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成都公交车燃烧事故烧伤人员开始进行评残测试

成都公交车燃烧事故烧伤人员开始进行评残测试
下肢严重烧伤,每走一步都会钻心痛,但王晓羽仍每天穿得漂漂亮亮去康复锻炼。

成都公交车燃烧事故烧伤人员开始进行评残测试
亲人相伴。

成都公交车燃烧事故烧伤人员开始进行评残测试
病友相助。

成都公交车燃烧事故烧伤人员开始进行评残测试
自己锻炼。

  田华记者席秦岭摄影吴小川

  目前还有11位伤员住院治疗,医院接下来将对符合条件的伤员开展功能整形手术

  一些“6·5”公交车燃烧事故中的伤员开始进行评残测试,一些伤员即将康复出院。昨日,成都军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薛刚透露,目前仍有11名“6·5”伤员在住院治疗,下周将有两名伤员康复出院,接下来医院还将对符合条件的伤员开展功能整形手术。

  评残15天后知晓结果

  本月16日,回到江油休养的程道辉接到理赔小组的电话,他在今年成都“6·5”公交车燃烧事故中手部被烧伤。工作人员通知他,近期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行评残测试。前天,他从江油到成都,到青龙警署开具证明,又到成都军区总医院提取相关资料。

  昨天上午8时许,他来到华西医院。医生接了他提供的资料,又详细询问了病情,测量受伤的肢体面积,拍照后予以记录。临走时,一名负责善后的工作人员告诉他,15天以后即可知道自己的评残结果。在这里,他还遇见了烧伤“难友”崔凯。

  康复还有11人在住院

  成都军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薛刚透露,经过半年多救治,目前科室里仍有11名“6·5”公交车燃烧事故的伤员在住院。他们都没有生命危险,进入康复期,等待下一步功能整形手术。其中的张玉芬和蔡彦下周要出院回家了。昨日,病房里已不见她俩的踪影。病友们说,她们出去耍了。“她们出院,我们很高兴,相信我们回家的日子不远了。”同病房的樊洁羡慕不已。

  疗伤音乐冲浪心情好

  还留在医院的烧伤病人,都是重度烧伤者。为了减轻治伤过程中的痛苦,医院购置了一台价值10万元的冲浪浴缸。换药前,让伤员在浴缸里先泡泡。

  医院请来心理专家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烧伤整形科还安排性格开朗的护士和陪护为他们服务。后来,医院又安装音响,对他们进行音乐疗法。昨天,记者首次进入为他们设置的隔离病房,大多数人的情绪良好。

  整容功能整形将启动

  薛刚说,抢救烧伤病人与别的病人不一样,救命初期会使用很多昂贵的药物。植皮过程中,生物敷料也是笔不菲的开支。当资源不够时,医院向解放军304医院和上海长海医院调取,收费的价格也非常低。烧伤病人的疤痕要经过半年甚至1年才会比较稳定,做后期功能整形手术必须要等到疤痕稳定以后才能进行。医院已准备近期对符合条件的伤员开展功能整形手术。

  每天挠痒痒伤愈的日子已不远

  探视病房

  “6·5”公交车燃烧事故已过去半年多,伤员们恢复的情况怎么样?他们的心理状况如何?昨日,记者首次被成都军区总医院允许探访隔离病房。34岁的曹雪梅曾因烧伤面积最大、伤势最重,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出事后,她丈夫日夜相伴身旁。如今,她在烧伤病员中已化身坚强、乐观的代名词,激励着一个又一个烧伤病人走出困境。

  每日必修“快,快”挠痒痒

  昨日下午,记者穿过一个呈“7”字型通道,来到隔离病房。曹雪梅躺在中间病床上,伤员谢晓凤和王晓羽相伴左右两间床。谢晓凤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机,王晓羽两条腿绑着纱布,正在抬腿练习。

  “左眼,快!快!”曹雪梅一声召唤,丈夫熊国栋立马小跑过来抓小痒痒。半年多以来,熊国栋日夜守候着妻子,而曹雪梅早就习惯了丈夫的照顾。“挠痒痒,已变成每日必修课。”熊国栋说,妻子身上长了很多新肉,结了很多痂,随时随地都可能痒痒难忍。

  之前,漂亮的曹雪梅在荷花池做窗帘生意,丈夫开小卖部,夫妻俩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事发后,两个铺子都关了,丈夫一直陪着她,偶尔客串出租车司机赚钱。在病房床头柜里,还放着好几张出事前她的靓照。

  曾经噩梦感觉不到火烧的痛

  曹雪梅回忆,事发时,她就站在纵火者的旁边。她注意到,那是个50多岁的男子,手里提着一桶东西。在桥上,她意外瞅见男子从衣兜里掏出一个小刀,在桶口使劲划了下。随后,一股液体流向地面。“不好,这人可能要纵火。”想到这里,她赶紧朝后退。

  刚退了两步,大火就燃了起来。被呛晕了的她倒在车内,很多人朝外挤朝外冲。然而,车门根本打不开。其中一名逃命的人碰醒了她,她看到有人拿着灭火器使劲砸窗户。她努力爬出窗口,被窗外的人接应出去。“当时,我身上还有火,但我丝毫感觉不到痛。”是交通银行的曾大哥帮她灭了火,还帮着给她老公去了个电话报“平安”。

