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12月31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14时45分报道,站在寒冷的街头打车,却频频被拒。在河南省郑州市,市民在街头被拒载,已经不是个别现象。出租车“选择性拒载”愈演愈烈,市民抱怨打车越来越难,中国之声连线记者任磊萍了解相关情况。
主持人:大冷天想打个出租车回家,却接连被司机拒载。郑州出租车拒载究竟有多严重?
记者:有市民通过媒体反映了一个月内打车4次竟连续遭遇“拒载”的经历,在逼近0℃的气温下,年近六旬的时先生在路边不停招手,希望能够坐上出租车早点回家;可是一连来了三辆空车,他都没坐上!
出租车分别以“交班”、“加气”为由,停下后又匆匆开走。等了整整40分钟,时先生终于等来了第四辆出租车。这次,他没等司机说话,主动上了车,得知时先生要前往花园路,司机立即靠边,以前方可能堵车要老人下车。时先生说,堵车可以绕行,按计价器付钱。司机磨磨蹭蹭、走走停停。虽然一路绿灯,道路畅通,还是行驶了40分钟。就这样司机仍没能停止埋怨,收取车费后,拒付发票。
时先生拨打了客运管理处的投诉举报电话。结果更令人失望,语音提示让写好书面材料,才能受理投诉。拨通了人工服务台,虽然留下联系方式,但至今一直未得到反馈。
时先生的遭遇,其实记者也遇到过,这在郑州并不少见,出租车司机有几个口头禅——“进市不拉,出市可以”、“火车站不去”、“农业路、花园路不去”等等,有时侯,等四十、五十分钟,好容易等来辆空车,一说要去的地方,司机就以“该交车了,去不成”、“加气去呢,不顺路”、“我这会儿还没吃饭呢”等这些话拒绝载客。
主持人:的哥靠营运挣钱维持生计,见客人招手本应该是心生欢喜、满脸笑容,如今见了乘客却是挑三拣四、不顺路不拉。缘由何在?
记者:一是交通大环境“诱发”了出租车拒载。像郑州市农业路、花园路,火车站,这些都是车流量大,比较拥挤的地方,一听说去这些地方,司机们都摇头。他们说进了火车站,就不好出来,拉一趟活要耽误几个小时,很不划算。郑州市机动车已突破百万,交通拥堵问题不断升级。客观环境上,乘客遭遇出租车拒载,多因道路不畅,出租车司机更愿意在环道和车流较少的区域载客。
第二个原因是管理缺失,很多市民认为拒载行为主要是因行业主管部门疏于管理,未能从职业道德、行业文明、行为规范等多方面对从业者进行有效培训与监督。语音电话接受投诉,程序过于繁琐,而让遭遇拒载或不合理待遇的乘客进行取证,整理书面材料,邮寄或亲自送达方可受理,乘客碍于程序繁琐而放弃投诉,表面上减少了行业投诉,而实质上是管理部门不作为并恶性助长了拒载等违规行为的高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