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墓的发现,在年终岁末犹如一支巨大的炮仗,一“点燃”便引得舆论不断。有业内人士力挺,也有专家学者、网友质疑它的真实性。马未都等众多专家就表示该发现公布过早,称其证据不足。
昨日,负责此次发掘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郑举办曹操高陵考古发现说明会,就大家关心的曹操谥号问题、出土石牌刻铭等的真伪问题、出土男性人骨标本DNA鉴定等问题一一进行澄清与答复。
当天的说明会,虽程序简单,却引来上海、福建、广东等地近百名媒体人士关注。
■商报记者 李雅静/文 王春胜/图
关键词:“魏武王”石牌
出土刻有“魏武王”的石牌 符合当时历史背景
网友及专家们对曹操墓的争议焦点之一是:出土石牌上铭刻的“魏武王”三字不符合曹操死时的身份。有人认为曹操死后,其子曹丕才追封其为“魏武帝”。这应该是曹丕登基之后的事,下葬时不应该称为武王。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孙新民解释说,《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曹操生前曾被汉献帝封为“魏公”,后晋爵为“魏王”。死后“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曹操之子曹丕称帝之后,追其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石牌称“魏武王”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考古与古文字学家郝本性补充说:“魏武王这个称谓可不是随便用的。它刚好卡在了一个特殊的时间段。曹操是元月死的,二月下葬。曹丕是十月登基称帝的,之后才追封他为武帝。魏武王,是曹操死后,儿子又没登基前很短时间内的一个特殊称谓。”
刻“魏武王”的石牌共有八块 只有一块从盗墓者手中缴获
因为误读,之前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带有“魏武王”字样的石牌只有一块,且还是从盗墓者手中缴回,因此,不足以成证明曹操墓的直接证据。
对此,孙新民表示,现场出土的刻有“魏武王”字样的石牌并非只有一块,共有八块。“除其中一块是从盗墓分子手中追缴来的,其他七块均为科学发掘出土。‘慰项石’(石枕)是警方追缴来的,其形制不同于其他石牌,但刻铭内容与刻有‘魏武王’的石牌类同。”
缴回的石牌也并非像有些专家怀疑的那样,刻铭文字字体不统一。孙新民说,刻铭文字均为东汉后期流行的隶书字体,俗称“八分”,由早期汉隶演化而来。
“因此,我们从大墓出土、征集刻铭石牌及‘慰项石’等文字材料文物,包括刻有官称的画像石,又从汉字书体特征、铭文体例的角度分析,才断定该墓葬的年代应该在东汉后期至魏晋时期。”
至于马未都等学者提出的盗墓贼会不会伪造石牌,郝本性表示绝无可能。“不是什么东西盗墓贼都能伪造得了的。我看过,追回的石牌与我们发掘出来的在字体、材质上一模一样。并非像有些人说的楷书,而是东汉晚期流行的一种隶书。上面的字我们也对照过当时的标准字体《熹平石经》。有什么理由说这是假的呢?”
