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奥巴马访华展示中美温和博弈关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4日17:42  中国周刊

  张国庆(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乃至轮胎特保案的风波都表明,美国不再有资格威吓、教训或恐吓中国了。用美国人的话说,“我们无法阻止中国崛起,只能通过寻求互相迁就来减轻我们的恐惧,从现在开始。”

  美国总统奥巴马即将展开的首次中国之旅,引起了普遍关注,这不仅因为他是首位上任第一年就访华的美国总统,更因为访华的时机非常微妙,对中美关系乃至全球经济复苏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A股的“奥巴马效应”

  股市往往是政治与经济的晴雨表。耐人寻味的是,自从奥巴马上任后,中国A股似乎出现了一种“奥巴马效应”,无论是他所提倡的,还是他所反对的,都在大洋彼岸的中国股市有所反映。

  以近期为例。在奥巴马政府通过轮胎特保案前后,几支轮胎股一反此前的沉闷气息,被各路资金炒得惊天动地;在奥巴马政府宣布实行甲型流感全国紧急状态后,中国的甲流概念股更是逆市大涨。

  随着奥巴马访华日期临近,已经被反复炒过数轮的迪斯尼概念股卷土重来,由头只是奥巴马访华期间可能正式公布迪斯尼落户上海。借着奥巴马的秋风,游资说什么也不会放过这样的炒作机会。

  进入11月,资金或许又将布局低碳板块,因为奥巴马所热衷的低碳经济很可能会像他自己那样走红。因此,低碳板块将在年内遇到两个事件性机会以及一个政策性机会,即奥巴马访华带来的中美关于气候方面的合作机遇,年底哥本哈根大会带来的全球性低碳经济机遇,同时中国政府在年内有望出台新兴产业整体性的战略规划,这无疑为低碳板块制造了概念。

  与此相关的,奥巴马将与中方细谈的节能环保、电动车问题,以及奥巴马政府正在全力推进的智能电网主题,都将成为各路资金进行战略布局的题材。甚至美国对中国的人民币汇率压力,也会成为市场哄炒地产等板块的由头。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两条重要的线索:一是奥巴马与中国领导人会谈的话题,为市场带来了潜在的投资预期。二是奥巴马重点关注的智能电网、环保新能源项目,被视为可能带动美国经济上行的基础和动力,这关系到经济复苏的激活点问题,因而尤其吸引市场关注。而这一切,也正说明了中美关系的进步和人们对奥巴马访华并进而推高中美关系的期待。

  中美能源环保合作大餐

  能源与环保合作,显然是奥巴马此行的“主题曲”。上任以来,奥巴马多次强调,作为两个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国,中美两国可以通过在清洁安全能源领域的合作,共同创造利益。“通过合作,我们能够划定实现低碳经济复苏的路线图,我们能扩展在清洁能源方面的研发合作,能在年底的哥本哈根会议上取得对全球变暖问题的一致应对。”

  尽管美国气候变化问题特使斯特恩10月28日表示,奥巴马总统11月访华期间不会就全球气候问题与中国达成双边协议,但两国还是会利用这一机会寻找共同立场,争取在12月举行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上达成协议,并将深化在清洁能源方面的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刚刚结束的第20届中美商贸联委会上,中国同意外国公司可以更为方便地在中国销售风力发电技术,这正是奥巴马政府所关注的项目。美方对此抱有很高期待,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喜滋滋地说,今年年底前中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万兆瓦。这意味着,美国企业可以在中国大有作为。

  同样让即将来华的奥巴马振奋的是,中美商贸联委会次日,中国沈阳能源集团和美国可再生能源集团及美国天空风能有限公司签署了总额达15亿美元的风能合作投资协议,这是迄今为止中美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签署的金额最大的合作协议。

  显而易见的是,如果奥巴马年内能有所妥协地通过医保改革,明年就将全力推动中美两国间的能源环保合作,其目的主要是希望借此拉动美国经济增长。而对中国来说,这也是我们应该充分考虑的机会,不妨借此促使美国对华高技术出口方面的管制能够有所突破。

