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今年评选倾向“常识”与“真相”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30日10:18  深圳晚报

  

今年评选倾向“常识”与“真相”
评选现场

  “年度十大好书”出台,所有的评委都长长地松了口气。不过,在应付完这个挑战以后,来自媒体记者的提问同样充满了挑战。

  “半部长篇”值得反思

  记者:当代的原创小说一向是人文书籍里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大众关注的焦点,但是我关注到在本届的十大好书里面,没有一本是当代原创小说,这是不是和现在小说创作的态势有一定的关系?

  尹昌龙:一直以来,中国当代文学都有个“半部长篇”的说法,这与作者的生活经验以及把握时代的能力有很大关系。另外,长篇小说与畅销书体制结合之后,出现了严重的媚俗现象,比如对情色的描写、对流行元素的借用等等。本来长篇小说就“发育不良”,再加上商业的影响,就形成了“半部长篇”现象,这是非常值得反思的。

  梁二平:我们是在用投票的方式,对今年当代原创小说表达“不高兴”。

  “常识”与“真相”引领十大好书

  记者:今年十大好书的结果已经出来了,和第一届、第二届相比,已经评到第三年的书单,主办方能不能给我们梳理一下,今年和过去有什么不同?

  梁二平:我觉得今年的评选过程,更多倾向于“常识”与“真相”的引领。比如《认得几个字》、《常识》、《金融的逻辑》等书,就是“常识”的范畴。另外,今年中国与世界都处在纪年的关口,在世界开放包容的大背景下,学界人士有更大的空间,做关涉真相的研究。比如《聂绀弩旧体诗全编注解集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等书,便有还原真相的意思。

  争议不能成为评比与否的理由

  记者:昨天有评委提出对《小团圆》的质疑,认为这本书的出版违背了作者的意愿,我想请陈子善老师对质疑作一个回应。

  陈子善:《小团圆》有争议本身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很多作品都有不同的理解和阐释。从研究者的角度,我认为即便违背了张爱玲的意愿,《小团圆》都应该出版,因为它具有研究价值。当然,质疑是可以不断质疑的。

  止庵:争议不能成为评不评比的理由,如果推测作家在世,很多作家也许都不愿意出版自己的某些作品的,这是需要另外讨论的一个学术问题。

  好书应隐藏重大的哲学思考

  记者:在今年的年度十大好书中,7本是华人的作品,3本是国外的。我们的作品只是停留在常识和真相,是不是深度上、高度上华人的知识分子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未来我们什么时候能够评出蒙田这样有思想力度的作品?

  刘苏里:一个民族的学术思想与一个民族的命脉,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好的作品之所以好,应该有强大的哲学思考。本次书目中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常识》便是如此。

  很可惜,我补选的几种书,没有一本入围“2009年度十大好书”,比如赵汀阳的《坏世界研究》、陈方正的《继承与叛逆》、刘瑜的《民主的细节》等,都是几个月内重印了几次的有哲学思考的书籍。另外非常遗憾的是,止庵的《周作人传》因为避嫌,也未参加评选,这本书也是隐藏重大哲学思考的。学者在思想和哲学意义上的探索,还没有成为被广泛关注的目标,一方面说明学者的功力要加强,另一方面也说明阅读的倾向还未真正进入这个阶段。

  先解决常识,再解决哲学

  记者:在今年十大好书的书单,没有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纯哲学书,甚至入围的50本书里面也很少这样的书。这是否和评委的喜好或者是知识结构有关?有没有考虑今后在这方面以后作出什么改变?

  尹昌龙:不知是这个时代的哲学贫困,还是各位评委的哲学贫困。“年度十大好书”评选活动从设计之初,就主要关注文史类图书。另外,好的、新的原创哲学书出版的贫乏,与文化研究的分类边界模糊的现象,都导致了这一结果。

  止庵:我们应该先解决常识的问题,再解决哲学的问题。

  梁二平:不是我们没评,是他们没写。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