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明日,全国13地39所中学校长推荐上北大的优生,将结束学校公示,材料报送北大招办。 本组文/本报记者 黄晔 戴宇
北大26至27日初审
39所获得推荐资格的中学校长,已陆续公布所推荐的优生。记者昨从巴蜀中学、南开中学了解到,两校推荐的6名优生经公示后,没接到任何投诉反映,校长们正准备给这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写推荐语,明日结束公示,材料就将送北大招办。
北大招办介绍,本月26日至27日,他们将组织相关专家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核,确定初审学生名单,而后在本月30日至下月4日,在北大招生网上公示名单和相关信息。
据了解,通过审定的推荐生将与通过北大保送、自主招生考试的同学一起面试,而后再进行一次公示。
北大提前挖尖子生?
“北大的中学校长推荐制,对我们招生影响不大,被推荐的优生一般都不会是我们考虑的范围。”上海一所名校重庆招生组负责人昨天下午表示,每年高考北大、清华都被划分在第一梯队,排在其后的第二梯队的招生群体,一般都是排名100位以后的考生。而北大此次中学校长推荐的同学都是排名顶尖的,“不用推荐硬考也能上北大,北大这样做主要是提前预定尖子生。”
来自南方一所大学名校的招生负责人也称:“北大一方面是吸引了媒体的注意宣传效果很好,其次让中学校长直接把最尖子的同学送到北大。这是一举两得。”这位负责人说,这为掐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如果北大真的想录取一些怪才异才,完全可直接在每年的自主招生环节完成目标,而不是在自主招生之前再搞一个中学校长推荐。
重庆两中学今年推荐的6名优生中有文科2人、理科4人,很显然北大这招对清华大学不利。记者昨晚6点半给清华重庆招生组负责人邓老师拨打电话,一直没人接。
不要迷恋“校长推荐制”
媒体声音
北大招生改革今年试行的“中学校长推荐制”,目前被人们广泛质疑,甚至有人觉得这是一场“阴谋”。凤凰网民调显示,43.7%的人认为“就是一场尖子生的提前抢夺战”。
东方网评论称,难道北大在设计这一制度时,真的没考虑到校长们的“一致倾向”?“当人们过多为此新举的公正、公平结果犯愁时,也许北大的制度设计者正在窃笑呢!因为他们看似在探索自主招生的新路,实则是在为‘掐尖计划’步步为营。在当下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之下,所谓的自主招生又将为多少偏才、怪才带来机会?当人们担心这是北大在将选拔人才的责任转嫁校长之肩时,北大却一点也不为校长们的‘扛不住’而担心,又是公示又是面试,想必你校长还敢乱来吗?”
人民网评论《北大校长实名推荐是“高招自肥”》指出,这再次告诉我们,北大推出的校长实名推荐制,可能其初衷并不是为了“不拘一格降人才”,只是打着招牌,提前将各省市区的“状元苗子”收入囊中罢了。果真如此,北大提前“抢生源”,不仅会被同类名校所羞耻,而且给高校恶性招生埋下隐患,无疑是把高校招生与公平推向火山口,岂可视而不见?
中国青年报《“校长实名推荐制”原来是“逗你玩儿”》一文认为,“校长推荐制”会加速教育两极分化、不能推动教育改革。所以,网上有句经典流行语“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传说”,如今套用一下“不要迷恋‘校长推荐制’,它只是‘逗你玩儿’”。
就这些质疑,记者昨天晚上7点05分拨打北大招办咨询电话010-62751470,通了没人接。其实,北大推出“中学推荐制”半个月以来,只发过一次新闻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