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东飞
以公信为追求的政府理应拥有足够的权力自省,它谦逊地面对公众,坦诚地接受监督,却并不依赖监督来驱动
10月26日,上海浦东新区政府就孙中界被“钓鱼”断指事件召开新闻通气会。相关官员承认,这起事件中确实存在使用不正当取证手段,浦东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10月20日公布的调查结论与事实不符,浦东新区政府为此向社会公众作出公开道歉。同一天,媒体发布2009年第三季度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上海因在“钓鱼执法”事件中应对严重失当排名垫底。
政府有公信力不是说政府永远不会犯错误,而是说在出现失误之后,政府能够坦率承认错误,迅速查找问题,向民众公布事实真相,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并拿出长效措施保证此类问题不再重演。
在某些官员的陈旧观念中,本地、本部门的问题被媒体和网络曝光是天大的丑闻,他们下意识的应对之策就是捂着、堵着、瞒着、拖着、护着,希图热点变冷、大事化小。孙中界断指事件被曝光后,面对汹汹民议,浦东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居然迅速作出“执法毫无问题”的调查结论,不能不说是上述观念的最好印证。也许这样的老经验确实在个案和局部“见效”过,但就规律性而言,政府如此行事的必然结局是养痈成患。一些人们从未注意到的地方之所以会因突发事件一朝惊天下,其背后往往有着苗头性、倾向性矛盾长期积累、掩盖、发酵的过程。
从这一视角来观察,网络监督不是政府公信力的破坏者而是促进者。政府官员应当认识到,网络不是一个坏东西。如果说政府在行政过程中的失误在所难免,网络的作用恰恰是将病灶尽早呈现出来,只要政府处置得当,这些网络曝光不仅不会成为政府形象的负面拖累,反而有可能成为政府赢得口碑的加分项。重庆因打黑而占据排行榜首位,很能说明上述道理。
互联网监督的存在,使地方政府面对舆情不敢继续偷懒或扮傻,这是社会进步带给民众和政府的双重福祉。但是,我们也应当警惕由此衍生的网络依赖问题。在一些地方政府或部门那里,对于网络舆情的重视逐渐异化,网络舆情成为解决问题的触发机制。那些本应得到及时妥善处理的矛盾,非要等到酿成网络群体性事件,才会引发重视并促成问题的最终解决。其实,以公信为追求的政府理应拥有足够的权力自省,它谦逊地面对公众,坦诚地接受监督,却并不依赖监督来驱动。
权力的全部逻辑就是法律,依法行政是权力自省的最完美体现。对网络监督和社会批评的亦步亦趋,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懒政。就处置上海“钓鱼执法”事件而言,仅仅承认“倒钩”的存在,仅仅撤销孙中界等个案,看似回应了民意诉求,其实一切都像是挤出来的“诚意”,让人无法拿出足够的信任。想挽回和重建公信力,当地政府要做的是面对法律严格自省,全面追究和纠正“钓鱼执法”所造成的祸害,从制度层面反思严格执法与公民权利保护之间的平衡。
建立政府公信力要靠互联网,更要靠法网。外部监督是一种高效的防范机制,但并不是建立公信政府的全部内容。依法行政的要义,并不是事事需要外力的“鞭子”来驱动。政府的自省自砺不是虚拟的道德要求,而是法治精神的一部分。
推荐《国际先驱导报》博客:http://blog.sina.com.cn/m/xq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