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尔街日报:奥巴马访华应对“大”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12日14:39  新华网

  美国《华尔街日报》11月9日刊登一篇署名文章说,当美国总统奥巴马抵达上海开始他为期四天的对华访问之时,展现在他面前的将全部是标准的迎宾仪式和访问场景。他将会见高层领导以及平民百姓;当地媒体将满是他的报道;他所发表的讲话也将是诸如"远景"和"合作伙伴"这样的词汇。文章题为《奥巴马访华解决"新"摩擦应对"大"问题》。

  探讨全球事务新议题

  不过,他在中国受到的欢迎将不会像在其他国家那样热烈,他在其他国家通常被视为一个变革人物。

  这是因为奥巴马将大体延续此前政府的对华政策。他还将面临一些长期问题在两国间造成的新摩擦,同时他和中国领导人必须应对已堂而皇之登上中美峰会议程的一系列国际问题。

  中美关系的成功普遍被归功于前一届政府。在克林顿时期所取得进步的基础上,布什政府深化了中美贸易关系,扩大了两国交流并以和平方式解决了争端。因此奥巴马一上任就继承了十分坚实有效的中美关系。

  不过,奥巴马在入主白宫后限制了部分中国产品对美出口,引发中方似乎是针锋相对的回应。中国对贸易争端尤为敏感,因为它的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出口领域。

  这影响了奥巴马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

  十年前,在中美峰会上讨论最多的问题仅限于以下三个:人权、防止核扩散和贸易。现在双方议题已经扩展到几乎涵盖世界上所有的主要问题,从清洁能源到阿富汗战争、非洲发展,再到如何修复全球经济,预计所有这些问题都将在奥巴马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对话中占有一席之地。

  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曾任前总统克林顿亚洲事务特别助理的李侃如说,在中美关系史中,全球事务首次成为最主要的议题,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领域。

  双方的分析人士都认为这种变化可能带来问题。中国官员和分析人士指出,美国仍在对中国实施武器和高科技禁运;他们说,这可不是对真正的伙伴做的事。

  这一点反映在如下事实中:尽管两国关系称得上是处于有史以来的最佳状态,双方讨论的大部分问题却也比以往更加棘手。

  举例来讲,美国很可能至少会暗示中国应该进一步升值人民币。中国则很可能礼貌地加以拒绝。双方将一致认为不应该扩散核武器,不过不太可能在应对朝鲜、伊朗或巴基斯坦问题的切实措施上取得一致。而至于气候变化协议,双方都希望等下个月的哥本哈根峰会之后再做出承诺。

  所有这一切都将使奥巴马之行难以达到划时代的高度。

  描绘中美关系路线图

  香港《南华早报》1 1月9日文章《中国和美国就提升双边关系举行会谈》(记者黄忠清发自北京)

  中国和美国正就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举行会谈,这种关系可能有助于化解彼此间长期存在的疑虑。

  一些外交官说,双方的疑虑包括华盛顿对中国迅速增加军费开支的不安,以及北京对于自己可能遭到美国及其盟友在战略上进行遏制的担忧。

  美国总统奥巴马将于本月15日到18日访问上海和北京,熟悉相关筹备工作的一名中国外交官说:"两国外交官正在为奥巴马出访中国奠定基础,目前他们正就一个理论框架进行谈判,该框架为两国未来的关系发展提供了路线图,并会将双边关系提升至新的水平。"

  虽然这名外交官拒绝透露框架的具体内容,不过他说,主要目的在于为双方提供一种长效机制,从而就一些关键问题达成共识,并消除影响世界未来走向的中美双边关系中存在的危险性猜测。

  这名外交官说:"从根本上说,美国外交官正在努力通过协商建立一个框架,从而就双方一些重大战略问题展开定期磋商,以便在国际范围内讨论这些问题之前,先设法达成一致,或者至少是存在分歧的一致。"