关键词:曹操墓位置
《三国志》和鲁潜墓志,让学者卡定具体位置
关于曹操墓的埋葬之地,多天来也众说纷纭,有说在河北,有说在邺城。
孙新民说,《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曹操死前曾颁布《遗令》,称其死后要“敛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冈,与西门豹祠相近”。《三国志》成书于西晋初年,是一部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东汉末年和曹魏时期的魏、蜀、吴三国历史。因此,我们探讨曹操生平事迹必须依靠《三国志》等信史,后代文人笔记、小说、诗作等文学作品的史料可信度则明显低于史书记载。
“加上近年来,河北、河南两省文物部门先后征集到后赵建武六年的勒柱石刻和后赵建武十一年的鲁潜墓志,前者提到了西门豹祠殿基,后者记录了曹操墓与鲁潜墓的相对位置。两件文物的面世,使有关学者将曹操墓的具体位置推定在了安阳县安丰乡及其与河北省交界的漳河一带。这是没有问题的。”
关键词:“七十二疑冢”
这种说法是一种民间传说,以讹传讹的结果
关于曹操墓“七十二疑冢”的说法,已有专家明确指出这是一种民间传说,是民间以讹传讹的结果。但仍有部分专家认为,“七十二疑冢”可能为真。
孙新民阐述说,北宋王安石《将次相州》中“青山如浪入彰州,铜雀台西八九丘”的诗句可能是最早言及曹操疑冢的。后来南宋诗人范成大诗作《七十二冢》明确提到曹操“七十二疑冢”,后代文人罗贯中、蒲松龄等在其小说、笔记中对此加以渲染,使“七十二疑冢”得以广泛流传,并且也使疑冢位置逐渐有了邺城、许昌、亳州、漳河河底等多种民间传说。
“例如,近代较为流行的曹操七十二疑冢所指的今磁县北朝墓群,经考古发掘证明为北朝东魏、北齐时期的帝王及皇族的墓群,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曹操没有任何关系。”
关键词:墓志铭问题
当时墓志铭葬俗未定型,没有属正常现象
古代墓葬中出土的墓志铭一般都是记载墓主传记的文字材料。著名媒体人,《盗墓史记》、《中国人盗墓史》的作者倪方六认为,西高穴大墓没有发现墓志铭非常遗憾,也缺乏有力证据。
孙新民则表示,该墓葬中没有发现墓志铭是符合客观历史事实的。第一,东汉时期流行墓前立碑,埋入墓中的石刻是不多见的,考古发现更未见典型的墓志铭出土。第二,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曹操有感于汉代立碑之盛祸国殃民,曾专门下过禁碑令,并要求后代对自己的墓茔“不封不树”。
第三,这一历史时期,正是墓葬地上石碑到墓中墓志铭的过渡时期,魏晋之后的南北朝时期,墓志铭葬俗才逐步定型。目前,最早的墓葬墓志铭是发现于山东益都的《刘怀志墓志铭》,其纪年为南朝刘宋的“大明八年”,即公元464年,距曹操死亡的时间相差了大约240余年。因此,曹操墓未见墓志铭应该是正常现象。
关键词:人骨DNA鉴定
出土时未鉴定,只因技术难题阻挡
为确定曹操墓的真伪,曾有网友建议将曹操墓出土的男性头骨与曹氏后人进行DNA鉴定。
对此,孙新民表示,目前野外考古发掘工作刚刚告一段落,但大量的文物保护和研究的实验室工作尚待展开,出土人骨标本的古代人类DNA研究也是其中之一。
“众所周知,现代人类DNA研究技术和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但从生物遗传学和考古学的角度来看,对古代人类遗骸中的DNA进行提取和分析,是考古学研究中的一个新兴领域,其研究的方法与理论并非十分成熟,因此出土人骨标本的古代人类DNA研究可能会面临一些技术难题,它取决于两个客观条件。第一,西高穴大墓出土的男性人骨保存较差,生物遗传学DNA技术能否提取到完整、有效的遗传基因数据,只有在专业实验室测试之后才能有科学、客观的答案。第二,完全依靠生物遗传学DNA技术来判断该墓男性人骨是否曹操,还有一个技术难题,即必须找到确定的曹操后裔,并成功提取遗传基因数据作为参照,二者才能比较研究。”
关键词:论证过程
发掘前后期 曾四请诸多专家论证
此前,也有专家和网友质疑曹操墓论证的严密性,并要求公布论证程序。昨天,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也给予回应。
孙新民说,经上报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8年12月12日,开始对安阳西高穴被盗古墓的考古发掘工作。至2009年12月下旬,发掘工作基本结束,前后历经一年时间。
在发掘前期的2009年4月6日和2009年6月4日,省文物局曾邀请有关专家对考古方案进行论证。在发掘后期,国家文物局于2009年11月9日、2009年12月13日前后两次邀请有关专家对考古成果进行论证。先后参加论证会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和北京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科研单位的考古学、历史学、古文字学、体质人类学相关专家。
