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徐智慧 发自广东河源
河源在广东是一个欠发达的山区地级市,当其他地方抢先发展工业时,河源由于交通不便,只能是静静旁观。但工业落后的好处是,酸雨跟这个城市无缘,万绿湖常年保持国家地表水I类标准,客家围屋矗立在乡村未受打扰,遍布山野的温泉池不过是孩子们嬉戏的场所。这些质朴的自然和文化资源,让河源具备了优秀旅游城市的秉赋。
在日前结束的温泉旅游经济发展论坛上,河源市副市长吴有必称,河源立足打造“休闲度假的天堂”、“泛珠三角的后花园”。当金融风暴重挫了广东制造业,隔岸观火的河源已经悄悄谋划旅游业的崛起,试图使之成为服务业龙头,走生态环保的经济发展新路。发展旅游,首当其冲就是把星罗棋布的旅游资源整合成重量级的旅游产品,河源主政者陈建华书记坦陈:这盘棋要认真下,如何整合分散的旅游景点、统一管理架构、协调利益分配、注入文化内涵、实现可靠的市场运作,要想每一步都棋高一招不是容易的事,其中既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也存在资本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博弈,还要面对公权力各层级与机构间的协调问题。
跨过环保门槛
河源工业落后,万绿湖是一个重要因素。这座始建于1958年的人工湖是大跃进的产物,当年河源人在东江最大支流新丰江上筑起一座百米高坝,遂形成一个方圆370平方公里的平湖,初名为新丰江水库,与浙江的新安江水库为国内最大的人工湖之一,两者是姊妹湖。新安江水库现称千岛湖,1995年河源为发展旅游业之便,亦将新丰江水库改称万绿湖。时至今日,万绿湖供应广州部分、东莞、惠州、深圳、香港等城市的4000万人口饮用水,是广东省最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之一。正因如此,省里对万绿湖盯得很紧,河源被列为广东省生态发展区。千岛湖的岛上可以建宾馆酒店别墅,但万绿湖被禁止进行一切可能存在污染的商业开发。1993年,东源县在万绿湖的一个岛上修建别墅,开发旅游景点,但该项目很快就因中央缩紧银根而烂尾,1999年河源旅游主管部门根据省里要求关闭了这个景点,从此湖上再无任何商业地产。
保证万绿湖水质既是广东省下达给河源市的环保任务,也是一项政治任务,2008年广东省在进行功能区划分时把河源列为粤北生态屏障,属于“生态发展区”。河源市政府与省旅游局达成一纸协议,共建广东省生态旅游示范区,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支柱产业占GDP比重起码是10%以上,河源市2008年旅游业总收入31亿元,占全市GDP的9%,已经接近了目标,这在工业主导的广东省算是高的。而事实上,从2004年至2007年,河源市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20%,2008年受金融危机冲击,也有15%的增长,该年共接待游客723万人次,对于一个旅游业才起步13年的城市来说已经不简单。
如果算上苛刻的环保重任,万绿湖旅游有此进步尤属难得。几年前有人拿千岛湖和万绿湖对比,认为万绿湖年接待游客只有千岛湖1/10,与其名声不相称。但河源市旅游局长古敏生有自己的看法,他对本刊记者表示,万绿湖受限于严格的环保要求,旅游开发有诸多限制,而千岛湖的环保任务没那么重,旅游开发强度大,湖内可以建宾馆酒店,这是万绿湖难以做到的,但这不是坏事。
陈建华1999年任从化市委书记时,曾撰文提倡发展生态旅游,他到河源市委书记任上同样倡导这一理念,继万绿湖封山育林之后,河源准备在全市范围内封山育林。“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河源市提出生态旅游概念,当时河源市旅游业的十六字方针是“环保至上,科学规划、强化管理、生态旅游”。导游员人手一个环保袋,上面有“善待自然,请把脏物交给我”一行大字。湖边建有环保廊,导游图上不仅介绍景点,还介绍环保常识。至今香港学生每年到万绿湖植树,名副其实地饮水思源。万绿湖对环保的重视曾被央视报道,在财政匮乏年间,宣传生态环保兼收宣传万绿湖品牌之效,古敏生称之为“不花钱的广告”。
在古敏生看来,万绿湖旅游业开发绕不开环保,这条硬门槛限制了旅游业开发的速度和强度,但也保护了万绿湖的纯净。耗资10亿元的万绿湖国际会议度假中心位于湖边新港镇,作为酒店建设的条件,这个五星级酒店包含一个自建的污水处理厂,不仅处理酒店自身的污水,而且负责处理整个新港镇的生活污水,把原来排入湖内的新港镇生活污水处理后送入市区排污管道。在河源市副市长吴有必看来,万绿湖旅游业的合理开发不仅没有造成污染,而且促进了对污染的治理。
