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补给舰政委讲述微山湖号军舰趣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19日11:24   BTV《天下天天谈》
补给舰政委讲述微山湖号军舰趣闻
《解放军报》随舰记者-夏洪平

补给舰政委讲述微山湖号军舰趣闻
微山湖综合补给舰政委-袁泽华

补给舰政委讲述微山湖号军舰趣闻
摄制组登舰拍摄

补给舰政委讲述微山湖号军舰趣闻
袁泽华-夏洪平-罗旭

  编导:陈立一 代娜                     

  主持:罗旭                            

  嘉宾:袁泽华 “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政委      夏洪平 《解放军报》随舰记者 

  主持人:天下天天谈,天天谈天下,大家好,我是罗旭,欢迎您收看我们今天的节目,今天我们依然是在“微山湖号”军舰上为您带来这起特别的节目,昨天的节目当中我们听袁政委和夏洪平给我们讲述了“微山湖号”如何在气候不利的条件下为战斗舰进行补给,以及如何为中外商船护航的故事,今天我们请二位带着我们继续来了解这条英雄的军舰和这条军舰上最可爱的人们。袁政委您好,夏洪平你好。

  夏洪平:你好罗旭

  主持人:今天继续我们的《天下天天谈》,我记得洪平上次在节目里面曾经提到,这次咱们护航舰队实现了中国海军历史上,首次进港大规模的商业化补给。

  夏洪平:这个对护航编队意义非常重大的。

  主持人:我觉得对于整个护航编队来说,进港是件特别轻松的事情,因为终于可以修整了,可以喘口气了,但是对于咱们微山湖舰来说,也许是最忙碌的时候吧?

  首次靠外港补给 分秒必争

  袁泽华:因为这个护航编队在海上各种物资消耗的比较大,他要定期进港进行补给。时间非常紧张,我们每次进港补给的话都是三天两晚。

  夏洪平:精确到分钟,计划精确到分钟。

  主持人:应该说三天两夜不是一个特别短的时间,但是为什么我们的这个补给要精确到分钟呢?

  夏洪平:那你想想,我们光油水要抽上千吨的油水上船,关键有的港口本来他的装置他达不到,抽压能力小,那个就很慢,另外一个还有很多想不到的困难。

  袁泽华:他这个货物的包装,尤其是一些计量跟我们国家都不一样。再一个他是阿拉伯文,阿拉伯文,英语我们舰上还可以看得懂。

  夏洪平:关键是什么呀,中国海军这是第一次吃螃蟹,我们以前没有经常补给过,这我们第一次靠外港商业化综合补给。

  主持人:这个应该很好理解,比如说咱们出国的时候,第一次到商店去购物。你买什么东西,到什么样的商店,怎么跟人家交流,告诉人家我们要什么。

  夏洪平:我们设想了很多情况,这种情况没想到,当时东西运过来,我们冻库班长就傻了,这东西怎么弄啊,进来也看不懂,名称看不懂,是什么都不知道,有的还包装不规范,有的鲜牛肉没有冻好,还流着血水呢,这东西一热一进冻库马上就坏。

  主持人:那当时咱们处理啊?

  夏洪平:我们每一个人都出动起来了,你看这边是大油泵水泵不停的压油上船,同时大水罐车排着队往我们这儿拉水,然后往车上抽,同时我们吊货的大吊机不停的转,晚上都不停的,开着灯干,连夜连轴的干,包括我们海军先遣组帮着我们结帐,那两天下来真是蜕了一层皮,有时候我都会帮帮忙,也帮不上什么大忙,就觉得他们实在太辛苦了,所以有的战士跟我说,夏记者,因为他们进港相对多一点,有的战斗舰艇进港修整少一点,他们老羡慕我,说我们进港修整去了,我宁愿在海上护航一次,我都不愿意补给三天,太累了,真的是有时候连觉都睡不成。

  一次惊险的靠港补给!

