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干部队伍保证老中青梯次配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30日11:45  瞭望

  《瞭望》文章:老中青干部梯次配备

  中央对干部队伍年轻化不是“低龄化”的再次重申,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优化领导班子年龄结构的新要求,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新信号灯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袁元 实习生孙夏力

  全国组织部长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第七、八期培训班11月20日、21日分别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指出,要坚决纠正干部任职年龄“一刀切”的错误做法,从制度上保证老中青梯次配备的干部任职年龄结构,调动各个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干部队伍年轻化不是“低龄化”,不能将任职年龄层层递减。

  近来,按照中央“完善领导班子结构”,特别是“坚持领导班子年龄结构的合理配备”要求,如何完善发挥不同年龄段干部作用的机制,如何解决领导班子结构和干部任职年限合理化问题,为多方高度关注。

  “‘低龄化’、‘一刀切’,正是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干部队伍建设和干部任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的概括”,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从表述上来看,四中全会提出要“切实解决”,李源潮的讲话中则提出要“坚决纠正”。“这表明中央对此高度重视,特别是从中央文件落实到组织部门,提法则更为明确,其与四中全会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在解决思路上是集中全党智慧、吸收各地积极意见”。

  “年轻化”不等于“低龄化”

  “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四化标准,是邓小平同志最早在中央党校提出的,1982年12月在党的十二大上写入党章,1992年党的十四大时又加入一句话,即‘特别是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叶笃初分析说,1992年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起步阶段,加入这句话,正是对干部队伍建设“四化”方针的正确、全面理解。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干部年轻化政策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上世纪80年代初,针对党和国家干部队伍年龄老化,知识、精力、专业结构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实际情况,迫切需要把具备高学历、新知识结构、新观念的人才提拔上来,“四化”的提出保证了改革开放路线得以正确理解和贯彻。同时,干部年轻化顺应了代际交替规律。

  近年来,中央同样强调要培养选拔年轻领导干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十七届四中全会也强调,“源源不断培养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根本大计。”

  不过,中央也注意到在年轻干部队伍培养选拔和各级领导班子配备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受访专家分析,有些地方和部门在班子配备中搞“任职年龄层层递减”,这种机械地“一刀切”式推行干部年轻化的做法,使得在选拔领导干部时,过分强调年龄,出现了“低龄化”倾向,甚至把“年轻化”等同于“低龄化”;有的地方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中,把德、能、勤、绩等看成了软指标,反而把年龄当成了硬杠杠。

  “这不利于形成科学合理的领导班子成员年龄梯次结构,不利于发挥不同年龄段干部的作用”,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张希贤认为,这种“一刀切”的现象不符合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要求。

  综合受访专家分析,“低龄化”、“一刀切”的不良影响主要有三:

  一是使一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由于年龄原因无法合理使用,挫伤了其工作积极性。“其事业上的激情状态和工作经验无法发挥,易使之产生消极心理,不利于党内的团结统一”,张希贤分析。

  二是使一些干部产生浮躁情绪。有的干部刚到一个岗位就又想着提拔,容易走上投机钻营、跑官要官的邪路。叶笃初认为,从近年来出现的干部腐败低龄化就可见一斑。

  不仅如此,汪玉凯认为,过快的领导更替难以保证领导班子的稳定,尤其在县级、地市级。如果过度追求年轻化,没有一个稳定的领导队伍,工作上很难有战略性、前瞻性,易出现短视,容易导致拼资源、拼环境的短期行为发生。这些年在基层领导队伍中出现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风气,与把干部年轻化理解为“低龄化”有很大关系。

  三是使一些干部在精力充沛、经验丰富的时候就退出了领导岗位,造成了人才浪费,使干部队伍出现断层和结构不合理等现象。汪玉凯认为,这种人才浪费在乡镇一级尤为明显。

  “党的事业的发展需要基层领导干部的经验,如果把这些经验切掉,长期看来将不利于党的领导进一步科学化,也不利于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和积累”,张希贤认为。

  “不能把‘年轻化’简单理解为‘低龄化’,要防止和克服机械地只从年龄上考虑干部提拔使用的倾向”,叶笃初认为,“年轻化”和“低龄化”是不难区分的,前者是相对的,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要求。而后者则是绝对的,有相对固定年龄的界限和人员的配备办法。

  “‘年轻化’是针对一个领导班子的结构而言的,在中央、部级、省级、市级和县级领导班子中,针对不同层次的领导班子对其结构要求是不一样的”,汪玉凯认为,要真正贯彻落实“四化”标准,需要从不同层次上加以区别,“‘年轻化’总体来讲,是领导班子结构要老中青结合,既要有年富力强的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也要有经验丰富的老干部。所以说,‘年轻化’是对优化领导班子结构的要求,而不是绝对的‘低龄化’”。

