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能告诉我 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吗?
莱纳特· 魏悉利(上海世博会德国馆建筑设计师):现在我们是在德国馆的第三展览区,将来在这里,能看到德国的文化生活展示。你可能发现在这个区域,没有一堵墙是成直角的,每样东西看起来都倾斜着。要知道,平衡与和谐是我们德国馆的主题,假如我们只看建筑物的局部的话,似乎都是不平衡的。可是我们观察整个建筑的时候,就会发现它非常稳定。平衡与和谐,就像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一样,到处都有不同的力量和不同的想法,如果包容差异,就能达到整体的平衡与和谐。
解说:在场馆的建设过程中,莱纳特常常发现,他所熟悉的德国文化,也正与中国文化发生着碰撞。那么,莱纳特能够找到自己的平衡与和谐吗?
莱纳特· 魏悉利:在德国通常我们花在决策上的时间比较长,事先要做很多的设计和非常详尽的计划,才会付诸行动。但在这里,人们很快就开工了,然后一边建一边改,有时候一堵墙的位置要变好几次,因为工人们习惯在现场边干边研究图纸。这对我来说很新奇,有时候我非常焦虑,以为问题没法儿解决了,甚至晚上睡不好觉。可是第二天,我们总会一起找到办法,或者来了个能干的人,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真是令人惊讶。工人们总有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我想我们已经找到了一起工作的平衡点了。
解说:莱纳特或许没有意识到,与第一次举办世界博览会的中国相比,德国确实显得经验老道。2000年,德国举办了汉诺威世界博览会,此外,每年各种顶级的专业展览会也都在德国轮番上演,为德国赚取数十亿欧元的营业额。这个享有“世界第一博览会强国”美誉的国家,在上海世博会上的表现,丝毫不让人觉得意外。
迪特马尔· 施米茨(上海世博会德国总代表):要做好博览会的组织工作,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经常举办和参加各种展览会,所以知道会遇到什么问题,意识到要提前准备。像上海如此大型的世博会,就更应如此。早在上届西班牙萨拉格萨世博会时,我们就已经着手准备到上海参展了。因此,我们有自己的计划,规定好在什么时间,做什么,有步骤地向前推进。
解说:在上海世博会园区内,德国馆成为占地面积最大、最早开工、也是最早封顶的外国自建展馆。但是他们的成本却并不是最高的。
记者:我能问问整个预算是多少吗?
迪特马尔· 施米茨:展馆大约3000万欧元,另外运营费用差不多在1000万到1500万欧元吧。我们希望在世博会上展示一些值得展示的东西,从过去的经验看,这个预算很实际。作为德国,我们当然希望利用世博会展示我们的国家形象,所以我们的逻辑是,不能对赞助商敞开大门,因此大部分投资都是来自政府。
解说:在德国馆的主体建筑里,莱纳特等设计师对于如何吸引观众,颇费了一番脑筋。他们设计了一个名叫“动力之源”的内容。
迪特马尔· 施米茨:我们的亮点之一就是人们可以做一些动作,然后展品就能够运动起来,这个将会由一个巨大的球体来展示,比如人们站在这里对着大球喊,球会相应地产生变化。
记者:那一定是个非常大的球。
迪特马尔· 施米茨:是的,这个球重达1500公斤,直径达到3米,有40万个发光LED灯(发光二极管)。比如一只眼睛图案看着你,然后人们击掌,这个大球就开始转动,但是那只眼睛还是看着你的,这可能是有高科技在里面。我们在德国正在为大球做更详尽的设计,所以我还不能告诉你更多的内容。我们都清楚地知道,德国不是世博会上惟一的参展方,在这儿将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展示。
迪特马尔· 施米茨:参观者肯定是胃口很大的,他们可能在一天参观了10个展馆后回到家里,他们会回想说“我参观了这里、那里,还有德国人的那个会动的大球。”这样,我们就很知足了。
解说: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莱纳特在采访结束后,按时开始了他的下一项计划,前往苏州去察看已经在制作中的展馆家具。
解说:随着世博会开幕之日的临近,园区中,200多个国家和组织场馆,逐渐显现出性格各异的面容。像海螺一样的以色列馆、名为人之城的意大利馆、城堡一样的巴基斯坦馆、如同金色沙丘的阿联酋馆、名为创意之馆的英国馆、仿佛弗拉明戈舞者的裙摆一样飘动的,是西班牙馆、外墙由大豆纤维制成的瑞士馆、云朵一样的世界气象组织馆等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灵感,在这里彼此观望,相互回应。
解说:随着上海世博会第四次参展方大会临近尾声,几乎所有的参展代表都抓紧时机来宣传自己。在加拿大的新闻发布会上,这位总代表的出现,引起了一阵笑声。
大山(上海世博会加拿大总代表):“有时候我发现,(我的)中文采访,给(记者)翻译成英语,我自己的英语好像变得有点古怪似的。”
解说:这不是大山吗?
