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刘文晋)报道:昨天,部分省人大代表视察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该局局长崔仁泉反映,“月工资在1000元以下的企业不太可能招到人”,建议将广州市最低工资标准从860元/月上调到1000元/月。
聚焦最低工资:“调高标准有利产业调整”
“如果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从现在的每月860元适度上调,是否可以接受?”汇报中,崔仁泉向几位在企业工作的人大代表请教。省人大代表司徒健权认为,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对经济效益好的企业没有问题,但会对经济效益差的企业造成不利影响。
“以广州目前的劳动力水平,860元/月太低了。”崔仁泉表示,他们在调研劳动力市场中发现,“月工资在1000元以下的企业不太可能招到人”。为此,他们去年就建议将广州市最低工资标准从860元/月上调到1000元/月,但未获批。
崔仁泉解释说,工资政策不仅是收入分配,还对产业升级有杠杆作用。“有些企业靠着报低工资、靠着劳动力价格优势勉强生存,它们给广州带来的就业岗位、税收等远不及环保、劳资纠纷等负面影响。”崔仁泉认为,适当上调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在改善劳动者生存状况的同时,也能对产业结构调整和提振消费起到促进作用。
“工资水平太低导致消费乏力,这部分群体数量太大了。”崔仁泉形象地说,投资、消费、出口被称为“三驾马车”,现在却成了“两匹马一头驴”,而消费就是那头瘦驴。“我第一个支持广州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省人大代表刘伟全当场表态。
聚焦社保金缺口:“财政资金应该保障风险”
数据显示,现在广州200多万参保的在职职工养60多万退休者,相当于“3个年轻人养一个老人”。听到广州社会保障逐年走向城乡居民全覆盖,省人大代表谭燕红坐不住了,她担心:未来一对年轻人要养4—6个老人家,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保障资金的缺口谁来补?
崔仁泉说,社保体系确实面临资金的可持续补充问题。社会保障扩大覆盖面,目前广州社会保障统筹金还能支持。他表示,今后财政资金应该为社保风险提供保障,广州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注入社会保障风险保证金,在全国是破天荒之举,建议政府加大力度。
他表示,社保资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需多方努力。国有资产收益变现,也应按比例注入统筹金中。政府还应允许慈善资金进入社保领域。承诺将努力改革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不合理、不科学和不公平的局面。
省人大代表陆翠芬发问:技能培训耗费大量人力财力,但收效甚微,已成为社区工作人员的一种压力。崔仁泉回应说,现在一部分培训对象存在依赖心理,积极性和自觉性不足,广州正在研究新的职业技能培训方案,在市民申领就业、失业证时,向其提供电子培训券,可自由选择培训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