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气荒凸显完善天然气市场机制迫切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1日09:33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2月1日电(记者 安蓓)11月上旬,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范围“气荒”席卷中国部分城市和地区。新华社记者近日对中国天然气市场进行了调查,以期发掘“气荒”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供不上的资源“遭遇”过度开发的需求

  “气荒”发生后,最令人担忧的是,随着中国天然气市场的发展壮大,未来是否会持续出现天然气短缺现象?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近日正式回应说,部分地区天然气供应紧张的根本原因是天然气供需失衡。天然气需求出现爆发,而供应仍然存在差距。特别是今年冬天来得早,雪比往年大,供需矛盾日渐突出。

  “即使这次大范围雨雪天气没有发生,中国天然气市场的供需矛盾也迟早会出现。”一位业内人士说。

  本世纪以来,中国天然气市场进入大规模发展时期,天然气消费量以年均16%以上的速度增长。2008年天然气消费量807亿立方米,是2000年的3倍多,与当年国内产量相比,供应缺口近50亿立方米,中国已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长周大地说,末端运营方过度发展下游市场,生产商资源供应跟不上,是造成中国天然气市场供需矛盾的根本原因。

  中国天然气产业链主要由天然气生产商、管网运营商、城市燃气公司(末端运营方)和下游用户几个环节构成。国内自产或进口天然气通过天然气管网按照签订的协议向城市燃气公司供应,城市燃气公司发展下游市场并完成资源输配。其中,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商,约占中国天然气产量的八成。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刘毅军认为,发展时间短,缺乏明确规划,是造成中国天然气市场现状的重要因素。

  “天然气是公用事业,在发展规模上必须系统规划,下游市场超前开发或过度开发,一端造成资源供应短缺,一端则是资源低效利用。”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说。

  滞后的储气调峰设施:应由谁来建?

  “气荒”发生后,天然气供应作为公用事业,应急预案是否准备不足,储气和调峰设施建设是否滞后于市场发展,储气调峰设施应由谁建等问题进入公众视野。

  天然气资源利用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巨大的峰谷差,其中以城市燃气的供气不均最为明显。除冬夏峰谷差外,同一季节的不同时间,一天之内的不同时段都存在峰谷差问题。以北京为例,峰谷差甚至达到10倍。一定规模的储气调峰设施成为天然气市场发展必要的配套建设。

  “气荒”发生后,中石油紧急启动华北地下储气库,目前日采气量已达1900万方以上,达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并最大限度利用管存气调峰,已累计动用5000万方管存用于弥补供需缺口。中石油同时表示,由于储气库过早大规模采气,将直接影响12月和明年1月高峰日的调峰气量。

  这暴露出中国调峰设施建设与天然气市场的快速开发相比滞后。目前中国储气库建设占总消费量不足5%,而国外较成熟的天然气市场这一比例一般为10%至15%。如果达到10%的比例,需每年投入50亿元,持续投入6至7年。

  “储气设施应由天然气产业链的哪个环节负责,建设和运营资金如何筹措,目前在我国都还没有明确规定,生产和输配环节,企业和政府间建设储备设施的责任尚不明确。”刘毅军说。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和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小丽认为,参考国外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看,上中下游产业链都应具备储气调峰能力。对中国来说,多大比例的储气能力是安全的,也有待认真研究。

  “气荒”凸显完善天然气市场机制迫切性

  “这次‘气荒’是我国天然气产业快速发展阶段矛盾的集中爆发,从积极的角度看,有助于企业、政府、用户各方达成共识,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市场逐渐完善。”刘毅军说,中国应抓紧制定综合的可执行的天然气市场规划。

  中国在2007年出台“天然气利用政策”,列出天然气使用的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类。并要求各地认真做好天然气利用规划,并按“量入为出”原则,根据天然气供应落实情况,做好用气计划安排,保证天然气供需平衡,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气荒”。

  刘小丽说,政府在天然气上中下游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应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这要求建立一整套系统的政策和激励机制,充分运用价格杠杆,调动各方在天然气工业快速发展中的积极性。

  “气荒”的发生,使天然气价格改革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董秀成说,随着更多进口天然气的引进,以及国内天然气管网的形成,天然气价格改革面临压力。

  近几年以进口天然气为主的液化天然气项目加速发展,已使经营商面临进口高成本压力。明年年初,来自中亚的天然气将进入中国西气东输二线,进口与国内气价矛盾将进一步凸显。如果天然气价格机制不及时改革,将给国内天然气销售和运行带来问题。

  周大地指出,合理的天然气价格一方面应确保石油企业寻找天然气资源的动力,另一方面也要保护国内市场的承受力。价格改革是大势所趋,未来中国将建立和其他能源价格相匹配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实现同一个地区来自不同气源的气同价,以及天然气价格随国际价格浮动。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气荒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