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外界聚焦温家宝总理《哥本哈根协议》“加时赛”后出炉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2日15:38  青年参考

  经过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本应12月18日闭幕的会议延迟到19日,于哥本哈根当地时间19日下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后闭幕。当天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乘专机回到北京。

  从12月16日起,包括温家宝总理在内的各国首脑,先后抵达哥本哈根。温家宝总理一到哥本哈根,就迅速和中、印、巴西、南非“基础四国”领导人和小岛屿国家及最不发达国家的首脑和代表见面,希望能推动谈判的进展。

  据英国《金融时报》19日报道,不少外国记者一直很关心中国总理温家宝的行踪:“有没有中国代表团的内幕消息?温总理还在哥本哈根吗?”在谈判桌上,美国一直攻击中国温室气体减缓行动不够透明,试图将战火引向中国。温家宝在哥本哈根的演讲中做出了积极回应,表示中国将“改进减排信息的披露方式,增加透明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对话与合作”。

  一些外媒认为,哥本哈根会议18日最精彩的过程,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前所未见的“交峰”。奥巴马坚持中国承诺的减排必须接受国际监督,宣称如无国际监督,“任何协议将只是纸上空谈”。奥巴马的强硬作风,使中方领导人不满。中方强调中国的减排目标为自愿性质,不接受“三可原则”,也不接受变相的“三可”。“三可原则”是国际气候问题谈判专家所说的“MRV”,即对温室气体排放要可测量(Measureable),可报告(Reportable),可检验(Verifiable)。中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是,除非是发达国家出了钱和技术的减排项目,才能够“三可”。中国认为所谓“三可原则”混淆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别,没有分清谁是气候变化问题的制造者和受害者。不过,双方经过外交努力,积极消除彼此的分歧。

  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五国领导人(“基础四国”和美国)18日的谈判,也有一段戏剧性的插曲。18日傍晚正当温家宝总理与印度、南非、巴西3国领导人,开会协调立场之际,美国总统奥巴马不请自来闯进了会场,于是开展了5国的商讨,并最终取得共识。奥巴马政府一名高级官员其后透露,由于奥巴马希望与4国领导人会面,恰好4人正举行会谈,奥巴马认为是一个良机,所以决定加入会议。

  为了最后达成全体协议,哥本哈根展开了“加时赛”。本应18日闭幕的会议延迟到19日,各国仍然在就草案细节进行讨论。19日下午才终于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哥本哈根协议》重申全球气温上升幅度不得多于2摄氏度的目标。该协议并没有法律约束力,但要求各国在一年之内,签署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在2012年后取代《京都议定书》。发达国家同意在2020年前,每年集资1000亿美元,协助穷国应对气候变化。而未来3年,发达国家将先提供300亿美元,其中欧盟出资106亿美元、日本110亿美元,美国36亿美元。各国须在明年1月前,各自提出其减排计划,美国表明其减排计划还在考虑之中,欧盟称其减排计划需经议会通过。另外,协议用了很长篇幅,论述发展中国家汇报减排进展的责任,其中包括每两年向联合国提交报告,需要接受国际监察,但不会损害国家主权。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