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的文化产业“野心”
今年,长春有16个千万元以上的项目同时开工,其中有的项目投资过亿。现在,长春文化产业过千万元的项目储备有100多个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柴爱新|吉林长春报道
“2012年,我们的文化产业(占长春GDP比重的增加值)达到300个亿,我们有这个信心和野心!”
没有讲稿,不看资料,长春市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办公室主任赵建华,几乎没有停顿地讲了将近两个小时,从汽车、电影到创意产业,只要跟文化产业沾边的,都如数家珍。
“我们已经建立了文化产业资料库,人才库,整合资源,为文化产业更好地发展搭建平台。”他说。
不仅要中国制造,更要中国创造
以前卖几块钱一斤的大米,经过精心的包装设计,能卖到几十块钱一斤。
卢春林总结东北的很多农副产品是“一流的产品,二流的包装,三流的价格”——因为包装简陋,价格提不上去。
过去东北大米都用麻袋、编织袋包装,卢春林设计了罐装和礼品盒式包装。
“我们在引领一种理念:精细包装。”东北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卢春林对本刊记者说,“经过这样的设计和打造,不仅在价格上提升了,品牌知名度也有很大提高。”
卢春林的父亲在原吉林省包装公司做包装设计,卢春林继承父业,曾在多家国有企业做过平面设计,1994年停薪留职,开办了自己的公司。公司最早做啤酒等酒类包装设计,后来扩展到药品、农副产品。
卢春林为北京“牛栏山”二锅头设计的品牌形象中,“牛”字是用父亲的书法字体,在电脑上略作修改而成。这个设计已经被该酒厂采用。
2001年前后,卢春林曾试图带领他的公司到北京发展,但三年后又重返长春。“我是长春人,这里的地域文化的根基让我们公司的市场定位更准确,做起来更轻松。”
在东北农副产品系列包装设计中,大米、木耳、蘑菇、松子等,都是他们的目标产品。
本来三块钱一碗的面条,经过创意人员设计打造成“面对面”,品牌提升,现在已经在全国很多城市拥有连锁店。而“面爱面”也是长春的一家品牌策划公司的创意。
“文化产业跟其他产业不同的是,它可以服务全行业。不仅可以直接提供文化消费,还可以服务于生产领域。但这些年把第二个功能弱化了。”赵建华说,“金融危机的出现,恰恰给文化产业对全行业的服务提供了一个机会,那些品牌影响力不够的企业不提升就得退出。”
在长春,现在做创意策划的公司有几百家,其中有几家已经在国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日本东京,商店门面设计不好是要罚款的,可是你看看我们满大街都是什么,没有设计元素。”赵建华说,“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设计之都’,这很有启发意义,就是说,我们不仅要中国制造,更要中国创造。”
现在,卢春林的创意产业研究院已经开始文化产品延伸,甚至小到为企业做礼品日历,一张硬纸片,上面印有企业的品牌标志和全年日历,折叠起来是一个“虎”的形象。
谁说动漫不赚钱
“一般(成本)几千块钱一分钟,做出来卖给电视台,卖好了也就几十块钱(一分钟),所以现在的动漫公司80%以上都不赚钱。如果市场方面想不明白,(做动漫公司)就会死得很快。”铭诺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张丽对本刊记者说。
做广告公司出身的长春人张丽,一开始就想得很明白,“轻启动”,降低成本。
“开始我受了电视剧《武林外传》启发,他们用的都是二三线演员,场景都是在室内,这样可以节约成本。所以我们也要轻启动,没有包袱。但是一定要有趣,轻松。”
所以,铭诺公司制作的系列动漫《霹霹乐翻天》,制作成本只是一般动漫的一半,一般动漫一分钟成本约需8000元,而他们只用了4000元左右。
降低成本之外,非常重要的一步是要有好的推广平台,因为动漫公司都是靠后续产品赚钱。
张丽幸运地用自己的想法打动了上海文广集团,双方合作,对方负责投资和推广,铭诺公司制作。
现在,《霹霹乐翻天》前50集已在央视少儿频道播出了两轮。之后,相继有人购买了图书和音像版权,制作成本早已收回。
“因为播出后观众和商家才买账。”张丽说,她的理念很清晰,一方面坚持原创,另一方面优势资源整合,借助大的平台。