被环保逼到夹缝的万绿湖,看起来找到了环保和旅游共生共荣的办法,长远视之,对旅游和环保均有益处,也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国内,高强度开发和污染导致旅游景点令人掩鼻疾走的例子比比皆是,滇池边的垃圾堆和太湖年年爆发的蓝藻已经对当地旅游业严重示警。去过千岛湖的游客也表示,万绿湖水质明显好过千岛湖,对于渴望体验纯净生态的游客来说,前者口碑更胜一筹,这意味着万绿湖以生态环保为特色的旅游开发有更美好的前景。
能承载几多文化
虽志在打造旅游强市,但河源离真正的旅游强市还有距离。有人将无法做强的原因归结为缺乏系统的旅游产业总体规划。河源原先的旅游产业规划包含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两条产业带。创办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成功后,河源市重修旅游发展规划,提出“一湖、两江、三园、四山、五城、六基地”的概念,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后进一步归纳为“客家古邑,万绿河源,温泉之都,恐龙故乡”四个品牌。但有人认为,河源旅游缺乏充足的文化承载力是最大软肋。旅游主管部门也意识到这一点,古敏生说,“旅游离开文化没有魅力,文化离开旅游没有活力。”提升文化承载力是做大旅游产业的重要一环。
河源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某导游在外地介绍万绿湖,游客说,“知道。”问其是否知道河源,游客反问,“河源在万绿湖吗?”这个笑话说明,万绿湖的品牌做出来了,但很多人只是耳闻,而且万绿湖包含的品牌文化单一,不足以把河源与万绿湖紧密联系起来。游客访问万绿湖归来后,往往对山水美景赞不绝口,但对镜花缘、水月湾等景点却印象模糊。古敏生认为这跟万绿湖旅游开发的多元化经营管理有关,万绿湖景区只负责卖大门票,而湖中景点分别由不同的老板经营开发,景点设置粗糙、有雷同。在景点建设上,存在国内旅游业的通病:同质化。古敏生表示,为解决这个问题,市旅游局准备引入战略投资者,把万绿湖整体交由一个企业运营,经过资产评估后,收购所有景点,统一包装,突出万绿湖独特的水文化。河源市政府认同旅游局的想法,市长刘小华对该战略投资者提出要求:“有理想、有文化、有实力、有经验”,他认为万绿湖旅游开发,单纯的商业模式办不好,投资者光有钱不行,还要爱惜和领会客家文化和万绿湖水文化,这样才能“不流一滴污水进湖,不露一寸黄土在外”。
水文化尚需提炼,河源的客家文化则深具渊源,最早的客家人可上溯至秦朝。受秦始皇委任,赵佗率10万大军在龙川置县,故龙川旧名“佗城”,赵佗被毛泽东戏称为“南下干部第一人”。客家文化学者认为,当时秦政府还从中原调拨1.5万名妇女配军,赵佗军当为中原人南下定居之始。若此说成立,客家人自东晋开始南迁的历史就要改写。至今河源保存有苏家围、南园古村、老县衙、柳溪书院等客家建筑,还有林寨等尚未开发的客家古村。记者在踏访林寨时发现,因经济落后之故,客家四角楼外观基本保持原貌,结构宏丽、雕饰精美,可惜在古朴的围屋群内,已错杂不少红瓦白墙的现代楼房,影响观瞻的协调。林寨古村因此错失了广东省旅游扶贫专项资金的支持,地方官员颇感可惜,表示要听取建议,将现代民居改造为仿古外观,并对四角楼加强保护,防止木雕遭偷盗破坏。据了解,同样情形的古村在河源还有不少。
万绿湖国际会议度假中心的投资商起初递交的设计图是西化的黄色玻璃幕墙,河源市旅游局否定了这一设计,建议仿照四角楼,加入一些客家文化元素,政府的建议被投资商接纳。这座外观仿客家建筑的五星级酒店已经封顶,预计明年国庆节前开业。为了克服旅游景点的同质化,客家美食、龙船舞等方面都有用武之地。但客家人聚居地不只河源一个,梅州自称“客都”,龙岩自称“客家祖居地”,赣州自称“客家摇篮”,各地都在打客家文化牌,河源想突出客家文化只能另辟蹊径。吴有必副市长认为,万绿湖是独一无二的,河源可以把客家文化与万绿湖水文化结合在一起。他透露,河源正在策划一台名为“水神赋”的大型歌舞,以糅合客家元素的水文化为主题,同时,河源正在规划建设客家文化公园和客家文化博物馆。
穷财政与资金难题
1995年河源成立万绿湖管委会,负责发展旅游业。万绿湖管委会是东源县派出的副处级单位,租房办公,无钱启动,一位管委会副主任拿亲戚的房产证做抵押,向东源县财政借了1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这位副主任后来在出差时遇车祸殉职,管委会才讨回房产证还给其家人。古敏生是万绿湖管委会第二任主任,他对当年的资金窘迫记忆犹新。他2004年担任河源市旅游局长时,一年的旅游宣传促销经费才50万元,后来增加到70万元,直到去年才增加到200万元。跟一些旅游大省比起来,这仍是寒碜的数额,“山东省一年旅游宣传促销经费是2亿元,没法比。”古敏生说。
