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花儿在探头下绽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2日11:51  新民周刊

  花儿在探头下绽放

  撰稿·沈嘉禄

  周末朋友来访,带着他才读小学二年级的儿子。虎头虎脑的小家伙很快就跟我闹熟了,扎进我的怀里问:“大伯伯,你家里有探头吗?”

  我一愣:“我家里干嘛要装那玩意儿啊?没有。”

  “没有?那我就不怕了。”说着,将抓到手的沙发靠垫向空中一抛,差点没把吊灯给击落。

  后来我才知道,这孩子就读的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校方在饭厅、走廊、楼梯、体育馆、操场甚至寝室里都安装了很隐秘的探头。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切全在校长掌控之中。

  恰巧我也去那所学校参观过,还在一间教室里像模像样地听过一堂语文课。但不是像温总理听课那样坐在教室最后一排,而是被安排到隔壁房间,软包沙发上落座,学生在教室里的一切,尽入看客眼中——通过超宽高清电视屏幕。

  “这样设计的好处就是学生不受干扰,他们不会感觉到有人在听课。你们看,他们表现得相当自然。”校长说是这么说,但我总觉得学生举手抢答或千人一相的坐姿,特别是发言的“腔调”,都像是经过事先精心安排的。

  据说,这个听课室被有关部门嘉许为“创新”、“人性化”、“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

  后来在参观食堂、宿舍、体育室时,我终于发现了一个现象:有几个男生,在直线状的走廊里行走时,显得规规矩矩,一转弯,马上像小马驹一样撒起野来,并且拳打脚踢滚作一团。

  我在楼梯口还抓住一个孩子问:“你们知道哪里有探头吗?”

  那男孩一昂头:“谁不知道啊?我们读一年级时,高年级的大哥哥已经将情报透露给我们了。”

  “那……我看到你们耍两面派了。”我跟他们开玩笑。

  几个男孩一溜烟地跑了,大笑。

  让我意外的是,家长们对学校安装探头的做法表示支持。他们认为孩子的行为可以得到规范,另外,孩子万一有个跌打损伤,也便于查找责任人。

  这是创新吗?这是科学管理吗?我一直怀疑它的出发点和实际效果。也没有看到西方国家的学校采取这样的管理措施,倒是得知英国伦敦,因为市政当局在公共空间安装探头过密,遭到民众的强烈抗议。而此举出台的背景,则是一段时期内中心城区的犯罪率居高不下,弄得警方相当头痛。要说效果呢,倒也不错,探头密布之下的伦敦,犯罪率下降明显。不过,深受西方文化浸淫的伦敦人还是希望拥有更多的自由空间。他们认为安全固然重要,但隐私更加重要,没有隐私,就没有个体的独立与自由。

  回头再说说我家的小客人。他向我大叹苦经:学校里到处都是探头,一举一动都在老师的监控之下,即使在下课时,也不能“疯”孩子的游戏、不能活蹦乱跳,不能打来打去闹着玩,一点也没劲。“回到家里,老爸又说家里也装了探头,电线连着学校,没办法,只能乖乖地做作业。”

  无独有偶的是,前不久传出一个消息:北京丰台区一幼儿园也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五十多个探头可实时记录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据说家长也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监督老师的行为。看来,探头在发达城市的教育机构都可能有。

  不过北京的家长倒不买账,他们认为,这是一场信任危机。以摄像头为媒介,提供“教育直播”,给家长“交代”,解决的不是互信问题,而是异化了教育。这种利益间的平衡关系,不但令教育变味,更折射出教育生态中的信任危机。

  道理谁都可以说上一通。我更担心的是,人格培养的确应该从小抓起,无论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还是在西方的人文教育中,诚实都是做人的首要条件。我初通人伦时,这个宗旨也一直贯穿在语文课本中。现在,在探头下长大的孩子已经学会了根据两套行为系统拓展生存空间,争取校方的好评。我担心在探头下学习、生活的孩子,从小就学会了掩饰、伪装、乖巧,更可怕的是窥探的本领。那么,这样的人格培养就不能说是成功的。他们总有一天要走向广阔的社会,探头下的经验或许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但最终的失败也可能源自这种经验,加之在人格上可能造成的缺陷,恐怕一辈子也难以弥补。是得是失,不必由我来回答了吧。■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