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内蒙古一村庄设等级制分配福利引发不满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3日01:15  金羊网-新快报

  

内蒙古一村庄设等级制分配福利引发不满
CFP供图

  一等村民乜都有 五等村民得个吉

  新快报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的尹六窑村,很多年轻人在选择配偶的时候,不仅会考虑对方的人品、相貌,还会考虑对方在村里的等级。

  按照尹六窑村的规定,把全体村民划分为一到五个等级,在分配土地补偿款和集体福利的时候,按照所划分的等级予以分配。一等村民能够世世代代享受一等待遇。这种身份歧视引发了村民的强烈不满。

  参照落户年份划等级

  近年来,随着包头市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尹六窑村大部分集体土地被征用,也领到了大量土地补偿款。但是在分配土地补偿款时,村委会考虑的不是村民被征用土地的数量和人口,而是村民所处的等级。

  记者:63年以前在这里落户的属于一等村民?

  村民:落户的是一等村民。子子孙孙全是一等。

  记者:二等村民生的孩子,他们子子孙孙都是二等村民。

  村民:对,二等村民的范围就是包含63年到75年,三等是76年到85年,86年到96年是四等,96年以后就五等。

  如果是一等村民,就享受100%的分配;若是二等到四等的村民,则按补偿款的85%、70%、50%比例分配;若是五等村民就什么都没有。有村民反映,位于昆都伦水库上游的桃而湾村,因为经常遭遇洪水,在地政府统一安排下于1985年、1997年分两次移民。其中在尹六窑村共安置40多人。

  “等级制”影响择偶

  当地政府曾专门下文规定,移民享有本村村民同等待遇,但是在村里划分等级时,几乎全部被划分为三等或四等村民。相同情况的还有1977年从全巴图乡移民的40多人。虽然都持有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虽然多少年来所尽的义务都是一样,但他们和一等村民的待遇却明显不同。

  据了解,在包头市郊,这样实行等级制的村子还有很多,用来分配土地补偿款和集体福利的等级制进而演化成一种身份的象征,也使村民间的关系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甚至年轻人择偶也会将此条件考虑在内。

  当地村民介绍:如果是一等村民的姑娘不能嫁给二、三、四等村民的儿子。二、三、四等村民的姑娘愿意嫁给一等村民,嫁给他就是一等村民。

  尹六窑村村长尹建刚说,“周围的几个村子都有等级,这东西是合情不合法的”。但当记者问到,“如果说合情合理但是不合法是不是应该废除掉?”尹建刚回答:“少数服从多数的,不知道你看没看。”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