  产能过剩也是需要我们认真考虑的问题。日前,美国一家太阳能公司宣布,将在中国内蒙古建设一座2000兆瓦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厂,这将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但问题是,中国的光伏项目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麻烦了,这就给中美双方提出了新的挑战。

  用市场经济地位抵御贸易保护

  作为奥巴马访华前的预热,中美商贸联委会承诺:中美两国不再出台新的贸易保护措施,这使得中美禽肉贸易设限问题得到了解决。在中方的强烈要求下,限制中国禽肉输美长达6年之久的美国综合拨款法案有关条款得到修改,而中国也相应地恢复美国甲型H1N1流感疫区热加工猪肉产品的进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美方表示,将加强与中方的沟通和磋商,避免滥用贸易救济措施。

  当然,尽快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也是中美首脑会晤的议题,对此,美方承认,中国在市场改革方面已取得很大进展,并愿意尽快成立工作组,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这两个表态放在一起,有着共同防御贸易保护主义侵袭的功效。前者是从正面规避,而后者则是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因非市场经济地位陷入的不利状况。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此时要求美国承认市场经济地位,既是为了增强中国企业的出口能力,也是为了破解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壁垒,可谓一箭双雕。

  正如此间观察家们所说,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关乎产品在反倾销调查中能否得到公平对待。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就意味着中国的对外贸易会得到公平待遇;相反,如果中国未获得市场经济地位,有关国家就会使用甚至滥用反倾销调查手段。可以想见,在未来一段时间,这一问题将是中美两国高层会晤绕不开的话题。

  在美国经济复苏前景并不十分明朗的情况下,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而贸易保护主义,作为一种因小失大的工具,也将暂时没了市场。这提醒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时机,迅速推进美国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谈判。

  中美两国同意放松农业、科技、旅游和其他方面的贸易限制。10月28日举行的第20届中美商贸联委会上,做了很好的铺垫。骆家辉表示,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坚持自由和开放的贸易原则,同时美国寻求与中国建立平衡和可持续的贸易关系。

  温和博弈的中美关系

  应该说,为了奥巴马访华能顺利进行,中美双方都进行了很好的预热和铺垫。无论是军事互动,还是经济协商,抑或是美国众议院通过决议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 ,都显示出双方的诚意,也表明奥巴马政府对稳定和发展中美关系的用心。

  当然,磨合是必须经历的阶段。对此,奥巴马曾略带诙谐地说到,作为一位新总统和篮球粉丝,自己从休斯敦火箭队的中国籍球星姚明那里学到了“作为一名运动员,无论你新老与否,都需要时间来同其他队员磨合”的道理。在他看来,这个新时代就是相互接触的时代,而中美关系的发展也离不开不断的坦诚接触。

  比较好的注解,是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和财政部长盖特纳发表于《华尔街日报》的署名文章《同舟共济的美中关系》。在文中,这两位领衔处理对华关系的高官坦率地指出,当下,极少有全球问题能由美国或中国单独解决,也极少能在美中不携手合作的情况下得到解决。全球经济的坚挺、全球环境的好坏、脆弱政府的稳定以及防止核扩散问题的解决,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美中合作。由此可见,美方已经认可了中国的崛起现实,并且希望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

  而敏感的美国媒体更是注意到,7月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凸显了“中国的自信和美国的顺从”,奥巴马政府已经开始承认并接受现实。这次对话乃至轮胎特保案的风波都表明,美国不再有资格威吓、教训或恐吓中国了。用美国人的话说,“我们无法阻止中国崛起,只能通过寻求互相迁就来减轻我们的恐惧,从现在开始。”

  重要、丰富和日益稳定的中美关系,也是奥巴马政府寻求经济复苏所必须倚重的。应该说,尽管全球经济出现企稳迹象,但距离真正的复苏还有很远,当下最重要的议题仍是尽快走出数十年来最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确保经济一旦复苏将实现平衡的、可持续的全球经济增长。为此,中美两国需要保持清醒认识,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有大局观,有远见,并更加深刻地体谅对方的处境,建立一个稳定的温和博弈的双边关系。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