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醒龙:沉寂三载又爆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2日03:14  汉网-长江日报

  

刘醒龙:沉寂三载又爆发

  记者 胡孙华

  沉寂三年,著名作家刘醒龙今年爆发:出版一部17万字的长篇散文,出版一部20万字的长篇小说,并在最近摘取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另一部30万字的长篇小说已交稿。在文坛一向勤勉的刘醒龙何故沉寂三年,对当前文坛的纷纷扰扰又怎么看?昨日,记者面对刘醒龙。他感慨:爱好文学是一种“病”。

  谈近作:

  一口气拿出3部大作品

  谈《芳草》:

  曾为它“停笔”3年谈“工资”:

  国家“养”的作家不多谈“畅销书”:

  大多只是消遣性读物谈“影视”:

  不忍看自己小说被改编

  今年是刘醒龙的丰收年。4月份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17万字长篇散文《一滴水有多深》;5月份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20万字长篇小说《天行者》。刘醒龙说:“今年第三部书稿已完成交给出版社了,30万字的长篇小说。年底前可能会出版。”《一滴水有多深》并不都是舒适之闲笔,而是以乡村命运和乡土情思为精神主干的长篇散文。《天行者》则是描绘一群乡村民办教师的生活,仍旧是乡土题材,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刘醒龙告诉记者:“新长篇是关注当下社会,跟以往的风格都不一样。”他自信的目光和言语,让人对其即将推出的新作很期待。

  谈《芳草》:

  曾为它“停笔”3年

  武汉市文联主办的《芳草》曾被誉为我国文学刊物的“四小名旦”之一,刘醒龙2006年3月接过主编的接力棒。为让《芳草》再度飘香,刘醒龙“3年没写东西”——停笔3年,写作生涯是第一次。审稿、约稿几乎占用了他所有的时间,《芳草》发的每篇稿件他都要看。“平均每个月都要看好几百万字的稿子。最忙时,我曾一个周末看了3部长篇小说。”刘醒龙说,“我的审稿唯一标准是质量,而不是作者的名气,粗俗、粗野的作品决不能上。我不会去迎合市场。”

  目前,《芳草》的影响在进一步扩大,文章的转载率在同类刊物中稳居前列。刘醒龙说:“现在本刊已走上良性循环轨道,很多好稿子纷至沓来,不用像当初那么费心分神了。”

  谈“工资”:

  国家“养”的作家不多

  一度,网络上对“作家拿工资”很“鄙视”,认为作家应该以写书为生,不该拿国家的钱。后来,中国作协专门出来作说明:目前全国不足200名专业作家拿工资。

  对此,刘醒龙告诉记者,他是一个拿工资的作家。“但我拿的工资是我当《芳草》主编的工资,而那些工资并不足以支持我去创作。我国的专业作家们拿出了许多好的传世文学作品,充实了人民的精神,但不一定有好的市场。”他说,现在很多国家都有对作家的资金扶持制度,“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养活100多号作家,一点都不多”,对“作家拿工资”非议的人都是很浅薄的。

  谈“畅销书”:

  大多只是消遣性读物

  现在的一些网络写手和一些“80后”作家,拿出了很多“畅销书”,把文坛闹得风生水起。对此,刘醒龙说:“现在,有些小说可以红极一时,但很快就会被遗忘得干干净净。历史对小说的留存是有选择的,其关键,肯定不是当下某些作品中被渲染和夸张的粗鄙与暴力,而是可能会在庸俗市场上卖不出好价的优雅,以及不去名利场上左右逢源的高贵。”他说,而专业作家们的创作是很严肃,很严谨的,出一部书就要对自己负责,对读者负责。“文学一定要有文学性,就像人必须有精神,否则就是消遣性的读物,看了就丢了。”

  谈“影视”:

  不忍看自己小说被改编

  刘醒龙的小说频频“触电”,但他告诉记者:“我不忍心看自己的小说被改编得支离破碎。”最早,他的《凤凰琴》被改编成电影,获得多项大奖。而他说:“尽管故事情节、语言几乎原封未动,可是怎么看怎么不像原小说了”。他的《圣天门口》正在被华谊兄弟改编成影视剧,由康洪雷执导;《天行者》的影视改编权也正在洽谈之中。他说:“改编我的作品,一定要有独到的眼光,相信它是好作品。”而对改编,刘醒龙从不参与其中。他说自己的作品已经很完美了,不忍心被改编得支离破碎;另外,改编成影视剧是有技术性的活,他做不来。而且,他惟一要求不要在电视剧播出时,另搞一本以剧本为蓝本的电视书。他直言,爱看书的,就看原著。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