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反思应急救援体系或将在部分轨交站配专门的应急救援发车点
东方早报记者 栾晓娜
在昨天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出,12月22日发生的轨交1号线碰撞事故对上海市整个城市公共交通应急体系提出了较大的挑战。上海将如何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应急体系?
对此,市建交委副主任、市交通港口局局长孙建平表示,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指示,行业管理部门已成立了事故调查组,由孙建平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市建交委、交通港口局、申通公司、安全监督局、公安局、质检局,另外还专门请了五位车辆管理、运营管理、信息管理的专家加入。
孙建平表示,虽然平时也不定期开展类似演练,但在应急处置过程中也确实存在着不足,比如在对乘客的信息告知方面,对重点站滞留乘客及时有效疏导方面,还有如何更有效地说服故障车上的乘客尽快撤离等方面。
疏散乘客花费时间较长
“至于这起事故发生的原因,还是要讲究科学,到底是人为的还是设备的,等调查结束后,事故调查组也将在作出具体判断后,和大家进行沟通。”孙建平说,上海的轨交系统,所有运行数据都有,便于分析。他指出,“昨天这个情况确实比较复杂。”
孙建平同时解释说,这起事故之所以处置时间比较长,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列车发生事故时在区间内,不是在站台;二是有乘客的那辆车是8节编组,对于车厢内乘客的疏散,不是想象中像在站台一样打开车门就行,必须从最后一节车厢开始,放好逃生梯,让乘客一个一个下来;第三,两辆车已经碰撞上去,需要将车先拉开再移走,但是人在车上,又不能拉,否则会有危险,等到乘客基本清空后,再将两辆车拉开,然后使用千斤顶等复轨,应急救援车再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将车推到梅陇停车场,所以这个过程经历的时间比较长。
40辆疏散车只坐了两辆
孙建平坦言,这起事故中,同时也反映了很多问题,包括应急疏散、交通保障等方面。比如说公交,事故发生后,公交行业就派出了80辆车,11点时,又从徐家汇周边调派了40辆车去徐家汇疏散客流,但由于很多人的目的地与疏散车辆方向不同,导致最后40辆车中只坐了两辆。
“所以,我们要反思我们的应急救援体系。”孙建平举例说,比如说在轨道交通一些比较大的容易出事的站点,是不是可以在离开车站50米、100米的地方,设立一个专门用于应急救援的发车点,并事先讲清楚停哪几个站,一旦出现问题,就马上将应急车辆调到发车点,而在平时的应急演练中,驾驶员也按照这个线路开,。“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要总结、吸取(教训)的问题。”
孙建平表示,“我们将针对不足,进一步改进措施,提高突发性事件公共交通应急处置能力,将事故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他同时透露,对于上海世博会,本市一共有27个交通保障方案,安保方面也有一部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