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顶尖女高音能否让深圳观众无法入眠? 中国顶尖8大女高音将于12月16日齐聚深圳音乐厅放歌,票房遇冷,深圳观众对歌剧有误解?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2日04:10  南方都市报

  

顶尖女高音能否让深圳观众无法入眠?
沈娜

  

顶尖女高音能否让深圳观众无法入眠?
幺红

  

顶尖女高音能否让深圳观众无法入眠?
刘珊

  

顶尖女高音能否让深圳观众无法入眠?
王威

  

顶尖女高音能否让深圳观众无法入眠?
尤泓斐

  

顶尖女高音能否让深圳观众无法入眠?
柳红玲

  

顶尖女高音能否让深圳观众无法入眠?
阮余群

  

顶尖女高音能否让深圳观众无法入眠?
马梅

  是否还有人记得2001年6月,世界三大男高音唱响紫荆城的盛景?中国女高音歌唱家马梅、幺红、王霞与“三高”一起放歌,中国女高音的魅力在那一夜也让不少人无眠。

  不过,似乎从那以后,中国顶尖女高音集齐亮相音乐会的机会并不多。但12月16日,马梅、幺红将与柳红玲、王威、尤泓斐、刘珊、沈娜和阮余群等共同登上深圳音乐厅的舞台,用最最经典的中外名曲“为中国女高音喝彩”。

  照理说,中央歌剧院、顶尖的中国女高音歌唱家、经典的歌剧曲目这些都符合深圳人追求“名团、名角、名导”的欣赏习惯,但售票情况却令人揪心。有业内人士透露,除某家企业集体购票外,市民零散购票才100多张。是歌剧过于艰深不对深圳观众的胃口?对此,中央歌剧院院长俞峰认为,观众对歌剧有误解。其实,歌剧是最大众、最容易理解的舞台艺术。

  1音乐会为拉近与市民距离曾公开征集曲目

  “自从上次世界三大男高音唱响紫荆城之后,国内男高音还会偶尔有些音乐会,但对于女高音而言,如此大规模、如此顶尖水准的还是头一遭。”中央歌剧院院长俞峰解释此次音乐会最大看点时说。确实如此,中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幺红、马梅、柳红玲、王威、尤泓斐……将以嘉宾身份登台的著名男高音王丰和李爽……仅仅是这些名字就让人瞩目。

  为拉近歌剧与市民的关系,主办方在确定曲目方面可谓是用心良苦。从音乐会确定排期的那天,就在全市范围内发起了“向市民征歌”活动,想在音乐会上听到什么歌曲,可以由市民自己推荐。据相关负责人表示,“已经确定的曲目中,《那就是我》、《我爱你,中国》等歌曲就是市民推荐的。”当然,囊括经典歌剧中的经典选段是此次音乐会演唱曲目的最大特色。选自《波西米亚人》的《人们叫我咪咪》、选自《托斯卡》的《为艺术,为爱情》、选自《图兰朵》的《今夜无人入睡》……这些耳熟能详的选段将一改歌剧在观众心目中高高在上的印象,变得无比亲民。

  2曲高和寡是对歌剧的误解

  “歌剧太难懂了。”“歌剧不像流行音乐,那么轻松。”“我连英文还没听利索,听意大利语更如听天书。”……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多数人都如此描述对歌剧的看法。是否歌剧真的如此艰深难懂,不可亲近呢?

  对此,俞峰认为,这是观众对歌剧的误解。曾经是深圳交响乐团艺术总监的他认为,其实交响乐比歌剧更难懂,更艰深。“歌剧有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可以像看故事一样欣赏,歌剧是舞台艺术的集大成者,很多人之所以有这种误解与担忧,实际上根本没有走进剧场过,而是自我揣测。”

  女高音歌唱家幺红与俞峰有着相似看法。“都说大家看不懂,其实是大家根本没机会看,没机会听。我们去年去四川地震灾区慰问演出,坐着大篷车去社区、去庙会,并没有出现观众默然的情形。”幺红说,“其实,观众并不需要听懂什么唱法。自己喜欢就行。”不过,幺红同时也坦言,歌剧相比其他艺术形式应该是小众的,有固定粉丝群的。

  对于多数人担心的语言不通怎么办,或者有些人会质疑为何不入乡随俗汉化歌剧,幺红则认为,唱腔与语言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语言能给歌剧提供神韵,而非要刻意拉开与观众的距离。

  3歌剧或需要流行平台来吆喝

  对于本场音乐会票房不佳的原因,俞峰并不认可是歌剧缺乏市场号召力。“因为深圳交响乐团曾经与中央歌剧院合作过《蝴蝶夫人》,当时可谓爆满,可见深圳观众对于这种艺术形式还是喜爱的,只是接触的机会少罢了。而且一次演出售票不理想可能有多方面原因,如宣传原因、演出时间非周末等等。”俞峰说,“与纯歌剧演出相比,这种音乐会形式会是歌剧精华的集中体现,是次绝好的歌剧入门机会。”

  与其他一些被约定俗成认为是高精尖艺术门类一样,歌剧的市场化问题一直困扰着业内人士。歌剧能否做成大众都爱的流行形式?对此,幺红认为,歌剧天生就是一种小众艺术,一小部分基本粉丝存在。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本来就不应该强求所有人都听歌剧。

  那么,要走市场、亲近观众的歌剧,一方面又要避免商品化,面对两条岔路,歌剧究竟该何去何从呢?难道要默默低吟浅唱?当然,这并不符合女高音们高亢嘹亮的声线。难道要撕开嗓门忽悠让全民都挤来观看?这也不是歌剧的本真。“没看过歌剧的或许都可以进剧场看看,是否会喜欢,当然这涉及到敏感的票价问题需要权衡。此外,在当下,必要的宣传吆喝是不可或缺的,一些流行文化的平台可能会是拉近歌剧与观众距离的好地方。”曾经在湖南卫视某档娱乐脱口秀节目中做客的幺红对于流行平台给歌剧普及带来的裨益深有感触。

  艺文记者 黄璐 报道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