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现实主义与非现实主义:对一个场景的描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1日14:03  南都周刊

  中国的现实就是中国的魅力,它允许多种情况和条件并行,所以再有智慧的艺术家,他的头脑里首先被注入了多重性和灵活性,谈何革命的彻底呢?

  文_陈侗

  陈侗

  广州美院教师,博尔赫斯书店老板,从事当代艺术和文学的研究出版及批评的写作,曾策划出版了“实验艺术丛书”和“午夜文丛”。

  丹皮乔沃维奇,罗马尼亚为数不多的当代艺术家,擅长以一种特殊的方法把现实变成他的画。按我的理解,这个方法就是把相似的事物看成差异的,把差异的事物看成相似的。比方说,他到广州的第二天就画了一幅环城高架,把桥上的汽车画成和高楼的窗户一样的方块,只是窗户是竖的,汽车是横的。这个方法看似简单,但我们每一个画过类似事物的人都知道,最能表示汽车的是它的四个轮子,当然一般只画两个,但很少或绝对没有人一个轮子也不画。丹的天才不在观察力,他能启发我们的主要是他的方法,对于一个当代艺术家来说,没有比方法更重要的了。

  丹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这么做的。年轻的时候(他大我一岁),他和我们一样经历过严格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造型训练。介绍自己的那段历史时,丹伸直右胳膊,摆出用笔测量模特比例的架势,同时还眯上了一只眼睛。我们知道,这是典型的画写实素描或油画的动作,通行于所有受苏联艺术教育影响的国家。丹告诉我们,在罗马尼亚,用这种动作和意识画画的今天还大有人在,于是我就想起我们这里一直以来的情况,从报考美术学院到毕业到参加全国美展再到最终成为全国美协会员,顺理成章浩浩荡荡,只有少数像丹这样的叛徒。面对丹,我感到连我都算不上革命者,顶多只是一个陈劭雄所说的“同情革命者”,或者稍好一点,是潜伏在旧体制中的“卧底”。中国的现实就是中国的魅力,它允许多种情况和条件并行,所以再有智慧的艺术家,他的头脑里首先被注入了多重性和灵活性,谈何革命的彻底呢?

  让我用一个场景把以上的认识重复一遍吧。有一天,我和丹还有翻译坐在柏丽酒店的大堂咖啡厅等车,我喜欢这个地方,椅子的高度很合适,还可以透过大玻璃看着外面人来人往,内部却相对安静。丹不是一个话多的人,或者说在没什么要说的情况下他宁可选择沉默。所以,为了打破一时的沉寂,我四处张望,试图发现点什么。果然,在我们的对面,玻璃的外面,一个白头发白胡子老头正在朝我打招呼。我认得他,管他叫谭伯,美术学院的老模特,也住在怡乐路,我经常在餐馆里碰到他。因为隔着大玻璃,我听不清谭伯跟我说什么,便做出无可奈何的样子,于是谭伯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小纸条向我示意,同时用手指了指美术学院的方向。我明白这张纸肯定是美术学院教具科发给他的课程表。谭伯的神情看上去对他干了几十年的模特工作相当满意,在那些一动不动的时刻他似乎找到了他的人生价值。我转头给丹介绍谭伯是干什么的,丹会心地笑了,他当年在罗马尼亚不少见这样的老头,而我倒觉得谭伯此时现身此地意味深长,似乎是再一次将现实主义摆到了丹和我的跟前。丹固然是彻底解放了,而我,更愿意趁机再次考虑这个问题:现实主义和非现实主义。

  谭伯就这样一直站在大玻璃的外面,他的动作还在继续。我看到一位酒店的门童或保安向他走来,一身笔挺的黑色西服,样子既威严又不失礼貌,试图制止谭伯进一步靠近大玻璃。我想,他一定是把老人当成乞丐或精神病人了。谭伯颤颤巍巍地重新掏出那张纸,年轻人接过来看了看,递回给他时用手指了指美术学院的方向,意思是你搞错了,这里是酒店,不是美术学院。

  这很有趣,不是吗?我们,大玻璃里面的三个人和大玻璃外面的模特谭伯,我们都对现实主义心知肚明,所以我们隔著大玻璃也能用手势和眼神交流;年轻的看门人,为了维护酒店的秩序和声誉(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资本主义的秩序和声誉),试图驱赶这个形迹可疑的老人,当他接过那张纸条以后,他相信他的判断是对的,这个老头错把酒店当美术学院。年轻人既没有看清楚大玻璃里面坐的是什么人,也根本不知道老头每天除了当模特就是在馆子里喝茶,他在去好彩酒楼的途中因为左顾右盼,结果发现酒店大堂里坐着他认识的美术学院的老师。

  我想用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哦,我不想说明什么。“说明”是现实主义者喜欢做的事情。我只是觉得这样一个时刻与现实主义有关,它可能会加速我对问题的认识,甚至做出某些决定,

  仅此而已。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