(大山的一段相声)
大山:(我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一个文化的使者,让中国人更好地了解西方,让西方人更好地了解中国,这是要做双向的(工作)。我做这个交流工作,也是希望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个人感受。好像我们提到中西文化,过多地去谈矛盾、冲突、差异,实际上我怎么觉得搁在一块挺好的。无论是跟中国人这边,还是跟西方人这边,我希望能够帮助双方也感受一下,我自己的这种中西结合的经验。这个世博会,我想也能够充分体现这一点。
解说:今年五月,大山被委任为上海世博会加拿大参展总代表。在上海,无论什么场合,大山总是很快就被认出来,他的品牌优势令人望尘莫及。
解说:为了吸引观众,展示自己的文化,各个国家都拿出了最令他们自豪的项目。
特米尔·彭塞莱昂(上海世博会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总代表):我想着重介绍我们国宝级的西蒙玻利瓦尔青少年交响乐团。我们拥有一个广泛的音乐教育体系,它深入我国社会各阶层儿童当中,尤其考虑到贫困儿童的音乐教育。得益于这个体系,我们拥有了如今在世界上享有极高声誉的交响乐团。在这次上海世博会中,它会成为委内瑞拉一颗璀璨的明珠。
解说:德国正在考虑让他们的足球巨星前来助阵;比利时则要推出他们的米其林大厨,展示美食绝技;丹麦甚至搬来了著名的美人鱼雕像原件,做镇馆之宝。届时,在上海世博会期间,还将有近200场各个国家的精彩演出以及多个主题论坛。有人形容,世博会就是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全球派对。那么要满足如此复杂的功能和需要,上海世博园区究竟该如何规划呢?
解说:吴志强是上海世博园区的总规划师,他今天的午餐有点匆忙。这位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院长,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一直在搜集和研究各国世博园的案例。二十年磨一剑,如今吴志强会拿出怎样的蓝图来面对全世界注视的目光呢?
吴志强(上海世博会园区总规划师):我们整个世博园区,沿黄浦江两岸展开。在浦东部分,主要是各个国家的国家馆。在对岸主要有各大企业的展馆以及我们这次首创的城市最佳实践区。
解说:横跨南上海黄浦江两岸的世博园区,占地范围是世博会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根据吴志强的统计,2010年上海世博园占地5.28平方公里,是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的3倍,1998年葡萄牙里斯本世博会的5倍。如此大型的展区,依靠低成本来建设、运营和管理几乎和幻想一样不切实际。在高昂的投资面前,如何让展期只有180多天的上海世博会,不仅仅拥有短暂的辉煌,同时也能蕴含未来持久受益的潜力,这是吴志强面临的第一个巨大的挑战。
吴志强:那么从这部分看过去,是黄浦江的第二个湾头。这个滩地上过去就是作为黄浦江上不用的废弃地,堆了很多的废铜烂铁。
解说:当时,上海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 就把世博园放在这块污染严重的工业区,借此机会,将这里改造成新的城市中心区域,全面提升它的功能和环境品质。
记者:现在我们看到这有小桥、流水,以前也是这个样子吗?