  近些年来,学者和外交官一直在设法做同样的事情。虽然这名外交官不愿透露细节,不过他说,最终会看到两国关系与布什政府期间相比,将提升至新的水平。

  这名外交官说:"谈判的基础源自美国一名高级外交官最近所表达的'战略再保证'的立场。"这名中国外交官曾与美国助理国务卿库尔特·坎贝尔会面,作为美国处理对华事务最高外交官的坎贝尔上周来到北京,为奥巴马访华做铺垫。这名要求匿名的中国外交官说:"最终的目标是就一个新的框架达成协议,根据这一框架,双方可以努力加强未来的关系,并针对战略问题上的疑虑采取对策。"

  这名外交官援引坎贝尔的话说,华盛顿希望这次首脑会晤能够在战略问题上取得成果,比如制定"针对我们未来如何合作的行为规则"。

  这名外交官说,中国的谈判代表正想方设法将中美关系提升至所谓的"战略伙伴"级别,北京已经与其他国家建立了这样的关系,但一直遭到美国往届政府的回绝。

  北京希望奥巴马公开发表声明,承认中国对西藏拥有主权,并承诺不向台湾出售武器。一些知情的中国外交官说,中国谈判代表正与美方讨价还价,要求奥巴马就西藏和台湾问题发表声明;作为交换,中国会接受"战略再保证"的提法,其中包括采取措施提高军队的透明度,并在不扩散核武器和裁军问题上采取合作态度。

  开启国际关系新格局

  新加坡《联合早报》11月9日文章《国际新格局的形成与展开》(作者韩咏红)

  预言"中美关系将塑造21世纪历史"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在本周末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奥巴马打破美国总统上任首年不出访的惯例,在年内出访日、中、新、韩四国,此举凸显了美国新政府对亚洲的重视,其中"中国因素"无疑是美国政策调整的重要原因。

  对中美两国而言,这场秋季外交都被看成是今年外事活动的重头戏。据悉,美国一批先导官员在11月初已前往中国进行前期积极部署。在中国方面,与美国的频繁互动是本国国际地位上升的对外信号,中国也正利用新形势与美国博弈,例如要求美国承认其市场经济地位,在自由贸易、放宽对华技术出口、对台军售与中美军事合作问题上要美国做出更多承诺与配合。

  2009年里,外界见证了中美关系"同舟共济"性质被高调提出,而且倡导者是美国。"共济"的一个基本条件是有接触沟通,中美这方面的努力有目共睹。奥巴马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已先后在伦敦、纽约见面,在本周六于新加坡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两国元首估计也将有互动环节。

  美国政府官员今年掀起访华热,在国务卿希拉里之后,财政部长、能源部长、商务部长都纷纷登门造访。与此同时,中国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于10月下旬出访美国,并获得特殊礼遇---获准参观敏感军事禁区,包括负责核武器和网络战的战略司令部等。

  奥巴马政府还利用其他机会对中国释出善意:9月,奥巴马一改其前任实行了18年的惯例,没有与到访美国的西藏流亡精神领袖达赖喇嘛见面,将会面延缓到访华以后才安排。这种让步的姿态在美国引起争议,反对者批评政府对中国过于妥协软弱。

  同月,美国副国务卿斯坦伯格的一番讲话,则透露出中美关系核心中的不确定性与美国的疑虑。斯坦伯格提出"战略再保证"的概念,指出美国希望中国能向世界保证,中国在全球不断上升的地位"不会以其他国家的安全和福祉为代价"。

  中美关系中的实力天平在慢慢往另一个方向倾斜。这个信号自去年底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即被观察人士察觉,现今的趋势发展符合了一般预期。而如今,越来越感到不安的一方可能是美国。

  一个快速变得高度自信且声量提高的中国,正呈现在美国以及世界面前。对此,美国表现出了积极的适应能力。

  从现在开始的十几二十年里,中国的国际关系,或者说国际与中国的关系都进入关键时期。在与中国日益密切的外交关系中,如何处理不可避免的矛盾、冲突,在竞争中相互适应,是今后中国与美国、以及中国与世界关系发展的核心命题。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