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举行会议。中国总理出席了历次会议。

  2000年11月,朱镕基出席在新加坡举行的中日韩领导人早餐会,金大中和日本首相森喜朗参加。三国领导人就加强中日韩之间和三国与东盟的合作交换了意见,达成许多共识。

  2001年11月,朱镕基、金大中和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共进早餐,举行第三次三国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就进一步促进三国经贸合作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取得广泛共识。

  2002年11月,朱镕基、小泉纯一郎和韩国总理金硕洙在金边举行了中日韩领导人第四次会晤。

  2003年,温家宝总理出席第五次领导人会议,与日韩领导人共同签署并发表了《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这是三国领导人首次就三国合作发表共同文件,初步明确了三国合作的原则和领域,并决定成立由三国外长牵头的三方委员会,总体协调三国合作,标志着三国合作进入新阶段。

  2004年,第六次领导人会议通过《中日韩三国合作行动战略》,为全面推进各领域合作作出了具体规划。

  2007年1月,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菲律宾宿务恢复举行。会议发表《联合新闻声明》,向外界传递了三国致力于互信、友好与合作的政治意愿。

  2007年11月,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新加坡举行。会议确定了2008年三国合作的一系列具体项目,包括制订三国合作行动计划,组建网络秘书处,进行非洲政策对话,加强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科技合作,保持自贸区联合研究框架,在海上搜救、奥运反恐等非传统安全领域进行合作等。三国还原则同意不定期轮流召开三国领导人会议。

  2008年12月,首次10+3框架外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日本福冈举行。会议签署并发表了《三国伙伴关系联合声明》,首次明确了三国伙伴关系定位,确定了三国合作的方向和原则。会议还通过了《国际金融和经济问题的联合声明》、《三国灾害管理联合声明》和《推动中日韩三国合作行动计划》。

  2009年4月,在泰国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主持了中日韩领导人简短会晤。三国领导人一致表示,将继续加强中日韩合作,推进中日韩与东盟合作,期待着于年内在中国再次举行中日韩领导人会晤。(资料来源:新华网)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