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夺得2016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里约热内卢胜出没有“秘密武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0日01:19  青年参考

  10月2日,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夺得第31届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这将是奥运会第一次在南美洲城市举办。对此结果,落败的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显然难以接受,竟公开称巴西胜出是因为幕后有政治交易。其实,里约热内卢胜出的“秘密武器”正是其实力。

   奥巴马亲自出场仍落败

  10月2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21次全体会议上,里约热内卢在前两轮投票中先后击败美国芝加哥和日本东京,在最后一轮投票中又以66∶32票——领先34票的绝对优势,击败了西班牙的马德里,获得2016年第31届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巴西总统卢拉当众喜极而泣,他泪流满脸地向记者说:“我坦白告诉你,若我现在死了,我死而无憾!”

  表面上,申办奥运会是以城市为单位的竞争。实际上,城市所在国的国力、所在国领导人的重视程度也很重要。这次,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和巴西总统卢拉都亲临现场。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携夫人亲自上阵,乘空军一号专机到哥本哈根助威,这是美国总统有史以来第一次出席此类大会。

  芝加哥落败后,一些媒体认为,奥巴马走过场式的哥本哈根之行是在给芝加哥帮倒忙。奥巴马在离芝加哥最后陈述不到1个小时才飞抵哥本哈根,陈述结束后,他又不等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宣布结果,便与夫人返回华盛顿。不少国际奥委会委员认为,这显得对国际奥委会不够尊敬。国际奥运会前委员凯·霍尔姆称:“奥巴马的短暂停留实在太像做生意了,这很可能让不少奥运会委员认为他对委员与奥林匹克运动缺乏尊重!”再加上他们的演讲也显得居高临下,难以真正地打动人。

   石原慎太郎说有幕后交易

  有趣的是,此次参与申奥城市所在的国家,除了巴西之外,都是发达国家。美国、日本、西班牙在花费巨额申奥经费后,被财力大不如己的巴西击败,有些酸溜溜的抱怨也很正常。最具代表性的是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他在10月4日的记者会上说:“我们的报告远比其他国家要好,却未因此获得青睐,我再次了解到,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在运作,这是一场难以取胜的竞赛。”他还称:“听说巴西总统亲自出面,并对非洲国家的代表提出大胆的承诺……我不知道这些承诺是否与最后结果有关,然而它们似乎违反国际奥委会的规定。”他还声称法国总统萨科齐9月份公开表态支持里约热内卢,是对巴西采购法国战机的回报。

  说句实在话,落败的三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弱点。芝加哥和东京最大的软肋是当地居民的支持率不高。《芝加哥论坛报》发表的民意调查显示,芝加哥市民支持和反对申奥的比例,从今年2月的约2∶1变为几乎一半对一半(47%赞成,45%反对);东京的支持率也只有50%左右。

  马德里市民对此次申办的热情倒是很高,在各方面的准备也相当充分,甚至动员已89岁高龄的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出来助威,但仍然不敌里约热内卢。

  奥运会首次花落南美洲

  萨马兰奇在10月5日接受采访时说:“马德里的工作非常出色,但是里约热内卢做得更棒。对同是欧洲的马德里影响最大的一点,是2012年的奥运会将在欧洲的伦敦举行。”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也对东京不利。

  确实,算上2012年伦敦奥运会,扣除因两次世界大战而未能举行的3届,实际举行的27届奥运会中,已有17届在欧洲举行,其余10届又有4届在美国,2届在澳大利亚,分布极为不均。

  现在,国际奥委会竭力想扩展奥林匹克运动在第三世界的影响,里约热内卢的成功,将是南美洲城市第一次主办奥运会,地域平衡原则肯定是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要考虑的。

  里约热内卢申奥代表团正是抓住这一点,不断宣传南美洲同样有权分享奥林匹克运动,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也本着“将奥林匹克精神散播到全球各地”的宗旨,将票投给了里约热内卢。

  国际奥委会前总干事卡拉德就认为,今年的情况和8年前选择北京类似,奥运会需要去新的地方,里约热内卢是一个符合逻辑的选择。巴西总统卢拉说,若是其他3个城市胜出,这将是美国第五次主办、西班牙或日本第二次主办……

   里约不缺办大赛经验

  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五位。近年巴西经济发展迅速,2007年和2008年的经济增长率都在5%以上,是“金砖四国”之一。据美中情局资料,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巴西200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已是世界第十位。

  此外,里约热内卢已成功举办了2007年泛美运动会等大型赛事。2007年,巴西还获得了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的主办权。作为足球、排球等体育大项的一流强国,巴西人对体育的热情也让人印象深刻。

  当然,里约热内卢要成功举办奥运会,还必须扎扎实实筹备,特别是要在治安管理和基础设施两方面下大力气。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