吴志强(上海世博会园区总规划师):以前完全不是这样,所以从这部分来看,改变得非常大。我们在这里做了一个实验,把黄浦江的水引入到这个小溪中间,通过分布过滤,最后可以看到,已经是非常干净了。最后这个水再流回黄浦江。让大家知道,什么叫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解说:人们常说,城市是人类从蛮荒走向文明的缩影,也是人类梦想成真的地方。每一座城市都不是一张白纸,它记录了人类的足迹。即便是过去污染严重的老工业区,也曾为人类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它同时给人类带来的困扰,根源并不在它本身,是人类理解发展、看待未来的局限所致。在世博园的规划过程中,吴志强所面临的第二个挑战,就是 —— 工厂搬迁过后,留下的大片工业厂房究竟该如何处理?
吴志强:假如你三年前来的时候,会看到整个世博(建设)场地中间,一个重要的景观。在我们看了二、三十年,在很多中国城市中间都写着一个大的“拆”字以后,在这片场地中间,到处画了大圈,里面写着“留”字。虽然留和拆在过去来说拆是创新,拆是革命。今天来说,留世创新。
记者:拆和留,哪一个难度更大?
吴志强:留要难得多,要理解这种建筑的历史,知道它的结构状态,知道它现在的弱点在哪里,要知道未来的使用。所以,我说从留到新建筑,要花的精力,远远比推平了造栋新建筑,更多的脑力劳动。
解说:拆与留只是一字之差,但这样的改变却来自最深层的思考,它意味着我们有了更加深远的目光和更加包容的态度来认知世界,也意味着我们对自己的历史更为客观、更为尊重。这些旧的建筑,既是以往代价的记载,也是未来超越的起点。
吴志强:原来这是一个特(种)钢厂车间,都保留下来以后,做了改进,这里面以后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舞台。故意留了上面这一段。
记者:生锈的那部分?现在是已经完工了的,是吧?
吴志强:对,这样的建筑还有很多,把整个世博会的场地,作为演绎我们的城市如何一代一代升级换代的一个方式。整个城市的硬件,就像一个舞台,而上面的(表演者),是我们的社会在演出的戏,和我们经济在演出的戏。实际上,舞台曾经演过历史的戏,这个舞台来演出今天的戏,可能更有意义。
解说:将旧的工业厂房进行再生性改造,在其他的城市并不罕见。北京的798工厂和伦敦泰晤士河边的泰特现代美术馆,都是成功的案例。上海世博会还有一个更新的创意 —— 城市最佳实践区。
唐子来(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总规划师):我们不是突出一个一个单体建筑,我们是把那些参展的建筑,把它整合成为一个城市的街区,而且这个街区,又体现了各种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唐子来:我们现在在北部的模拟街区,北部模拟街区它的总的格局,就是有一个公共的开放空间。那是个成都的案例活水公园,边上有四组我们称之为案例建筑。一个就是法国阿尔萨斯大区的一个生态建筑,那边是法国另外一个大区叫罗阿大区的一个生态建筑,(白色的这个),白色的,这边是汉堡的一个生态建筑,(您背后的那个),我背后那个是汉堡的生态建筑。
解说:在城市最佳实践区里汇集了来自世界范围内59个城市的各具特色的成功实践案例,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从这里获得的启发或许会更多。
洪浩(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局长):我们举办一次世博会,是提供一次机遇,一次非常难得的机遇,就是让世界能够更多地了解中国。尽管我们中国对外开放整整三十年了,尽管我们在国际上地位越来越高了,但是我们仍然有必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另外这个平台也是我们中国更好地了解世界,我们中国的老百姓可以不出国门就看遍世界,这个机遇是非常难得的。我们应当利用这一届世博会来谦虚地、认真地学习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国际组织、各个企业以及城市,它们在发展过程中间的先进的理念取得的经验、好的做法,为我所用,来推动中国的城市化的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