  夏洪平:这个是舰长给我讲的,他说洪平有个事我一直没跟你讲,怕你们捅到报纸上,影响我们这个跟国外友谊国家的关系,我说什么事,他说这样的,我们有一次停靠一个港口补给,这个港口呢,我们这个船吃水很深,比如说空船进去补的时候,可能吃水是8点几米。

  夏洪平:但是满载的时候的话船就会往下沉,往下沉的话对港口的码头水深要求非常精确,结果当时报那个码头他说没问题,他说8.7米肯定没问题,结果我们进去以后,我们自己进去,船长觉得不好,有点不对,因为我们空船感觉快吃到底了,我们就自己一测量,他说8.2米,就马上跟他们交涉,说你这个不行,他说没问题,肯定没问题,后来把他们叫到你量,他一量就说,哎呀对不起,我们这个船坞码头好久没有清淤了,赶快把这个船换另外一个码头,要不然我们当时这种情况下,一装载咔就沉底。

  主持人:搁浅了等于是。

  夏洪平:这个责任都得他负,因为进他码头都得他负,但是第一个影响我们的护航,第二个影响我们的关系,所以这个事说起来真是事后一身冷汗,当时幸好咱们警觉性高。

  前方停船 险些追尾

  主持人:我们知道在海上航行,随时可能会发生任何的事情,什么可能性都有,有没有遇到比较紧急的事情?

  夏洪平:比如说那次我们在返航,基本上已经圆满完成护航任务了,大家很高兴,心里很开心。过新加坡海峡它是一个航道非常窄,基本上类似于咱们汽车的单行道。

  夏洪平:晚上3点,外面月光又不是很好,我们前面一个商船突然停车了,不知道什么原因,他没通报什么都没有,我们当时值班员,要是比如说我要睡着了的话,可能就悔了,当时就追上去了。然后我们值班室发现跟前面那个船距离越来越近,越来越近,这时候我们赶快采取措施,因为海上踩刹车可不像陆地踩刹车那样,我一脚下去30米、40米就下来了。

  主持人:感觉有点像听泰坦尼克号的故事了,前面发现了冰山。

  袁泽华:这是一个考验,考验电脑的操作,也考验这个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发现这个情况以后,我们减速先减速把船速度减下来,然后这个倒车,把船拉住,就像我们踩这个在陆地上开车踩刹车一样。

  夏洪平:当时感觉突然嘎吱突然猛的一下,因为这个海上是没有刹车的,我们所谓停车就船反着转了,这样就成立一个向后倒的力量,这样的刹车方式把船慢慢速度减下来,就感到船噗通怎么轰隆一下,我们全部都摇起来,以为发生什么,或者触礁了,觉得不可能吧,虽然说指挥后来是非常好,但是还是感到非常紧张,为什么,如果真的追尾上去了,那可不算咱们汽车追尾了,不是说碰个尾灯,那可能就是大事了。

  “微山湖号”驾驶舱

  在海上追尾,往往造成沉船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前面船只的突然停船,考验着“微山湖号”驾驶员和指挥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今天,“微山湖号”的袁泽华政委就带我们来到了军舰的驾驶舱。

  主持人:终于来到了驾驶室,掌舵的地方。

  袁泽华:因此现在在修理的话,仪器都把它盖起来了。

  主持人:没错没错。

  袁泽华:再一个这个地方它还有些神秘的东西。

  主持人:对对对,我们非常理解,也涉及到军事秘密,所以我们能够有机会进到驾驶室里面已经是非常非常的荣幸。

  主持人:政委这儿有一个把手,有点像吊环,但我猜肯定不是。

  袁泽华:不是。

  主持人:它是做什么用的?

