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创意之城,路在何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8日17:56  新民周刊

  撰稿·陈静茜

  “你们想建立一个园区,马上就想得到一个回报,几年之内就能够把投资收回。但是不要忘了:创意本身是一个慢慢的燃烧出来的过程。”

  上海已正式以“设计之都”为名申请加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的“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这个消息在10月16日至21日展开的“2009年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上被反复提及。

  “全球创意城市网络”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4年创建,是国际创意产业领域最高级别的非政府组织,旨在倡导和推动全球城市在不同创意文化领域的发展。这一网络分为设计之都、文学之都、电影之都、音乐之都、媒体艺术之都、民间艺术之都和烹饪美食之都等7个门类。目前全球已有17个城市成为这个网络的创意城市,其中被命名为“设计之都”的有 6个城市,即柏林、布宜诺斯艾利斯、蒙特利尔、名古屋、神户和深圳。

  上海,算得上是一个创意之城吗?上海模式路在何方?

  

  势头迅猛的上海模式

  

  伦敦、悉尼、纽约等地的创意产业在1996年左右开始形成势头。而中国的创意产业据不完全估算,在1998年左右开始萌芽,到了2004年前后开始蓬勃地发展起来。同济大学吴志强教授认为,“上海创意产业的发展,和世界可以说是同步的。严格说来,上海只比国外晚上几年而已。”作为中国最年轻的创意学院(该学院于2009年5月刚刚成立)——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的院长,吴志强同时又是上海创业产业中心的总策划师和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总规划师。

  上海的创意集聚形式是从老厂房和老建筑改建的“创意园区”的形式上发展起来的。“上海在2004年正处在产业转型期的开端,市内很多工业厂房被闲置,给创意产业的集聚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比较快地刺激了产业的发展。而创意产业也从另一方面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两者可以说是得到了很好的结合。”创意产业中心秘书长何增强说。2004年,当莫干山路50号上海老纺织厂和泰康路210弄的老厂房面临拆迁问题的时候,两处实际上形成了上海较早的创意产业集聚区,艺术家和创意工作者们呼吁保留老厂房,保护创意集聚区而召开的协调会上,上海政府第一次有了什么是“创意产业”的概念,才有了今天响当当的M50和田子坊文化创意园区。

  2005年,何增强向上海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提出了组建在经委指导下的半官方组织“上海创意产业中心”,得到了嗅觉灵敏的经委有关负责人的大力支持。但是上海市经委如何出面管理本应属于上海市委宣传部和文广局管理范畴内的“文化创意产业”?经委也有自己的顾虑。最后,通过建立创意园区,将老厂房、老建筑内集聚的创意产业先管起来,成为经委推行创意产业计划的制胜策略。上海创意园区的发展始于2005年,上海经委推出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的规划,挂牌了18家创意园区。之后经委连续几年授牌,截止到今年10月初,上海已有81家创意园区。2008年,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上海创意产业实现总产出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66%,比上年增加了18.3%,远高于上海第一、第二产业的增幅。据上海市经委的预计:到2010年底,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总数将达到100个;到2012年底,集聚区总产出规模将达500亿元,并形成两三个总产出过百亿、10个总产出超10亿的大型集聚区。无疑,上海模式在近几年来看是狂飙突进式的。

  

  上海模式的争议:先上车后买票?

  但是,上海创意园区的这种自上而下的指导方式,让人有理念先行的感觉。吴志强也吐露了自己的担忧:“我们必须明白:创意园区不是创意产业唯一的发展形式。我们上海之前的一些做法,确实有些‘过早’。就好比凌晨三四点钟,公鸡就开始打鸣了。现在上海的文创产业虽然成长到了五六点钟(的阶段),但问题仍然很多。比如说:‘有空间,没内容;有舞台,没剧本’的不在少数。”政府主导,似乎成为了“上海模式”的特色。大部分园区存在“先上车,后买票”的现象。“有的买的车票,有的买的恐怕是火车票和飞机票哟!”吴志强说。作为源生性的创意集聚区,要真正成为具有“气场”的创意园区,他认为几大要素是必须具备的:一、一定的文化积淀;二、创意人士居住在周围;三、公共交流的空间;四、足够的资金支持。“而我们上海往往是选择,哪里有历史,有文化的,就在哪里成立园区。其实,‘人’才是使园区活起来的关键。”

  中国的创意模式还是比较依赖政府干预。比如静安区拥有13个创意园区,2008年静安区创意园区总产值超过了 25亿,税收将近1个亿,陆晓栋副区长认为“静安整个效益非常不错的!创意园区在一定的阶段上,政府的干预是非常重要的。”来自北京的齐勇峰也认为:“光靠市场是不行的。还需要依靠政府,我们目前这个阶段是政府发挥作用的阶段。政策方面大力扶持。我们很多单位属于企业化运营的形式。也就是说现在转型的速度还比较慢、比较困难,缺乏动力。”但是这样的认识被部分创意人士评价为“太外行”。

  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创意产业学院教授迈克·金(MichaelKeane)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我们认为创意就好像水和河一样的概念,我们设计的昆士兰模式,就像河流一样,可以任由创意产业变来变去,并不一定有一个固定的方向,因为这是自然的过程。”在昆士兰模式中,政府只是他们的合作伙伴之一。他们成立提供包括教育、技术培训的创意中心,将高校资源与园区紧密结合,通过学校来开发创意,甚至改变教材,让高校的教育更具创意的针对性。“中国的模式定义就是一个个例的解释方法,不管怎么样,它是一个指导原则,就是监督着你怎么做。而我们国内的另外一个模式是慢慢燃烧,就是(产业效应)不必要很快地发展出来。在中国,你们想建立一个园区,马上就想得到一个回报,几年之内就能够把投资收回。但是不要忘了:创意本身是一个慢慢的燃烧出来的过程。”

