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 中国社科院世界 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廉价货币是一把双刃剑,尽管有诸多好处,但其代价不菲。中国长期以来的廉价货币,意味着我们要为进口付出更多的货币,或者用我们生产的更多商品才能换来进口货。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走强,人民币再次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那么,廉价货币对一个国家到底是利还是弊?这看起来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说起廉价货币的好处,我们立即就能想到:可以增加出口,保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在出口和进口替代行业、特别是为中国这样一个劳动力大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减轻进口商品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如此等等。
既然廉价货币好处多多,那为什么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却放任其货币升值?已故MIT经济学家多恩布施是近几十年来在汇率问题领域最有建树的学者,他在谈及一个国家由穷变富的道理时,指出了两个关键指标:其一是人均劳动生产率,这个指标越高,说明这个国家的劳动者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价值越大,该国居民的收入和消费的水平也就越高。另一个是贸易条件,这个指标越高,说明这个国家可以用该国生产的产品换取更多的国外产品。汇率是决定贸易条件的关键因素。一个国家的货币越贵,国外商品相对本国商品越便宜,贸易条件越有利。按照多恩布施的理解,一个国家由穷变富的过程,同时也是这个国家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货币不断升值的过程,这从两方面提高了该国居民的财富水平。
廉价货币是一把双刃剑,尽管有诸多好处,但其代价不菲。中国长期以来的廉价货币,意味着我们要为进口付出更多的货币,或者用我们生产的更多商品才能换来进口货。薄熙来在担任商务部长时就说,我们要出口八亿件衬衣,才能换回一架喷气式飞机。
对中国来说,廉价货币的所失要远大于其所得。既然廉价货币是一把双刃剑,就要两害相权取其轻。
廉价货币带动了中国的出口。中国为此投入了什么呢?首先是人力投入,也可以理解为创造就业机会,这些就业机会既包括了为数众多的十五六岁就放弃学业的孩子,也包括中国最聪明能干的商人。第二是巨额资本投入,在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中,直接和间接服务于出口的投资一直占据高比重。第三是能源投入,中国70%的能源耗费在工业部门,其产出的大部分被直接或间接用于出口。第四是被严重污染的环境,不仅是密集出口地区的环境遭到破坏,内地诸多间接服务于出口的能源大省也承担着严重的环境破坏压力。
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廉价货币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系列出口和经济增长的数字,是眼看着不断贬值的数以万亿元的美元资产。
事情还没有结束。截至目前,我们的眼光还只是聚焦在出口。从更完整的视角看,廉价货币还让我们所失更多。其一,廉价货币令消费者购买力受损。看得到的损失是花更多钱才能买到同样的进口商品;看不到的是我们为购买国产货付出更高价钱。打个比方,一辆进口的轿车需要人民币30万元,你买了一辆与进口车同等质量的国产车,商家要价25万元。如果中国不是廉价货币,进口轿车价钱从30万元变成20万元,国产车还会卖给你25万元吗?
其二,廉价货币给消费者留下劣质高价的服务。廉价的货币把大量优秀的人力、资本和资源吸引到了出口部门,这同时也就挤占了那些原本应该进入国内医疗、教育、环境、交通等众多服务业部门的资源。
其三,廉价货币让居民财富坐上宏观经济过山车。面对中国经济强劲的增长势头和外汇市场上廉价的人民币,大量的投资者相信市场力量终将发挥作用,人民币升值在所难免,这毫无疑问是投机的绝好机会。于是,热钱滚滚流入,货币当局疲于应付,宏观经济不是松了就是紧了,股票市场今天酷暑明天严寒,房地产价格一升再升……
廉价货币损失的单子还可以列的更长,因为服务业发展滞后而导致的损失,远高于出口部门创造的就业机会,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廉价货币等价于廉价生活,但是放弃廉价货币不容易。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众多出口企业破产和一些新企业的诞生,破产的企业会抱怨但是新生的企业未必因此为政府鼓掌;意味着很多人要失业和再就业,失业的人会不满而新增的就业者未必认可政府的作为;意味着政府要放弃传统思维,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要求部分既得利益的行政部门放弃利益,这势必会遭受众多的质疑和反对;人民币升值,还可能意味着短期内经济的较大滑坡,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的稳定。
人民币升值对于宏观经济管理当局是一场严峻考验,中国能不能摆脱廉价货币和廉价生活,仍是一个无法确定的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