  袁泽华:这个就是我们轮船汽笛,拉汽笛的,拉一长声,表示敬礼,拉两短声,连续拉两下,就是我敬礼完毕了。

  主持人:这拉一下汽笛就响了,不过现在不能随便乱拉,咱们还是放弃吧。

  主持人:我明白。水平仪。

  袁泽华:我们大风浪航行的时候,这个船体大概会摆成这个样子,30多度。

  主持人:30度。天哪。等于说摆到30度的时候,这时候这个指针是垂直的,和海平面是垂直的,风浪可真够大的。

  主持人:我看到上面这个装置,是不是有一点像方向,跟方向有关我猜。

  袁泽华:它就是一个方向,实际上像我们开车一样的,就是那个方向盘,只是我们能够看到我们打的什么方向。

  主持人:非常直观,在转舵的时候。

  主持人:有一种居高临下,确实有一种船长的感觉,特别自豪,你不知道877舰高度非常的高,所以在这儿感觉像在摩天大楼上往下看一样,视野非常的开阔,你看。

  如果说驾驶舱是“微山湖号”的大脑,那么在甲板几十米之下的集中控制室就称得上是“微山湖号”的心脏了。

  “微山湖号”主动力舱

  主持人:哎呀 底下别有洞天啊。

  袁泽华:整个军舰的心脏部位了。

  主持人:真壮观。

  袁泽华:这是我们的主动力舱。主动力舱,我们有两个主机。

  主持人:柴油发动机,是吧?600年前郑和率领的那支船队在下西洋的时候,郑和一定没有想到,600年之后中国人民海军会如此的强大,马上我们就即将进入887舰的核心的位置,它的心脏。

  “微山湖号”集中控制室

  主持人:这么长一排。

  袁泽华:这个就是我们的整个动力装置的集中控制室,包括这个我们可以看一下,这个现在是没通电的,通电这是一个监视屏,我们所有的机器都是电脑控制的。因为驾驶室下来的所有指令都是经过电话,不像以前那样是一个传话筒。

  主持人:经常在电影里看到,是通过一个金属装置的一个传话筒传话。现在咱们是用电话。

  袁泽华:对,都是用电话。

  主持人:这是航速表吧。我看写着一个节字。这是一个航速表。是吧?咱877舰的平均航速是多少?

  袁泽华:我们平时航速,一般我们是18节。这个和这个是控制左机的,这个和这个控制右机的,

  主持人:左右两台。

  袁泽华:它是说这两个是一组,这两个是一组,它是控制模式不一样。

  主持人:所以驾驶员就会坐在这边。我可以坐一下吗?

  袁泽华:可以坐没事儿。

  主持人:所以驾驶员就是坐在这里,然后他来控制,左边一台柴油发动机,右边一台柴油发动机,这两边是动力,中间是刹车是吗?

  袁泽华:中间也不是刹车也是控制动力的。两套控制系统。

  主持人:确实坐在这个位置上,感觉挺神圣的,因为你控制了这艘船的动力装置。

  主持人:除了我们从港口进行补给之外,咱们微山湖舰上自己有没有制作一些东西。

  袁泽华:实际上我们自己也想了很多办法,来解决这个盘中餐的问题,比如说我们有自己做的豆腐。

  中国豆腐 香飘亚丁湾

  主持人:做豆腐,在船上做豆腐?

  夏洪平:远洋做豆腐。

  袁泽华:这个战士呢,他是一个机电兵,原来是江苏人,他在家里他们家里做过豆腐,我们餐厅它有一个打豆浆的豆浆机,解决磨豆子没问题,再一个我们点那个豆腐的卤水这个你看我们这个亚丁湾的海水是比较干净的,海水煮一下,这个浓度升高以后,它就可以。

  主持人:盐水可以做豆腐吗?

  夏洪平:海水点豆腐,是民间的一种传统的工艺,现在都还有。

  袁泽华:原来我们滤这个豆渣没东西,我们不是发了这些蚊帐吗,搞个新蚊帐给它支起来,然后做豆腐的格子。

  主持人:对,一些包装货物的箱子,把它改造一下,消消毒。

  袁泽华:作出的豆腐,这个豆腐我们口感感觉到比在陆地上(好)。

  主持人:像洪平这个气色好,估计就是吃这个广海豆腐吃的。

  夏洪平:对,广海豆腐名声很大,当时我们不仅自己吃,后来我们还送到兄弟舰艇,当时大家都没豆腐吃,很高兴,那个豆腐鲜货,口感很好,这个东西大家吃的很好,大家命名广海豆腐,很了不起,

  赵一针 自学中医 拔罐针灸

  袁泽华:我们舰上可以说有各种各样的人才,我们还有一个赵一针。他本身是我们的卫生员,但是他这个针灸,中医理疗这一块比较擅长,比较专长。

  主持人:为什么叫他赵一针。

  袁泽华:他就是扎银针,比如说我们这个关节痛,扎一针可能,一针下去那能够解决,不说能够根治,至少说能够缓解很多症状。

  夏洪平:对。

  主持人:赵一针有没有给你治疗过?

