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东韶关持续干旱52座水库干涸见底(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7日14:26  金羊网-羊城晚报
广东韶关持续干旱52座水库干涸见底(图)
挑水的孩子最小的年仅3岁半

  今年入秋以来,广东省持续高温少雨,粤北和粤东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明显偏少,水库蓄水不足,出现农田失收、饮水困难等严重旱情,并呈现持续发展态势。本报驻粤北、粤东各地记者“上山下乡”,直击当地旱情,也带回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消息……

  记者昨日从韶关市三防办了解到,经过长达数月的全力抗旱,韶关旱情日前有所缓解,但由于高温少雨天气的持续,局部地区的人畜饮水依然面临严重危险。

  据韶关市三防办统计,今年1-9月份,韶关全市各地平均降雨量减少了33%,除6、7月接近多年同期平均值外,其余月份明显减少。特别是8月份以来,韶关持续高温少雨,8月降雨较正常年份减少了47%,9月降雨则减少了61%。1-9月,韶关降雨为1149毫米,比50年一遇干旱年份的2004年同期还少118毫米,减少10%。由于全年降雨量减少,韶关大中型水库全年蓄水高峰水量达不到正常库容的65%,全市52座水库已经干涸见底。

  八旬老人叹“从来没见过”

  在韶关市受灾最严重的翁源县,不少村民饮用水要用拖拉机、摩托车或自行车到离家数公里远的地方拉水。该县官渡镇东三彭屋村80多岁的彭亚婆告诉记者,她活了80多岁,还是头一次遭遇到这样严重的旱情,现在,这个村的村民饮用水要到两公里远的地方拉,洗衣服只能到干涸得只剩下一点点积水的山塘里用勺子舀上来沉淀后洗。

  在该县周陂镇陈村,全村2700多亩水稻有2500亩受旱,成片的水稻倒伏田中。干旱波及到全村各家各户,42岁的村民罗振普告诉记者,他家种有5亩多农作物,其中水稻3亩,绝收就占了2.5亩,其他作物也只有两成的收成。上月中旬开始,他们村就出现饮水困难了,只能从离家3公里多的佛子坳引水,各家轮流放水,以确保三餐有水煮饭。

  除了老人都得出外挑水

  在有着石灰岩地区“四大金刚”之称的乐昌市沙坪镇,镇里前些年修建的蓄水池大多已经见底,全镇的生活生产用水主要依靠八宝山水库放水到蓄水池,可目前水库已到死水位不可能再放水。这个仅有2万人的小镇有超过3000人出现饮水困难,不少村已经严禁青壮劳力在村内接水。

  在该镇的岭头村,村里的蓄水池两个月前已经干涸,79岁的刘路凤老人只得靠着长长的管子从山里接水,细细的水流接满一桶水足足需要一个半小时以上。老人告诉记者,这还是村里给老人特别的优惠,更多的村民只能到离村1.5公里远的一个洞口担水。10岁的邱艳玲说,往返一次得一个多小时,中途要休息三次才能到家,最不幸的是时常还会跌倒在山路上。

  在沙坪镇上,镇里的居民、镇中学的师生目前只能靠着周围蓄水池里那发黄发绿的水维持日常的饮用,而这些细菌超标的水每天也只能供应两三个小时。

  干旱不止冬种不容乐观

  面对严峻的旱情,韶关全市962座机电排灌站全面启动,坚持设备24小时不停作业,有效地缓解了旱情。

  按照规划,在未来几个月内,韶关将完成100万亩的冬种作物种植,50万亩黄烟、辣椒等早春作物的壮苗培育和50万亩早春作物大田的犁耙整地备耕。但韶关市农业局负责人也坦承,持续干旱导致目前还有13.5万亩绿肥无法播种,一些地方冬种生产的犁耙整地都无法开展。

  本报记者 彭卫 通讯员 黄薇薇 成明 摄影报道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