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团结在于融合而非活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2日03:14  汉网-长江日报

  孩提时代,没考虑过“团结”一词怎样运用于自己,因为我根本没有感觉到自己——一个维吾尔族,与身边的汉族同学及其他民族同学有什么不同。我和我的同学们一起努力,在各种比赛、活动中一同为班级加油,为班级争光。

  校规和老师教育我们,同学之间要相互团结友爱。并没有特别提出我这个唯一的维吾尔族学生要和身边的汉族同学“团结”,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可能都不曾考虑过,我有什么特殊的,在这个集体中我们大家都一样。

  长大了,也开始留心身边一些微妙的小事。越来越多地发现“团结”一词,在民族地区的出现率是相当高的,例如一句耳熟能详的口号:“汉族要团结当地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要团结汉族,少数民族间要互相团结”。

  我接触的人越来越多,不同身份、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时不时地,朋友们会冒出一句:“为了促进民族团结,今天我们一起去清真馆子吃饭吧”,“为了民族团结,我们跟你学维语吧”,“为了团结,我们……”

  我们之间的团结需要用某一次、某一个活动来促进吗,难道可以有“今天你团结了吗”,“今天我要团结”或“今天我被团结了”这样的表述吗?

  我可以发现一些类似的“团结”句式。各个民族的人士,坐在一起开个团结教育大会、立个同努力共发展的宏伟目标、搞个文艺表演、一起吃个饭。但生活中可能还是我们你们划分得很清楚。

  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我们会因为主观意识将自己先围起来,成为一个族群,再和其他族群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我们是作为一个大集体聚居在一起。因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诸多原因,族裔身份划分了“我们”、“你们”。我们提出要团结,如同围墙里的人伸出小手互相拉着,到底有多少小手拉到了一起,有多少小手只是微微碰了一下,有多少小手遥遥相望没拉到一起,是不是有些小手被弄疼了?

  我们都应该知道戴着手套与人握手,与不戴手套与人握手之间的区别。真实的感受和隔着障碍物之间的感受肯定是有区别的。就好比两道围墙里的人们,有墙隔着,伸手去拉对方的手,可想而知有多大的阻力和困难?两个圆接触,接触面积才有多少啊?

  团结在一起,不是我们呆在自己围墙里,瞭望一下,隔着墙拉一下手,就能完成和实现的。我们需要走出自己的围墙,进入另一个围墙,去切身感受里面的一切,真正的理解他们、融入他们。我们需要打破各自的围墙,大家都站出来,融入彼此当中,没有主观、故意的区分和区别对待,真正接纳和融入对方,我想,这就是真正的团结了。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