  夏洪平:有,我拔罐是他拔的,赵一针他神在哪儿呢,就是他那个活他都是自学的,因为我们卫生员按照我们的规范,按照纲要要求他就是发发感冒药,就是干这个活,基本上就干这个活,这个扎针推拿全是自学的,都是自己去学的,他就是看到大家风湿很重,他就自学这个手艺为大家服务,每天他那儿很忙的,总是高朋满座,这儿是扎针,这儿是推拿,几个人同时开始,还有拔罐的,大家都愿意到他哪儿去,到那儿出来都很轻松。

  袁泽华:我们也没有专门的理发师,但是我们艇上有一个号称丁一万的小伙子,理发的理的是很不错的。

  主持人:丁一万,姓丁是吧,为什么叫一万呢,是喜欢打麻将吗?

  袁泽华:我们不让打麻将,他是我们舰这个现在已经服役五年了,五年他是入伍之前学过几天理发。

  丁一万 当兵五年 理发上万

  夏洪平: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们微山湖舰的理发室,今天特别向大家隆重推出我的亲密战友,这个房间的主人丁浩。他其实还有一个更厉害的绰号,我跟大家讲过的,他叫丁一万,为什么叫丁一万呢,因为他在舰上五年,理了超过一万个头,像6、7月份季风期的时候,经常很少有船不晃的时候,所以这时候理发的话,头要是理的平顺好看才行,一晃咔下去一个坑毁了,所以时候我们丁浩还练一练马步,蹲一蹲下盘,

  夏洪平:我们参观一下他的百宝箱,来,你介绍一下。

  丁浩:这是理发剪碎发的喷水壶,这个就是理发的必不可少的电推剪。

  夏洪平:对。其实这个给大家隆重介绍一下,这个是我们用的最多,丁浩每一次给我们理完发,他特别细心,基本上把我们脖子上,脸上的头发擦的干干净净,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船上淡水很珍贵,说实话有时候理完发,晚上才能放水洗澡,白天就没有水,他为了让大家头发丝少点尽量擦的干干净净的,其实理发不是他的专业,他是一个机电兵,他每天要在机电值班值8个小时以上,非常累的,下班以后顾不上休息,这个房间只要一打开,大家知道就可以理发了,

  夏洪平:你给我们理发,你的头谁给你理啊。

  丁浩:我的战友啊。

  夏洪平:是吗,我发现这个很郁闷,因为啥呢,你是高手你给别人理的非常好看,但是别人给你理不一定那么专业,但还是很帅。

  做豆腐的、针灸的、理发的,微山湖上的官兵真是人才济济,这还不够,虽然仅仅是一艘军舰,却有着多家媒体,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应有尽有。

  舰艇上的广播员 燕龙

  夏洪平:现在带大家看到的就是我们电台、电视台的播音间,这是他们的编辑机房和播音间,这位是我们舰的金牌主持人燕龙同志,嗓音非常好的,绝对是很棒的主持人,这个地方平时我也没来过以前,因为这个地方闲人免进,我是从外面好奇的看过。

  燕龙:这个是我们那个舰上的网络系统,这个是我们卫星电视。

  夏洪平:就每天我们看的新闻就是通过服务器放上去的是吧。

  燕龙:没错没错。

  夏洪平:这个很重要,每天我都上去看。

  燕龙:这套系统是我们全舰的广播系统,我们通过它就是把所有的一些报刊,报纸一些报道,我们通过它就播送出去了,

  夏洪平:电台是每天都播的我记得是。

  燕龙:对对对。

  夏洪平:中午晚上都有,有新闻,然后有音乐,同时还有我们战士写的诗歌,散文都有,非常丰富,大家吃饭都听,所以他很辛苦,吃饭的时候他在这儿播音,(可以抻出来地方)

  夏洪平:另外这个你看看,这就是我们舰上办的蓝盾周刊,这是一周一期出的报纸,你看这是我们舰上重大新闻,这是我们舰上集中组织安全隐患大排查,我看这张有没有我的稿子,我经常给他们写稿子的,不好意思,这期没有,这个上面个头条不容易的。

  燕龙:这次排查注重全面细致,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做到问题不查清,不放过,隐患不排除不放过。

  主持人:咱们200多天在海上,微山湖舰239天,是吧,那舰上这么多的官兵是怎么和家人联系的?

