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鹤岗新兴煤矿矿难进入第4天,已有18位遇难矿工家属与矿方签署了赔偿协议书,4位遇难者火化出殡;而今天,将有20多名遇难者出殡。
作为2006年以来最严重的一起矿难,事故已确定104人遇难,其中80具遗体已被认领,其余20余具遗体因残缺不全,需通过DNA进行识别。至截稿时,4名失踪人员仍然没有找到,由于靠近爆炸点,生还希望极其渺茫。
而在矿区,依然没有供人进行吊唁的集体灵堂,矿难发生地也没有为遇难矿工献花的地方。
国务院调查组
首次下井展开调查
国务院新兴煤矿“11·21”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调查组成立会议23日在鹤岗召开。调查组组长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骆琳担任,黑龙江省省长栗战书,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赵铁锤等担任副组长。
据央视报道,国务院调查组40余名专家昨日早晨首次进入事故矿井调查。据报道,专家并没有透露相关信息,称需经过多次调查取证工作,经过分析才能最终得出结论。
中纪委调查组
介入矿难调查
据此前报道,最高检渎职侵权检察厅人员已经赶到鹤岗,重点调查事故背后是否存在官员不作为、乱作为以及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职务犯罪行为。
昨日记者获悉,中纪委、黑龙江纪委也已介入矿难调查,中纪委常委、监察部副部长屈万祥也赶到鹤岗。此外,黑龙江省纪委、监察厅,省检察院也有多人赶赴鹤岗。
龙煤集团董事长:
“请求给我最严厉的处分”
据报道,龙煤集团董事长高崇日前向国务院调查组“请罪”:“事故震动了全省,震惊了全国,甚至在国际上造成了不良影响。作为龙煤集团的主要领导,我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我向各级领导做深刻检查,并请求给我最严厉的处分……面对不幸逝去的众多矿工兄弟和沉浸在无限悲痛中的职工家属,给我多么重的处分,我都毫无怨言。”
■追问
矿难遇难人数超过“108”?
昨日上午,在记者见面会后,记者追上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党委宣传部长张金光进行采访。面对记者“遇难者的名单什么时候能够公布”的追问,他开始说:“这个我没得到确切的消息。”
记者进一步问道:“不能公布了吗?”他迟疑后答复:“遇难者的名单?那这个事儿是——是肯定能够公布的啊,这是大家都能知道的啊,我们以前吧,没有什么公开事故什么多些多些人死亡(名单)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负责安抚遇难矿工家属一户一个包保小组,每户的包保组配有一台专车,有遇难者家属称包保组的配车依次编号,数字超过死亡失踪人数“108”。有人据此对矿难的遇难人数产生了怀疑,对于这一问题,张金光称:“这个事我不能证实,我不能证实。”
井下所有矿工“均有保险”?
23日上午9点30分,鹤岗新兴煤矿召开第五次新闻发布会。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新闻发言人表示,井下的所有矿工均为正式职工,“均有保险”。
不过,署名源自《中国保险报》的一则报道表示,事发后没有及时离井的108名矿工中,仅有两人在当地保险公司投了保。报道援引黑龙江保监局的说法称,除这两名矿工分别在新华人寿(保额最高10万元)、平安人寿(保额12万元)投保外,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没有在保险公司投保雇主责任险、煤矿井下工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对此情况,鹤岗分公司党委宣传部长张金光确认属实,他表示,此前所说的矿工均有的保险为“劳动保险”。
有评论认为,高危行业井下煤矿工人和企业的保险不足再度凸显。
■调查
直接经济损失“得几千万”
昨日的新兴煤矿,修理井下巷道铁轨,“打壁”加固矿井均已全面展开。离爆炸井口不远的副井,遇难者遗体运送出来当天,一些崭新的运煤轨道枕木就开始下井。
至昨日,直接经济损失还没有统计出来。
“得几千万。”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党委书记史启祥在接受采访时说。而恢复生产“得半年左右”,之前要经过国家各部门验收鉴定。
按照新兴煤矿120万吨煤炭的年产量,煤炭减产损失就要超过3亿元。此外还有数千万元的遇难者家属补偿,恢复生产的更新设备投入还难于估计。
各项相加,粗略估计整个矿难的经济损失要超过4亿元。
■观察
迷雾重重的
“53分钟”
据称,事故前53分钟,黑龙江新兴煤矿调度室已接到井下瓦斯报警提示。这事关百余条生命的“53分钟”内到底发生了什么?
新兴煤矿的发言人表示,接到报警提示后,“立即通知矿领导并组织井下人员撤离”。那么,从“立即通知矿领导”到开始“组织井下人员撤离”用了多长时间?到事故发生前究竟成功撤离了多少人?
发言人解释,井下有多个工作面;同时煤与瓦斯产生冲击波,部分巷道被堵塞,有的矿工没有走出来。不过,值得注意的是,528名矿工在井下作业,其中420人是在事故发生后成功走出井下的。
另据报道,一份内部材料显示,从发现瓦斯突出到发生爆炸间隔实际有85分钟。一名成功升井的矿工透露,他们在井下通讯还使用小灵通,危险来临时几百人同时使用,很快造成混乱。而刚接到通知,爆炸就发生了。
据透露,除了瓦斯爆炸外,井下还发生了煤尘爆炸。矿工们也证实井下确实发生了两次爆炸。煤尘爆炸和煤尘的积聚相关,而井下作业必须随时通风降尘。地面指挥部门有没有消除隐患呢?
综合新华社、央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