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本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400万辆。根据交管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增长的趋势从年初就已见端倪,截至目前,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4001426辆,驾驶员567.9万人。
面对机动车的持续、快速增长,北京市委市政府表示,将坚定不移地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采取有力措施最大限度地缓解交通拥堵,方便市民出行。
绿色出行
2015年公交出行比例达45%
今年,本市净增机动车49.7万辆,净增驾驶员53.6万人。同时,一批“有车族”给私车“放假”。私家车主张小姐解释说:“低票价、高档车、专用道,公共交通的便利与快捷,吸引了我和不少车友会的老司机现在成了‘弃车族’,上下班首选公共交通。”
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弃车族”的行列。根据《北京市建设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行动计划》,到2015年,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将达45%。高峰时段通勤出行中,公共交通分担比例达50%以上。
如此大的客流,轨道交通将挑起重担,承担公共交通总客运量力争达50%。2015年,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561公里,北京市地图上将出现一幅“三环、四横、五纵、八放射”的网络体系,市民平均步行1000米即可到达轨道交通站点。届时,全市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达1000万人次以上,运营管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另外,“地面交通网络化服务工程”将完善线网功能结构,在主要客流走廊上继续增辟公交专用道,总里程达450公里以上。中心城90%乘客步行不超过500米就可以抵达最近车站,高峰时段3至5分钟就能等到一班车,每辆车满载率控制在70%左右,日均客运量能达1500万人次以上。
13个综合客运枢纽落成,50个以上换乘中心站改造建成,随轨道交通新线同步建设驻车换乘停车场亮相……一批新建与改建工程,将保证轨道交通、地面公交等多种方式便捷换乘。
另外,客流集中地区将增设自行车停车场,轨道交通站点和公交枢纽附近设置1000个左右自行车租赁点,租赁规模达到5万辆以上。中关村西区等重点地区、重点大街和历史文化保护区,将建设一批步行、自行车交通示范街区。
本市还将推动城市货运物流配送服务工程,实现传统道路货运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变;组建5万辆规模的“绿色车队”,重点建设邻近六环路的10个货运场站,带动城乡物流配送业发展。
快速出行
280公里城市快速路网四通八达
为了迎接400万辆机动车,本市早有规划。自2003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约2000亿元,加快中心城轨道交通、快速路、主干道建设;在郊区建设大容量复合型交通走廊,引导和支持新城发展;改善道路系统,提高路网的集散能力和交通可达性。
今后,为了更加合理的引导小汽车使用、让机动车行驶更加畅顺,本市将重点建设280公里城市快速路网,形成“环线+放射线”的快速路系统。这意味着到了2015年,本市将形成“1-1-2”小时交通圈,在中心城内,市民通勤出行时间平均不超过1小时,最远新城到中心城(五环路)出行时间平均不超过1小时,本市到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城市出行时间平均不超过2小时,将中心城交通拥堵指数控制在6左右。
本市还将继续推动疏堵工程的实施,通过规范优化复杂交通点段标识,增设指路标识、地面标识,规范交通枢纽、场站的标识设置等,进一步优化交通组织,改善路网功能。
此外,交通部门将利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管理措施加大停车管理力度,规范停车行为。实施差别化停车泊位供给和分区域、分时段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修订居住区及各类公共建筑停车位配建指标。综合治理停车秩序,规范重点大街停车位施划和车辆停放。
智能出行
交通管理数据中心建成
未来,本市的交通将更加智能化。交通管理数据中心和指挥调度、业务应用、信息服务等平台建设已经排上日程表。2015年前,与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相适应的自动售检票等电子收费系统将全面建成,ETC通行率达30%以上。
随着本市人口的增加,北京市机动车总量持续迅猛增长势头难以在短期内改变,北京将坚定不移地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坚定不移地引导小汽车的合理使用,不断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鼓励人们选择公共交通、骑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全面打造“公交城市”。
到2015年,本市将基本建成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不断增长和变化的交通需求,以“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为特征的新北京交通体系。本报记者 刘冕 RJ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