  亲情热线 每人5分钟

  袁泽华:我们这次出去以后,安装了一套卫星电话,每次就是说我们基本上是一个月,一个月安排一次亲情电话,拨打亲情电话,这个时间控制的很死。

  夏洪平:5分钟一个。

  袁泽华:不能说像我们在陆地一样,放开打,煲电话羹一样,那不行,就是5分钟,5分钟可能也就说问一下父母亲身体怎么样,结了婚的问一下这个老婆孩子,孩子的学习。

  夏洪平:再说一句我很好。

  袁泽华:最后那一句非常关键,一定要告诉家人我很好,在这里你们放心。

  夏洪平:后面大家排着队,谁也不好意思多谈时间。

  我的儿子叫“一航”

  袁泽华:我们有个电工班长,他这个出海之前他家属就怀孕了,他家属怀孕的话,反应特别大,吃什么吐什么,而且我们在海上的时候,他的妻子也很关心,也很关注,一个月打一次电话,确实还是很揪心的,他还赶的很巧,他小孩刚好是4月23号出生的。海军节,4月23号刚好是我们海军的节日,今年也是海军成立60周年,一般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都是父亲给小孩起名字,我们这个家属说,特意打个电话,孩子生了。

  夏洪平:他妻子跟他说我给儿子起名叫一航,纪念你们第一次远航护航,他通过妻子这个举动,他就明白了,家人没有怪他,很理解他,他也感到心里高兴又难过。

  忠孝难两全

  夏洪平:我眼里最深的一个,我当时就是说真的什么叫悲喜交加,我们是20号停靠在湛江外港,那时候我们手机可以通了,可以打电话了,我们有一个战士王胜军。他接到第一个电话是你的父亲两天前去世了,整个人都傻了,我看到他眼泪哗啦哗啦往下掉,那种感觉真的是,因为什么,他父亲一直身体就不好,出航前家里人就说,你看能不能回来跟父亲见个面吧,反正走那么远,万一有什么不测呢,但是我们出航非常紧张,谁都不能回去,谁都不能去,这真是没办法,时间太仓促了,他就只能跟家人抱歉,电话里跟爸爸通了一个电话,从此这就成永别了,当时我们感觉到,我们战士付出太多。太了不起了。这个事放在任何一个人身上,它都是一个真的是一个很大一个感情上的打击。

  主持人:所以作为一个儿子来说,他想尽孝,但是作为人民海军的一员,他要为国尽忠,也正是有这么多非常可爱的战士们,我们才完成了这一次非常伟大的航行,应该把最崇高的敬意送给人民海军。

  袁泽华:这也是我们应该做的,这也是我们的职责。

  补给舰的精神 奉献!

  夏洪平: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个舰一种奉献精神,你比如说我们都叫随舰出海人员,他们叫本舰人员,微山湖-上最多的时候他本舰人员才100来个人,随舰出海人员最多达到140个人,也就是说比他还多,百分之一百四十超了,他在后勤保障上,人多了吗,肯定就有一些困难,所以当时我们船上把最好的铺位让出来给我们住,把那个餐桌让出来给我们吃,他们战士有时候就是真的战位将就一下,在通道里蹲一下,然后就是比如说用水,紧着我们我们先用,他们到最后才简单的对付对付,实在不行,就拿桶装着,简单擦洗一下,我说政委你们这个太高尚了,他说这就是补给舰的风格,补给舰就是给战斗舰做后援,做支撑的,我说这就是奉献精神,奉献的风格。

  自2008年12月26日首批护航编队开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以来,中国人民海军已经先后派出四批护航编队,远航亚丁湾为各国船只保驾护航,多次解救、接护被劫船只,护航总数超过一千艘,与各国护航舰艇一起为亚丁湾输送着和平,护航的常态化运行为中国海军走向深蓝划出了崭新航迹。

  作为首批护航军舰的“微山湖号”从亚丁湾回来已经两个多月了,目前正停靠在广州某船厂进行例行检修,这段时间是护航官兵们最幸福的时光。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