  探索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合理配备

  “选士用能,不拘长幼,明矣。”当前,中央多次强调“优化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形成老中青梯次配备”。“领导班子的老中青梯次配备是一个方向,也是我们党长期努力的目标”,叶笃初认为,我们党历来就重视老中青干部梯次配备,在干部年龄结构上注重形成合理梯队。当前更需要针对现实中存在的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形成合理的干部结构,要强调其配置的科学性。不能主观、不能脱离实际、简单化”,叶笃初指出,目前在有些地区和部门的领导班子配备中仍存在为配备年龄梯次而凑数、只重视硬性要求不看干部能力等问题。

  张希贤分析,老中青梯次结构中,“老”主要指从政时间长、经验丰富,多为党政一把手、主要领导者。“这不仅仅是指年龄结构的‘老’,更是指为人处事的‘老到’。一个县委书记47、48岁也可以称为老干部,因为其从政经验丰富”。

  “中”是指年龄、经验如日中天,即具备了一定的从政经验,而且,身体、精力等也处于巅峰时期。“青”即年轻干部。“在选拔任用干部过程中,可以从一线破格选拔年轻干部。但需要注意的是,破格不能破太多,跳一级是可以的。因为,每个层面的工作都有其独到的经验,破格太多容易拔苗助长”,张希贤提醒说。

  “要大力培养年轻干部,但选拔使用更要面向全体干部”,叶笃初认为,老中青相结合的班子能够在知识、经验、心理、体能等各方面形成互补,使班子新老交替有序、稳定持续发展,也利于干部队伍的团结和谐。

  据有关专家介绍,对领导班子合理年龄结构有了新要求:比如,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领导班子集中调整时,要保持以55岁左右干部为主体的梯次配备,其中48岁以下的干部要有1至2名;部委领导班子正职中,50岁左右干部的数量应有所增加。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换届时,也要保持以55岁左右干部为主体的梯次配备,其中48岁以下的干部要有3至4名;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中,50岁左右干部的数量应有所增加。

  市(地、州、盟)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换届时,则要保持以50岁左右干部为主体的梯次配备,其中43岁以下的干部要有1至2名。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中,45岁左右干部的数量应有所增加。

  而在县(市、区、旗)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换届时,要保持以48岁左右干部为主体的梯次配备,其中要有35岁左右的干部。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中,50岁以上和40岁以下干部的数量应有所增加。

  “对领导班子年龄梯次的新要求比较符合实际,符合干部成长规律,也是经过努力能够做到的”,叶笃初说,但同时,切忌将其当作政绩来炒作或者弄虚作假。

  张希贤也认为,这样的年龄结构可以作为干部选拔的基本依据,但在具体实施中,仍应根据科学、合理的原则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增加弹性,防止“一刀切”。

  汪玉凯分析,领导班子年龄梯次配备的新要求对实践工作具有指导性,也有一定的弹性。在实际落实和操作的过程中,应当防止刚性执行,仍需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他建议,一方面需要改革干部选拔机制,从机制上防止“一刀切”做法;另一方面,通过扩大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来增加普通党员、人民群众在重要官员选拔中的话语权。还应加强党内票决制的力度,改变在某些地方仍存在的少数人选人,甚至一把手选人的问题。

  注重班子成员的专业知识配套

  对改善领导班子的知识、专业和工作经历结构,注重领导班子成员的专业知识配套,中央的要求也很明确。

  “这正是实现党的建设的科学性的保障”,叶笃初认为,领导班子建设的本质是对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修养和信念、能力的要求。一方面,在干部队伍“四化”中的基础和核心是“革命化”,即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道德素养。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加强学习培训,提高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知识水平、领导能力和把握科学发展规律的本领。

  按照中央要求,选配党政领导班子,应重视专业知识配套和领导经验互补,实现优化组合,增强整体功能。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领导班子副职、内设机构业务司局领导干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及其工作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市(地、州、盟)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成为分管工作的内行。

  “应该看到,在30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的发展方式不断转型,也需建立与之相应的人才队伍、干部队伍。在改革开放之初,为了适应经济发展,选拔了不少学理工科和经济类的干部,而社会科学领域的干部则相对较少,两者的比例并不对称”,张希贤认为,在选拔干部时强调知识结构的平衡,有助于在全党形成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各方面人才齐备的局面。“我们并不要求每个干部成为全才,但我们全党应成为全才。”

  张希贤分析说,另一方面,干部的能力结构也要合理。既要有中央成长起来的干部,也要有从地方成长起来的干部,而且要保证在地方成长起来的干部能够进入中央核心部门。

  “中央强调提出改善领导班子的知识、专业和工作经历结构,这是我国政治民主化的基本要求,也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要求”,张希贤说。

  “需要看到的是,强调干部队伍建设的科学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其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既要有思想准备,更需花大功夫落到实处”,叶笃初这样提醒说。□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