河源工业欠发达,财政不富裕。很多优质旅游资源因此得不到支持,由此带来的问题令旅游业迈不开大步。当年万绿湖为环保,将湖边一座水泥厂关闭,该厂当时尚有4000万元债务,同时400多名工人的下岗安置费没有着落。河源拿不出这笔钱,求助于省里,广东省划拨了2000万元,好歹安置了下岗工人。
河源恐龙博物馆馆长黄东为资金叫苦不迭。自从1996年4个小学生首次发现恐龙蛋化石,河源出土恐龙蛋总数逾1.5万枚,全世界其他地方出土的恐龙蛋化石加起来还不到河源的零头。后又相继发现了恐龙骨骼和脚印化石。在世界各地恐龙遗址中,往往有蛋的地方没有龙,有龙的地方没有蛋,罕有像河源一样既出土蛋又出土龙的,河源恐龙化石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因为缺少资金,恐龙博物馆里的1.5万多枚恐龙蛋化石只能堆放在简陋的库房。记者了解到,河源市政府千方百计筹集资金,现在河源市博物馆新馆已经快要落成,石峡恐龙遗址公园正在招商。
与其他地方的恐龙文化旅游相比,河源略显迟滞。云南禄丰同样以发现恐龙化石闻名,云南省专门拨款2000万元建设“侏罗纪世界恐龙谷”,土地成本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政府还额外投入1.7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常州政府无偿划拨600亩土地,与企业共同建设“东方侏罗纪中华恐龙园”。上述两处恐龙主题项目已经成为当地旅游品牌,每年带来的效益不菲。相形之下,河源恐龙化石资源与目前所处境况很不相称。广东省政协原副主席郑群曾建议广东省从建设文化大省的角度出发,给予河源恐龙保护和研究资金支持,未果。河源恐龙遗址公园计划引入社会资本,但恐龙蛋的古生物研究经费,是社会资本无法负担的,郑群建议成立恐龙研究中心,由省或国家调拨科研人员和经费。
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李江帆认为,河源这种旅游资源丰富但财政缺钱的地方,可以多争取广东省旅游扶贫资金的支持。环保要求严格的地方如万绿湖,政府计划在湖外规划100平方公里土地,既避开了环保门槛,可以对外招商,政府和企业一起完善生态休闲旅游产业链。另一方面,环保要求不严格的旅游项目,可以放宽社会资本进入的门槛。河源温泉开发除了已建成的御临门、龙源、热龙温泉外,还有一批温泉度假村正在招商。李江帆建议,除了招商,可以放手推动旅游企业做大做强,上市后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这是最市场化的操作手法。
有形之手待检验
和中国其他地方一样,在资源国有化前提下,万绿湖开发主要由政府主导和推动。政府主导有一些优点,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容易搞定,比如只要政府拍板,三通一平很快可以搞好,征地拆迁也比企业容易处理。比如,万绿湖整体招商还在谈判中,河源市正在修建一条万绿湖旅游大道,为引进战略投资者做准备。
在政府管理下,旅游区宰客、违规经营容易得到治理。万绿湖旅游刚起步时,库区农民争相用运木头的船只载客运营,后来发展到用快艇载客。古敏生时任万绿湖管委会主任,他印象中最多时湖上有140多艘船,时有游客投诉宰客。1999年管委会引进正规船艇公司,用60艘液化气快艇取代农民的燃油船,提高了运营效率,杜绝了无序竞争和宰客。当时船民开着船在湖面游弋,封堵水道,阻挠正常运营的船只载客。经劝说平息。后政府引导农民种植旅游商品,主要是五指毛桃、霸王花、鱼干等农副产品,这成了库区农民的创收之道。如何引导农民开发高附加值旅游商品,需要政府主管部门重点考虑。
政府主导办企业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最让古敏生头疼的是万绿湖管理职权的四分五裂。万绿湖原有好几个“婆婆”,一个是新丰江林业管理局,管库区资源,一个是新丰江库管局,管理移民,一个是新港镇政府,管卫生,而万绿湖管委会只管旅游。管委会一张门票卖10元,要分给林管局3元资源费,给新港镇1元搞卫生。行政多头管理,在运作、管理、投入上无法形成合力,已经对旅游区开发建设造成负面影响,在万绿湖未来开发中,如何做好管理职能和利益分配,将对主管部门的协调能力形成考验。同时,政府“有形之手”对市场的干预是否正确,也还有待市场进一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