孙新民说,考古是一门科学、严谨的工作,需要多学科参与研究,其结果需要综合研究认定。这次我们对曹操高陵的认定是综合了考古成果和多学科专家的意见,分别从文献记载、墓地位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人骨鉴定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证。经报请国家文物局同意后,由河南省文物局向社会予以公布。同时,国家文物局也会将曹操高陵的发掘成果上报国务院。
关键词:下一步工作
开展周边勘探 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曹操墓的野外发掘工作已接近尾声,不少读者关注考古队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孙新民透露,他们首先将把西高穴墓地的考古发掘,作为一个重要的科研课题持续开展。继续加强考古力量,在做好现有发掘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周边区域的考古调查和勘探,以探明西高穴墓地的规模、布局等,寻找有关地面建筑,确定是否存在陵园建筑等。
第二,运用现代科技与手段,开展出土文物的修复和保护工作,尽快开展保护与研究的样品检测等工作,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提取历史信息。
第三,将西高穴墓地按程序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做好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准备工作,适时积极申报。并根据遗址保护需求,编制科学合理的墓地长远保护规划和具体保护方案。
针对疑问,专家称50岁的应该不是卞夫人
曹操墓的发掘能否为他平反? 曹操其实文武全才,注重节俭
在一些野史和文学作品中,曹操狡猾奸诈,且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个标准的白脸奸臣。说明会上,有记者问,根据史料记载曹操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此次大墓的开挖,能否为他平反?
“曹操啊,如果从真正历史的角度来说,他是个文武全才。打仗就不用说了,建安文学中他们父子三人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河南省文物局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考古与古文字学专家郝本性说,据历史记载,曹操这个人非常注重节俭。要求死后不要埋金银珠宝,平时穿什么下葬时就穿什么。埋的陪葬物也多是平时所用之物,据说有5箱旧衣服。
“比如这次出土的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就是他的日常器具,常所用就是平常所用的意思。陪葬物也没有特意打造,真正奉行自己提出的薄葬制,跟两汉时期的很多帝王相比,墓葬的奢华程度相差甚远。”
带有“魏武王”的大戟、大刀是从盗墓贼手中缴回?
大刀是追回的,大戟、短刀在墓中发现
采访中,有记者提出,他听当地人说刻有“魏武王”字迹的一件大戟和大刀都是从盗墓贼手中缴回,不知道这样的直接证据,会不会是有人故意仿造?
负责该项目发掘的考古队队长潘伟斌说,这两件东西,只有大刀是从盗墓贼手中找到,大戟和一把带有“魏武王”的短刀,都是从墓中发掘而来。
“而且,除了一块带字石牌是追回的外,还有7件都是我们发掘出来的。追回的石牌对于认定曹操墓没有什么直接作用,它只是一个旁证,说明和我们墓中出土的东西一样,抓住盗墓贼时,可重判他们的罪而已。”
薄葬之墓为何会出现玛瑙等宝物?
有可能是陪葬女性之物
既然是薄葬,为何曹操墓中却发现有玛瑙等宝物?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志清说,其实玛瑙什么并不像图片中的那么大,只是一些小的装饰品。这在高级贵族尤其是天子级的墓葬中,是常用又非常普通的东西。
郝本性的观点是既然墓葬中有女人,这些小个头的宝物,不一定是曹操本人的。因为墓中还同样发现有尺子、剪刀等女人才会用的工具。不能因为这一点点东西,就断定曹操没有薄葬,更不能断定这不是曹操的墓。
郝本性说,曹操生前的级别是很高的,几乎相当于天子,出门是要坐豪华车的,但你看他的墓里并没有什么奢华的东西。
墓中发现的两位女性是谁?
