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中国“说不”形象哥本哈根曙光初现 一天之内,两个好消息让世界为之震动。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漆菲发自北京
将于12月9日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倒计时10天之际,中国正式对外公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前一日,美国白宫宣布,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承诺2020年前实现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的临时性目标。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碳排放国家,在遏制全球变暖的问题作出表率,无疑鼓舞世界士气。诚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组织(UNFCCC)执行秘书长、也是联合国负责气候谈判的最高官员伊福·德布尔所言:“美国的中期减排承诺和中国在能源效率上的特定行动承诺,将开启达成哥本哈根全面协议的最后两扇大门。”
自主减排纳入长期规划
26日晚8点半,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罕见的在夜间举行。这场名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的2009年度报告会持续了1个半小时。
“全世界都在看着中国——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能否在推动哥本哈根大会达成雄心勃勃的成果、帮助减缓全球气候威胁方面,扮演合适的角色。”与会的英国《卫报》驻北京记者华衷对本报记者说道。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在介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时指出:“(中国政府)制定了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中国这一新承诺,意味着将减少排放35到40亿吨二氧化碳。
解振华表示,这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也是中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的巨大努力,充分表明了中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积极负责任的态度。
头一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就曾指出,这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
中美“默契”引发讨论
继美国之后,中国也宣布减排目标,两个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国在哥本哈根会议前默契的展现出配合姿态并将“携手过关”,引发世界各界热烈讨论。
“中国的确达到了国际社会对它的期望,让人备受鼓舞,”日本共同社驻京记者盐泽英一向《国际先驱导报》表示,“两国如此默契,我想中国应该随时都在留意美国的动向,或许早在奥巴马访华前就有讨论和配合,毕竟(目标)公布时间越晚越被动。”
不过,北京大学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主任、气候变化问题专家张海滨认为“中美不会就此有商议”。“这个数字恰是呼应胡锦涛主席9月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时所作的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将‘显著下降’的承诺。”张海滨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中国政府之所以直到现在才公布减排量化指标,并不是在跟国际社会讲条件,而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需要对具体的碳排放量做出充分、深入的分析论证。“中国提出清晰量化指标,其实已远远超出了‘巴厘路线图’对发展中国家的要求。”
排放大国印度感到了压力
11月26日,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中国项目主任芭芭拉·费雯丽在向《国际先驱导报》提供的书面回复中表示:“这是推进国际气候议题谈判的一项重要宣布,证明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连同昨天从奥巴马政府传出的声明,中国的声明更给哥本哈根大会的成功举办增添了筹码……”
中美公布具体目标无异于给世界的减排进程注入一针强心剂:欧盟轮值主席国瑞典首相赖因费尔特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第一时间发表联合声明,对美国和中国相继做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清晰量化目标表示欢迎。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法国总统萨科齐等多国政要都认为中美的举措给哥本哈根会议带来了希望……
作为世界另一个一直没有做出量化承诺的二氧化碳排放大国——印度的环境部长,贾伊拉姆·拉梅什则于26日晚表示,“中国给了印度一个警醒,我们现在必须认真思考我们的气候战略,并寻找灵活性,以免在哥本哈根被孤立。”印度媒体直言,中国的决策让“印度倍感压力”。
就在27日参加完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基础四国”气候变化部长级协调会回国之后,拉梅什表示,印度可能继中国之后宣布具体减排目标。印媒援引印度官方消息称,印度的减排目标可能为20%到25%。
印度的举动似乎更进一步证明了世界资源研究所主席乔纳森·拉什的判断,他认为,随着中美两国公布“雄心勃勃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国际社会达成减排新协议的道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宽广”。
盐泽英一告诉记者,日本共同社将于气候变化大会期间专门派驻京记者前往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观察中国”。他笑言,“现在总体的舆论气氛也变好了,我们的报道也要‘红火’了。”“中美的大动作”甚至让许多媒体看到气候大会的曙光。
世界认为美国还应有更多担当
从深层次来看,中国过去在气候问题上“Mr. No”形象已然转变。早在9月,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就曾表示:“那些仍然对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持怀疑态度的人士需要改变看法了,中国已认识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和需要为此采取行动。”
如今这句话得到佐证。“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一词也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外国媒体报道的字里行间。美国《纽约时报》称:“虽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但是中国实现上述目标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
相比之下,美国“令人不甚满意”的减排目标也引起国际媒体的“揶揄。”
英国广播公司(BBC)将播放纪录片“奥巴马能拯救地球吗”。而BBC的报道中称,美国提出的17%相当于仅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4%-7%,不论是相比于欧盟20%,全球30%,还是发展中国家25%-40%的期望都少之又少。
英国《金融时报》认为,中国首次宣布温室气体减排清晰量化目标,会给华盛顿带来更大的压力,促使其做出更大承诺。
作为发达国家,美国仅仅公布自己的减排目标并不足以满足世界的期待。
伊福·德布尔虽然做出“哥本哈根全面协议的最后两扇大门”已经打开的乐观判断,但他很清楚,一些关系会议成果的关键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尤其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财政援助。这种援助可以使后者有能力进行减排,以应对全球变暖的问题。
一位美国高官向英国《金融时报》表示,美国眼下没有承诺提供财政援助的计划。
“我们仍然等待发达国家明确表述它们大规模的资金支持,以帮助发展中国家采取当期和长期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伊福·德布尔深知,“在哥本哈根没有(为失败而准备的)B计划,只有A计划,而A计划代表着行动。”
推荐《国际先驱导报》博客:http://blog.sina.com.cn/m/xqdb和http://xqdb.blog.sohu.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