  来自德国的柯复南(FrankKruger)对中国的独特模式深有感触。作为罗昂(Logon)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的执行总裁和创意总监,他同时也是负责今年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举办场地——静安区800秀创意园区改建的主要设计师。“德国是另外一种情况。我个人觉得更像‘DIY’的形式。年轻的创意工作者自己掏钱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当发现自己势单力薄的时候,他们才结合在一起。德国政府也不会像中国政府这样创办新的园区,将创意工作者邀请进来。”比如,德国柏林比较著名的文化创意园区“柏林文化酿酒厂”一开始只是艺术爱好者的聚集地,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公私合营”,当地政府创立PLG公司投入1500万欧元对这个园区进行改造,管理者来自社会,通过对不同租户的租金的调节来控制这个8000平方米的大型园区的租户构成(如艺术家租借费用是商户的1/3)。“中国应该学习去理解什么是‘创意产业’ ,并且真正地理解它。园区的设计应该是和它的功能、其所属的创意产业类型相适应的,否则就会出现像1933那样的看起来很不错,但是却空荡荡的园区。”

  来自英国的戴斯·哥德(DesGood)则表示:“上海的模式改变了游戏的规则,改变了西方国家的模式,这是中国制造,也是上海制造。这个模式意味着你们必须要有非常有才能的人来处理这些问题。”

  上海模式路在何方?

  迈克·金反复强调:创意园区只是一个短期的、阶段性的行为。“创意园区固然好,但是也有负面因素。有的人进入园区后就只想着依赖政府的政策和补助,而像动画这样的产业,只有在市场和商业中,才能真正接受工业化文化的挑战。”

  上海模式未来会演变成什么样,目前没有人能给出答案。拥有在德十年生活从教经验的吴志强推崇的是在国外比较成熟的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私合营在创意产业中是非常重要的。政府还应该鼓励社会力量的发展,可以依靠群体力量来进行管理。政府的政策和个体需要应该找到一个结合点,这是上海模式最需要做的一件事。”巴黎繁盛而自由的东区和伦敦熙熙攘攘的泰晤士河岸边自发形成的创意集聚区给吴志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好研究别人,再结合我们中国的情况,要拉开不同的阶层的需要来制定相关策略。(一些园区)成本太高,不适合大学生入驻,搞的全都是高端的艺术品也不可行。门槛再低一点,对于没有成功之前的那些穷困的创意人士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的创意产业基本上都是以工业园区的形式来组织,我觉得这还是非常成功的,而且未来也会成为一种趋势。但是仅仅依靠这个,还不足以推动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基础设施、硬件投资固然好,但是同时中国也需要关注软件、关注人才。很显然中国很多的科技园区、工业园区的设计都为了房地产开发商赚钱,这不会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投资人力资源,这才是未来中国应该关注的重点。”来自澳大利亚从事跨媒体创意经营的XML董事何博炎(Brendan Harkin)说。培养人才,才是这创意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对于目前很多园区中艺术家流动性太大的问题,吴志强认为:“不能在园区中存活的艺术家自己本身也应该反省,如果创意和艺术作品卖不出去,那是因为它没有和社会结合,这不是市场的问题。别人认为你(的作品)是代表社会发展的吗?这不是简单的用钱能衡量的问题。”正如迈克·金所说的:“草根性对于创意来讲非常重要!所以要花很多的时间来了解草根到底在想些什么。”-

  8号桥

  位于建国中路8号的8号桥创意产业园区原为汽车配件厂旧工业厂房。区别于田子坊和M50,8号桥的定位,它是上海首例针对企业的创意办公园区。这个“第一”起源于时尚生活中心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蔡超恒想为本公司寻找在沪办公场地的“无心插柳”,不想这一“DIY办公园区的想法”竟然使8号桥与泰康路、M50一起成为了上海创意产业最早的集聚区和标志。

  在8号桥一期保持了95%以上的出租率的基础上,8号桥针对国际创意行业的尖端公司开出的租金上升到均价5. 5元/平方米·天,租金根据地理位置和结构的不同稍有微调。8号桥一期的成功,也使时尚生活中心集团明晰了“文化创意地产”的主攻方向。现在他们又改建了位于局门路436号和550号的建筑,将其分别命名为“8号桥Ⅱ”和“8号桥Ⅲ” 。

  M50

  被喻为“上海创意产业源头”的M50坐落在苏州河南岸半岛地带的莫干山路50号。M50始于2001年上半年。当时的上海春明纺织厂开始以0.5元/平米·天的租金对外出租老厂房。头两年,进驻老厂房的艺术家还只有十几家。2 002年,纺织厂进行了市场调研,有计划地引进一批艺术家,比翼、东郎、丁乙工作室、香格纳等小有名气的艺术工作室和画廊开始进驻。上海市经委对其进行挂牌,2005年正式命名为M50创意园。

  经过几年的运营,M50清走了原有的108家工业用户,成为上海最成熟的文化创意园之一。目前M50园区内的店租从1元/平米·日至6元/平米·日不等。园区对其以当代艺术为主的核心品牌工作室给与租金的优惠,并通过租金调节租户种类和比例。以金伟东等原上海春明纺织厂领导为主的管理团队为了提升M50的品牌效应,近年来还组织举办了200 5时尚之夜、CreativeM50等文化时尚秀。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