50岁的应该不是卞夫人
躺在曹操身边的两位女性究竟是谁?之前省文物局曾公布,在墓中发现有两位女性头骨,一个50岁左右,一个20岁左右。虽然有专家认为50岁的是曹操的王妃卞夫人,亦有不同意见。
对此,郝本性的看法是,目前刚刚发掘出来,具体身份还不好确定。大家公认的是,这两个人肯定与曹操有亲密关系。
“说50岁的是卞夫人,有一定年龄差距。卞夫人是公元170年生,230年死,死时应该是60岁。另外一个应该是宫女。因为在古代很多宫女、丫鬟对主人是十分忠诚的,主人死后她们就会终结自己的生命跟着陪葬。”
“当然,这不一定是殉葬。”郝本性解释说,商周时有殉人的习俗。到后来这一习俗渐渐消失,有殉葬的,比如明代就有,也有自愿殉葬的。关于这两个人的身份,因为目前提供的线索太有限,下结论还有点早。”
为何曹丕文章中说其父墓在山里?
山阿不见得是高山,只是高处
有记者说,曹操去世后,其子曹丕曾写有哀册文,说把自己的父亲送到了山阿中,这个山阿,应该是山里面或山上的意思。现在的发掘一马平川,好像有矛盾之处。
郝本性解释说,陶潜的诗中曾写道,“死去何所道,托起同山阿”。可见在古人眼里,山阿并不是大山,也不见得很高。
“况且,曹操墓有因高为基的特点,开后代因山为陵的先河。他之前秦皇、汉武在自己的陵墓都使用大量封土,这样劳民伤财,需要大量人力,所以到曹操这就改变了。‘不封不树’,也就是说不用封土,不用在陵墓前建造石兽等物件,是墓葬制的一项重要改革。”
“曹操墓当时也叫高陵,就是在高地的意思,虽然现在平了,原来应该是比较高的地方。”
1号墓的主人是谁,跟曹操有啥关系?
今年春天发掘完毕,现在不好猜测
除了曹操墓(2号墓)外,紧挨着他的地方还有个次墓,被考古队称之为1号墓。1号墓目前进展如何?它的发掘会不会揭开更多秘密?埋葬在此的又会是曹操什么人?
潘伟斌说,因为2号墓,已多次被盗,发掘起来省时、省力,我们就先对它进行了发掘。1号墓的发掘,目前已经进行到三分之二,还有三分之一。
“至于1号墓的主人是什么人?跟曹操有什么关系?这个在我们没有发掘到墓底,拿到确切证据之前,不好进行猜测。估计2010年三四月份的时候就能发掘完毕。”
1号墓有没有可能是曹操墓?
可能性很小,因为规模没有2号大
既然再等几个月,1号墓就能发掘完,有关部门为什么不等整个发掘活动完毕后,再公布曹操墓在安阳的消息?又凭什么断定1号墓不是曹操墓?
潘伟斌说,首先2号墓发掘出来的器物,以及史料记载和薄葬状态,都符合曹操墓的特点。再一个,1号墓的规模远没有2号墓大。墓道只有2号墓的一半宽,据勘测,墓框也没有2号墓大。
“最为重要的是我们从2号墓中发掘除了带有‘魏武王’字样的石牌,这更肯定了我们的猜测。”
曹操墓之争是不是经济利益在作祟?
目前提经济效益还为时过早
长期以来,曹操墓有河南、河北、亳州等多地之争。曹操墓被发现后,更有学者给安阳算了一笔账:开发曹操墓,每年至少可以带来4.2亿元的经济效益。那么这一墓葬之争,究竟是不是经济利益在作祟?
国家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副主任杜金鹏认为,经济利益一事,现在提及还为时过早。因为现在刚刚发掘,研究工作还没做完,谈不上什么效应。
当天,进行解释说明的主要是国家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副主任杜金鹏,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著名学者朱绍侯,河南省文物局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考古与古文字学专家郝本性,“秦汉魏晋丧葬制度研究”专家、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韩国河,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志清,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潘伟斌6位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