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呼唤大科学家——写在送别钱学森之际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6日16:31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1月6日电记者手记:中国呼唤大科学家——写在送别钱学森之际

  新华社记者李斌

  钱学森走了,带着对祖国的无限眷念和期待。

  钱学森走了,引发了人们对中国科技的关注。

  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中国需要大科学家,呼唤大科学家!

  中国需要大科学家——

  这是科技事业的需要,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更是创造未来美好生活的需要。

  敏感的人们注意到,钱老离开的时刻,恰值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中国科学院建院60年。放眼60年,以钱学森等为代表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为中国科技乃至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作出了卓越贡献。历史和人民,将永远铭记他们的不朽功勋。

  60年风雨兼程,60年砥砺春秋。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带领下,一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然而,此时此刻,回首昨天,展望明天,面对“三步走”发展目标,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面对民众的新期盼新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任重道远,仍然需要付出百倍努力,不容有丝毫懈怠。其中,尤其需要来自科技的支撑,来自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支撑。

  从新中国成立那一刻起,共和国就对科技、对人才寄予厚望。60年后的今天,世界发展正处于大转折大变革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世所罕见,而科技发展正处于新一轮革命的前夜,历史性机遇不容错失。在经历了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后,中国必须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国民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历史性转变。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新一轮竞争,发展科技的紧迫性前所未有,重要性也前所未有。

  在事物发展规律中,人的作用是主要的。中国科技发展的当务之急,是需要一批具有宏观战略思维、具有爱国和无私奉献精神、站在世界科技最前端的大科学家领航科技、引航中国,带领广大科技人员做出真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中国呼唤大科学家——

  放眼当代中国科技,我们不能否认,中国已经拥有世界上人数最庞大的科技队伍,拥有日渐增长的财政科技投入数字,也创造了无数令人骄傲的科技成就。然而,中国科技仍然存在技术对外依存度过高、自主创新能力尤其是关键技术弱等问题,科技之翼亟待展翅高飞。

  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到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提出,中国已经对未来科技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中国科学院甚至制定了到2050年的科技发展路线图。

  规划、目标容易制定,关键在于能否落实。到2020年,中国究竟能够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50年,科技究竟能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足够的支撑?一系列疑问徘徊在人们的心头。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世人,曾经创造古代科技辉煌的中国人,有信心、有能力在科技领域走在世界前列。而今天的当务之急,是要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科学选择新兴战略性产业,是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胆革除阻碍科技生产力发展的一切体制机制障碍,营造有利于创新火花竞相迸发、创新思想不断涌流、创新成果有效转化的环境,让科技工作者更加自由地讨论、更加专心地钻研、更加自主地探索,为世界级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物的产生提供土壤。

  另一方面,是广大科技人员要真正继承发扬老一代科学家献身祖国的高尚品质和甘于寂寞的奉献精神,脚踏实地,不慕虚名,着眼长远,作出切实的努力。只有大批青年科学家不断地成长起来,站在前辈的肩上攀登新的科技高峰,中国的科技事业才能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现在生活水平高了,更有条件出成果,为什么还弄不成?”钱学森生前的诘问,是一位老人爱国情怀的体现,更是其对中国科技界的殷殷期望。

  2050年,中国将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奋然前行。

  伟大的目标,伟大的事业,为中国科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舞台和空间;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时代,呼唤世界级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物的诞生——他们以民族发展为己任,以人民福祉为依归,自觉地将自身发展和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将小我融入大我……

  人们期望着,一个钱学森走了,更多的钱学森,能够在中华大地上站立起来,顶天立地,傲视长空……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