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奥巴马演讲重点在于和中国合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17日14:56  金羊网-羊城晚报

  “尊不尊重中国利益,关键要看政策,奥巴马昨天并没有给出特别的突破。中国的核心利益之一,就是台湾问题。不承诺终止对台售武,就是回避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吴心伯

  本报上海消息 记者孙毅蕾报道:在奥巴马发表演讲并与中国青年对话的听众名单里,记者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吴心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曾在11年前克林顿夫妇访华时受邀与美国总统对话,巧妙地“逼”克林顿第一次在公开场合重申了美对台的“三不”政策。昨天下午,奥巴马离沪赴京后,吴心伯教授第一时间接受了《羊城晚报》的专访,剖析美国这两位颇具声望的总统访华的异同。

  大学生提问角度多种多样

  1998年,克林顿访华时,安排了一个与八位中国各界人士座谈的环节。吴心伯作为唯一的国际问题专家参与座谈,并巧妙地触及了美国对台政策的敏感话题,使克林顿第一次在公开场合重申了美对台的“三不”政策。第二天,关于克林顿这一表态的新闻占据了全球各大报纸的重要版面。

  11年后,吴心伯又参加了美国新一任总统奥巴马在沪与中国青年互动。尽管这次他没有提问,但他对两位美国总统的个人魅力印象颇深。

  “克林顿和奥巴马,两人都是演讲高手,口若悬河。对待青年人又都非常随和、亲切,有个人魅力。”他认为,相比之下,奥巴马可能更有吸引力。“可能因为奥巴马是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他又有国际化的文化背景,他像个谜一样,吸引着大家。他这种特殊气质,我想克林顿是没有的。”

  在昨天的互动现场,吴心伯感觉到全场500多位中国大学生,好像都是奥巴马的粉丝,都很兴奋。他说,大学生提问的角度多种多样,对中美之间的关系比较熟悉,眼界也很开阔,反映了青年人视野开阔,关心世界形势。“同时,他们把奥巴马的成功当作自己的镜子”。

  奥巴马回答提问机智圆滑

  奥巴马在昨天回答中国青年提问时,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机智和圆滑,给吴心伯留下深刻印象。“学生提到美国在全球推行多元文化的问题,其实就是指文化霸权问题。奥巴马从自己的成长背景说起,首先承认多元文化的存在并表示支持,然后强调全球的一些核心价值观,具有普世意义。”这个颇具技巧的回答,既表达了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也解释了美国对文化霸权的理解。

  吴心伯特别注意到一个细节。当有一位学生提到台湾商人担心美国对台售武会影响两岸稳定时,奥巴马满脸笑意地重申了支持一个中国政策。但他回避了对台出售武器的话题,虽然言语里满是“美国欢迎两岸发展台海关系”,在万众瞩目的这个正面提问中,他并没有当即承诺不对台出售武器。

  吴心伯曾经撰文指出,美国要适应中国的崛起,关键是要正确对待中国蒸蒸日上的综合国力,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正视中国的国家尊严。通过昨天的互动,他认为,很多说法还是流于口头。尊不尊重中国利益,关键要看政策,奥巴马昨天并没有给出特别的突破。

  吴心伯说,中国的核心利益之一,就是台湾问题。不承诺终止对台售武,就是回避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

  美国要学习适应中国崛起

  当然,奥巴马并非毫无诚意。虽然他在抵达上海前,曾在日本演讲,强调和日本、澳大利亚、韩国、泰国和菲律宾的盟国优先关系不可动摇,但吴心伯认为,那只是美国在安抚盟国,否则他为何不出访泰国、菲律宾而来到中国。实质上,美国最看重的还是对华关系。从客观上讲,真正能解决美国关心的问题的,已经不是盟国,而是中国。

  吴心伯指出,奥巴马是冷战结束后第三位访华的美国总统,由于时空环境的变化,他的中国之行有着与他的两位前任不同的意义。

  克林顿1998年的中国之行,标志着中美关系在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动荡之后重新实现了正常化,它表明美国政府认识到中国正在崛起为世界大国,美国开始把中国当作一个大国来考虑。2002年布什访华,意味着美国开始调整执政之初把中国当作“战略竞争对手”的政策,要以接触合作而非遏制对抗的方式处理对华关系。

  而奥巴马访华是在新的国内国际形势下进行的。美国在国内经历了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在国外面临众多的挑战,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相比之下,中国较好地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经济恢复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此情况下,奥巴马的对华政策面临的主要课题就是如何适应中国的崛起。所以他的对华政策,是谋求与中国的合作,来解决美国所关心的问题,实现美国的利益。

  “奥巴马昨天演讲的重点,和他访华重点一致,就是希望和中国发展一种合作的关系,希望中国和美国一起,在世界重大事务中,承担更大的责任,发挥更大的作用。”吴心伯说。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