但借助大平台的做法,是以牺牲大部分利益为代价。所以,与上海文广的合作中利润分成,用张丽的话说,是“对方吃肉,我们只能喝汤”,但是对于一个起步不久、尚不知名的动漫公司来说,这是他们必须经历的生存之路。
之后,利用同样的操作方式,铭诺公司制作了《动漫说法和家有乐》,以“和”姓一家人及左邻右舍的家长里短和有趣的碰撞摩擦所引发的法律知识,制作出一档趣味普法类动画片。在央视十二套播出。
现在铭诺公司又与上海、河南的两家报业集团合作,拿下了以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为卡通形象、以中国少林功夫为题材的原创动漫项目,名字叫《少林海宝》。
“日本有一只猫(机器猫),韩国有一只兔子(流氓兔),我们将来就有个海宝。”赵建华对他辖下的这家动漫公司信心十足。
长春现有动漫公司30多家,铭诺文化传播公司是其中的佼佼者。
张丽介绍,铭诺公司现有80多名员工,其中包括从湖南长沙过来的30多位技术人员,近几年每年还能从长春动漫院校毕业生中留下一部分。
“以前我们这里动漫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孔雀东南飞’了,因为长春本地没有动漫公司。这几年长春慢慢能留住一些人才,而且还能吸引一批外来人才。”赵建华说。
“长春这个地方,本来就跟动漫有不解之缘,中国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1948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就是诞生在这里。”赵建华说。
文化产业的野心
汽车和农副产品加工是长春的支柱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健全了城市的品格。
“我们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态势比较好,目前在全国同时起步的城市中,我们是最活跃的。”赵建华这样给长春文化产业定位。
2005年,长春市委、市政府正式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战略决策,并列入政府的十大产业。而杭州、深圳、长沙等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比长春早起步10年。
刚接手这块业务的时候,赵建华甚至还不知道什么叫文化产业,他记得开始收集上来四个项目,是图书馆改造、篮球馆改造之类,即使如此,“还拿着当宝”。
而今年,长春有16个千万元以上的项目同时开工,其中有的项目投资过亿。现在,长春文化产业过千万元的项目储备有100多个。
“2005年长春文化产业仅占GDP的1.2%,2008年达到了4.8%,基数很小,但是增长很快。从起步到现在4年时间,我们的最新统计数字是,长春现有文化产业企业14200家(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5万人,包括动漫、创意设计、网络服务、电影、电视、出版发行等十多个产业形态。”赵建华说。
“现在长春的城市人均GDP已经超过5000元,按照国际惯例,它的文化消费应该是一个井喷状态。但是事实上没有井喷,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没有达到与人们的文化消费意愿相匹配的水准。”赵建华这样分析长春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潜力。
他举了一个例子:万达院线,3年前,长春市的整个票房是550万;2008年仅万达一家就达到5500万,预计再过3年能达到一个亿。
“2008年文化产业在GDP中的增加值是97亿,我们的目标是2012年达到300亿,再过五到七年,达到1000亿,列入支柱产业。”赵建华说得很豪迈,“我们是有野心的。”
他打算在今年底做总结的时候,写上这样一笔:明年有吉广集团和中筝集团光明艺校等几家文化产业企业筹备上市。
此外,他还在筹备明年在长春建立“东北亚创意产业交易中心”,一个大型的交易平台。
“韩国的土地面积是吉林省的一半,但是其创意很发达。他的市场受国土限制,如果不找出口,就会憋死,最好的出口市场就是中国大陆,企业、产品,包括人,都要出来⋯⋯”赵建华为他的“野心”这样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