  爱的奇迹他说照顾她一辈子

  6月8日,是曹雪梅34岁生日,丈夫熊国栋通过医院启用的视频,看到了一动不动的妻子。“我始终坚信,她能挺过去。”

  尽管睁不开眼,说不上话,但曹雪梅的头脑很清醒。一天,主管医生黄涛对警官说:“她虽然烧得很重,但一直很清醒,我对她有信心。”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曹雪梅。“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等到与家人团聚的时刻。”尽管先后两次心脏停止跳动,但在医生的极力抢救下,她还是挺了过来。

  6月下旬,曹雪梅由3楼重症监护室转入隔离病房。那天,她首次看到了丈夫。“他瘦了,憔悴了。”夫妻相见都哭得厉害。

  上个月,曹雪梅可以自由走动了。第一次照镜子,曹雪梅痛苦地哭了。她问女儿:“你还认不认识妈妈?我烧丑了。”11岁的女儿说:“再丑,你永远都是我的妈妈。”熊国栋也说:“啥都不要想,养好病是关键。不管你烧成啥样子,我都照顾你一辈子。”有了家人的坚强后盾,曹雪梅的心情豁然开朗,笑声又开始在病房里回荡……

  未来期望生活自理不是负担

  对于未来,曹雪梅现在指望通过整形和康复,能够生活自理。尽量减轻丈夫的负担。

  现在,每天曹雪梅都要起床练习走路。由于每走一步都很痛,她的活动范围仅局限于烧伤科。“沿着护士站,早上和下午各两圈,晚上再一圈。”曹雪梅说,她还没有胆量下楼,主要是担心面对别人异样的眼光。曹雪梅说,她想早日康复回家,看看家里的样子。

  曹雪梅的丈夫说,那一车的伤员已亲如一家人。尽管有一些人已经出院,但他与先出院者还保持着联络。前天,伤者程道辉告诉他,已经开始评残。这个消息,令他和爱人感到欣慰。他也希望评残后,相关单位或部门能给伤残者一个满意的交待。至于曹雪梅和还有医院里治疗的难友们,他保持着理性的看法:“目前,当务之急是治病。等他们康复了,完成功能整形出院了,那才会涉及到对他们的赔偿。”

  ■记者手记

  他们远比想象中坚强

  “隔离病房”的字样,总是让人的心多了层隔膜,总让我们觉得他们离我们很远很远。然而,穿过这道门,他们的生活就真实地呈现在眼前。

  伤员们比想象中还要坚强。初次见面,聊天时我总是小心又翼翼,生怕触碰到了他们最敏感的神经。然而,伤员们表现出来的真诚和豁达,让我肃然起敬。伤员中,有72岁的太婆张玉芬,有20岁的美少女谢晓凤,有才结婚5天的新娘子王晓羽,有最爱美却面临毁容的曹雪梅,有25岁的“前美男子”杨建……事发前,每个人都书写着独一无二的人生。一场灾难,让

  大家亲如兄弟姐妹。病房里,大家不分彼此,真情相助。曹雪梅和杨建,是大家公认的两个坚强先行者,他们的欢声笑语,带动11人共同走向坚强。

  通过电视和网络,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最火热的《蜗居》和哥本哈根气侯变化大会,对于他们来说一点都不陌生。然而,我们对他们的生活却知之甚少。他们渴望生活自理,渴望重新融入社会,然而外出时,最惧怕的却是异样的眼光。“你没看到哥哥,没烧之前比你帅得多。”杨建自嘲式的QQ个性签名,诉说着融入和被理解的深深渴望。记者 席秦岭

  伤员杨建:

  每天都呆在病房里,24小时最难熬过。每位伤员都有一位亲人相伴,每个病房里还有护工照料生活。为了打发时间,伤员们选择看电视和上网。

  杨建的手机可以上网,他还有一根中指可以活动。这根中指成为他连通病房和外面世界的桥梁。每天泡天涯,看朋友和同学的QQ空间成为排解无聊生活的方式。《蜗居》和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对他来说并不陌生和遥远。躺累了,还要起来练习“金鸡独立。”

  伤员张坤学:

  出事前,张坤学是深受老板赏识的鱼塘工人。干同样的活,同伴每个月700元。而他,因为忠厚又不计较得失,老板喊明了要给他付900元工资。60多岁的人了,张坤学的老家又离成都远,他总是很沮丧。“大姐,当时我真是连死了的心都有。”张坤学说,他的腿伤恢复得最慢,别人都可以下床了,就他还没法走路。“如果我能动,我肯定就爬到窗户上跳楼了。”不过,他话语又一转,说道“幸好,屋内有个杨建。他是大学生,懂得多看得开。”

  伤员王晓羽:

  王晓羽来自地震重灾区什邡,新婚第5天就出事了。在此之前,她和丈夫打算买辆车回家支援家乡建设,并挣点钱。那场事故,把她所有的美好愿望全部打碎。丈夫为了照顾她,在天回镇找了份工作。从此,白天忙工作,晚上就要来医院忙到很晚才回去。

  “幸运的是,我的脸没有烧坏。”不过,王晓羽的下肢却烧得厉害,每走一步路,都会钻心的痛。因为累和痛,她也走不远。尽管如此,每天她仍然穿好漂亮衣服,像个鸭子一样摇摇摆摆地穿梭于烧伤科锻炼。“老公对我很好。”她说,她还年轻,看到同病房的雪梅姐姐很乐观,她也不哭了。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成都 公交燃烧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