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卷首语:“后危机时代”的追问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1日14:02  《小康》杂志

  “后危机时代”的追问

  转眼,金融危机已经一年。

  在刺激方案出台一周年之际,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备受关注。关注的焦点大多集中于一些迫在眉睫的问题上:包括财政、货币在内的一系列刺激政策何时退出以及如何退出?普遍的担忧是:政策退出的方式和时机若不当,将影响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这些问题显然很重要。但从长远来看,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如推进结构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也应当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在过去的这一年中,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表现令人满意,实现“保八”的目标基本无忧。人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信心继续增长。但如官方所判断:国内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定、不稳固、不平衡,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

  仅以前三季度来看,投资的贡献率持续上升并接近95%,投资对GDP的拉动进一步强化,而且投资中很大比例来自政府。出口疲弱对今年经济增长的拖累非常明显。前三个季度,净出口对GDP增长贡献为负3.6个百分点。

  在政策刺激之下,经济结构的不平衡愈发明显。大规模的刺激方案以及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使得经济回暖的同时,也难以摆脱通胀的隐忧和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困扰。而从目前美欧尚未好转的就业状况来看,在可预见的未来,之前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外需市场仍难以恢复。

  基于资源消耗的投资以及出口的传统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由此,在“后危机时代”,无论是国内经济发展积累的问题和矛盾,还是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都将使得长期停留于口号的结构调整战略提上日程刻不容缓。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调结构的任务更显艰巨和紧迫。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高层政策微调的意味已经显现:10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将“调整经济结构” 置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管理好通胀预期”之间。但如何将长期停留于口号的结构调整战略进一步推进,这依然是一个问题。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此前多次表示:对中国经济而言,保持一定的增速并不太难,但结构调整是一个难题。

  如何促使地方政府放弃对GDP增长的追求,舍弃眼前的利益?如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平稳度过“调结构”带来的阵痛?这些问题不解决,将无法抑制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及低水平的增长,无法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如何扩大就业,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实现居民收入的增长?如何实现基本社会保障的全覆盖,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些问题不解决,将无法激活国内巨大的消费需求,也无法摆脱经济增长对投资、出口的依赖,促进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所有这些问题,都在拷问政府改革的决心和利益调整的智慧。

  无论如何,我们认为,明年的经济工作重心应由政策刺激的内需增长切换到自发的内生性增长上来。而从现在开始,中国也应当以最大的决心将结构调整当作未来相当长时间里的最重要的任务来抓。

  这是立足于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