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喝茶晒太阳 欢迎你来老地方

  昨日,本报“城乡交换生活秀”特派记者专程来到彭州磁峰镇鹿坪村探班,这里全村500户村民都住进了依山而建的联排别墅。重建后的这个村也算是小有名气了,路上记者还遇到一群慕名来学习的外地人。

  鹿坪村出名,不仅因为漂亮,在这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春城紧急叫停农房重建克隆城市小区,成都430个重建点位的设计方案重新评审,只有22个通过,其余的都要补考。鹿坪村的设计者廖强也未能逃脱,第一次设计几乎是闭门造车,第二次设计师们实地察看,充分听取农民意见。

  最终方案中,城市小区式的4层住房被3楼高的别墅院落代替,乡村酒店、屋顶露台、杂物间、房前屋后的林盘……充分考虑农民生产生活需求,村民认可,最终高票通过。

  安置点还有个好听的名字:鹿鸣荷畔。昨天,特派记者走访时,好几户村民表示,欢迎大家到鹿鸣荷畔住一住,亲身体验一番。

  特派记者昨天帮大家挑了两家,如果你想去做客,欢迎拨打本报热线86613333-1报名。

  石远双家

  屋顶大露台

  晒晒太阳拉拉家常

  石远双家的院子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老地方”,住着8户村民。特派记者到他家时,石远双正在晒太阳喝茶,一听到“城乡交换生活秀”,他马上说:“要得啊。到时候请成都来的朋友在我们家露台上喝茶,晒太阳,拉家常。”

  屋顶有个大露台 还有杂物间

  鹿坪村的农房看起来更像高档别墅社区。两天前,石远双刚为儿子办完婚礼,“老地方”门口贴着大红喜字,挂满了气球、彩旗,一副大红对联格外鲜艳,上联“荷花塘内鸳鸯戏水”,下联“牡丹丛中蝴蝶双舞”,横批“喜气盈门”,幸福跃然门上。

  “我们这套房子有3层,一共105平方米,建这个房子,我们没花钱。”说起房子,石远双滔滔不绝。按照政策,他家有3个户籍人口,按每人35平方米分房。通过集合拆院并院资金、政府补助资金、福建省援建资金,再加上群众以工代赈,老百姓不花一分钱就住进了新房。

  石远双家这栋3层高的“小别墅”有客厅、饭厅、双卫……齐全着呢。上3楼左拐是一个十几平方米的阳光露台,是个喝茶聊天的好去处;露台一侧还有一个小杂物间,平时用不上的东西都有地方放了。

  儿子操刀设计 装修花了4万

  从小青瓦房搬进“联排别墅”,石远双一家在装修上花了不少心思。电视墙、木隔断、地板砖、桑拿板吊顶,石远双家都有。石远双说:“我儿子是木工,以前在成都打工。这次装修,全是他设计的,木工活也全是他干的,总共花了4万块钱。”

  石远双家的客厅里,挂了一幅十字绣,上书“和为贵”。那是他儿媳妇亲手绣的,饭厅、卧室等都挂着十字绣。石远双说,从小青瓦房搬进这么漂亮的房子,家人都想把家装饰得漂漂亮亮,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鹿坪村附近,许多安置点都建完了,很多人家都要装修。石远双的儿子回到鹿坪村,作为木工,就近就有干不完的活。

  尹马凤家

  有多少人来

  我好多准备点菜

  34岁的尹马凤一直在成都打工,为了照顾11岁的女儿,加上颈椎有点不适,她决定回鹿坪村休息一段时间。“我家3口人,分了套两楼一底的房子,一分钱都没有掏。房子是框架结构,住进来心里踏实,生活很幸福。”她说,欢迎市民到她家去看看。

  尹马凤和丈夫都在成都打工,地震发生后,对未来也没有一点把握。当听说不用自己花钱就能住新房,两人有一种天上掉馅饼的惊喜。

  走进尹马凤家,清洁光亮的米色地板砖、棕色的大餐桌、温暖的卧室,无不说明女主人对生活的热爱。“装修得比较简单。”尹马凤说,分到房子后,夫妻俩花了2万多元简单装修了一下,买了一些家具和电器,今年6月就搬进来了。

  “到时候有多少人来?我好多买点菜招待客人。”临走前,尹马凤很有诚意地拉住记者,询问这次活动的详情,表示要炒几个小菜,好好招待成都来的客人。

  本报记者 谢佳君 实习记者 王明平 摄影 刘畅

  新家设计小秘密

  三众建筑设计师揭秘鹿坪村川西林盘:

  七八户人家围成一个小院 十多个小院组成一个林盘

  一望无垠的川西坝子上,一片片农田镶嵌,一栋栋民居隐身林间———川西林盘,最具四川特色的农村建筑,几百年来一直传承延续下来。

  四川三众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建筑师董玉林在设计彭州磁峰镇鹿坪村重建农房时,看到美景如画的田园,地势平坦的浅丘,脑海里第一时间浮现出川西林盘的景象。

  七八户人家围成一个小院,10多个小院组成大聚落,现在的鹿坪村已呈现出川西林盘特有的魅力。一个院落一处景观,处处景观各不相同。

  川西林盘 “敞开”路边景色

  “川西林盘是古代人们为了生产、生活便利,以竹林为主,几家人聚在一起形成的大院落,外面看,绿树成阴,走进去,曲径通幽。”董玉林说,到鹿坪村实地一看,他就想到川西林盘,林盘最大的好处是冬暖夏凉,绿树夏天可以遮蔽阳光,冬天能抵挡寒风,形成“自然空调”。

  地震前,农村地区没有规划一说,村民都是自己选址建房,近几十年逐步出现零乱散居、夹道建设等情况,这些不仅不适宜基础设施配套,还影响景观,制约当地经济发展。

  三众公司总经理廖强称,鹿坪村重建川西林盘式布局不仅让村民住得舒适,路两边的景色也“敞开”了,为当地乡村旅游发展打下基础。

  丽江模式 房间多可住可租

  不光把几百年经典的川西林盘再现,重建新房还更具现代城市住宅元素和旅游元素。

  董玉林说,设计重建农房户型时借鉴了“丽江模式”,每栋房屋为跃层,除了客厅外,每个房间小巧、独立,房间数量比普通农房多。“适宜村民搞农家旅游,房间可住可租。”

  他们提供了3种基础户型,每种户型又有5种小变化,外形又有三种不同风格。

  正如董玉林所说,现在当你走进鹿坪村,每栋房屋各不相同,每个院落景色不一,让人目不暇接。

  本报记者 张强

  电话很火爆

  一天就有120多人抢着去体验

  本报“城乡交换生活秀”热线86613333-1继续开通

  本报讯(记者 谢佳君 实习生 马想斌)“灾区重建的农家,还和5年前一样‘乐’吗?”昨天,本报邀请市民到灾区重建房住一天的热线开通后,120多位市民打进电话,表示想到灾区看看重建后的模样和群众过的好日子。

  “已经5年没去彭州了,不知道地震之后一年多,彭州恢复得怎么样?”张先生昨天打进本报热线,希望能参加本报活动。张先生说,2004年,自己和妻子带着只有3岁的女儿,去彭州的回龙沟、白水河、大小龙潭玩,当时就被彭州的美景迷住了。张先生说想再去彭州看看。周女士很关心现在灾区的人们过得怎么样,她说希望能带家人到灾区去看看,和灾区群众坐下来聊聊,给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安慰和帮助。

  灾区的重建农房到底有多“巴适”?如果你也想去看看,欢迎拨打本报热线86613333-1,参加这次“城乡交换生活秀”活动,我们将在报名者中进行筛选,被选中的将在这个周末(12月12日~13日)到灾区农村重建房住一天,亲自体验重建后的灾区生活。

  报名时请留下你的姓名、联系方式,以及周末同你一起去住的人数等,我们好筛选和联系。由于车辆限制,能够自驾车前往的市民优先。

  网上可参与

  灾后住房重建

  哪个设计得好?网上选

  本报讯(记者 张强 实习生 马想斌)灾后住房重建设计哪个好?我们网上选。今日,成都市灾后农村住房重建优秀规划设计建设项目评选活动官方网站(http://www.chengdubetterlife.cn)正式开通。网站以“成都更加美好”为主题,设有作品展示区、网友互动体验区、网友声音区。网友可以投票,还可以上传自采图片来彰显重建后的成都美丽新农村。同时,评选活动还将征集普通网民或具有较高人气的网络民意领袖,参加灾后重建现场体验游等活动。

  据悉,这次评选结果将在2010年1月22日公布,将设一等奖30个、二等奖100个、三等奖150个。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