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学术管理行政化制约科技人才创新能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30日14:15  新华网

  新华网合肥10月30日电(记者 杨玉华 蔡敏)学术管理体制行政化,评价标准和导向存偏差,造成目前不少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受干扰。正在此间举行的2009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上,专家呼吁不断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机制,为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环境。

  中国人事科学院院长吴江指出,目前我国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力不够成为科技人才创新力严重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主要表现在学术管理体制的行政化以及外部各种干扰影响科技创新人才潜心研究;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评价标准和导向存在偏差,使科技界的学术活动陷入少有的浮躁状态。

  在中国科协的一项影响创新因素的调查中,有4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社会环境的利诱,难以静下心”,还有33%的被调查者选择“科研管理机制导向使得科研人员急功近利”。而在“作为科研人员,您对走仕途有何看法”的选择中,有37%的人选择“做官对争取项目、解决职称均有利”;还有37%的人选择“有机会可以走仕途”,只有9%的人选择“项目多,没必要做官”。

  吴江介绍说,另一项对当前科研人员精神状态的调查显示,有53%的选择“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有33%的选择“一切向钱看,物质利益第一”。当被问及哪些人员为单位所不容时,有近60%的人选择“搞不好关系者”,还有超过45%的人选择“和领导对着干”。

  吴江认为,这反映了目前科技人员可能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精神危机,反映出科研机构对落后和平庸的容忍,不鼓励创新,不鼓励个性,不是以科研工作为衡量标准,而是以处理人的关系为最大权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科研组织文化中的重大缺陷。

  2009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创新人才论坛上,专家们纷纷指出创新科研管理体制缺少突破:目前科技人才激励不足,体制内的平均主义与体制外的收入差距过大并存,科技人才使用效益低,人才潜能没有充分释放;由于编制、单位所有制、户籍等因素影响,科技创新人才流动还存在较大障碍;融资机制不健全,创新创业环境不宽松,难以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热情。此外,整个社会统一的基本社会保障没有建立,非公组织缺乏对科技人才的吸引力,企业难以成为创新主体等相关体制机制问题也是制约当前科技人才创新的重要原因。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