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墓考古队领队潘伟斌表示,不相信真是曹操墓的人可亲自来查看
在历史学家的叙述里,曹操是一个文韬武略,历史上罕有的政治家、军事奇才和诗人在后世人们的传说中,曹操一直被称为乱世枭雄,是一个阴险狡诈且多疑残忍的奸臣。
视频:考古队领队称曹操墓室内挖掘基本完成 来源:广东卫视《正午新闻》他的陵墓也如他的真实面目一样,被历史隐藏在难以寻踪的地方,使得那个距离我们1700多年的曹操的真实形象更加扑朔迷离。如今,安阳安丰乡西高穴村却宣布发现了曹操陵墓,它是否真的能还原一个真正的曹操呢?
84岁高龄的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原副会长、河南大学历史系主任朱绍侯教授在昨天的曹操墓考古发现说明会上说,曹操在正史和传说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形象,《三国志》《资治通鉴》等正史认可曹操的正统地位,《三国演义》等视汉室为正统,故将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的形象。
朱绍侯说,作为一个历史学家,我对曹操评价很高,他文武双全,统一了北方,还改变了汉室奢靡的生活方式,生活极为简朴,希望大家能将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和传说的曹操区分开来。
“谁不相信,可以亲眼来看一看。”曹操墓考古队领队潘伟斌在曹操墓前说,现在已经发现了新的支持证据,但是还不便向外透露。
随着刚被公布确认的曹操高陵引发质疑和讨论不断,寒冬之中,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的热度却愈发升高。12月30日,村中首次贴出安阳市公检法部门的联合通告,敦促盗掘西高穴曹操墓的违法犯罪嫌疑人员投案自首和上缴文物,悬赏金额最高达10万元。
不允许进入,因为环境特殊
从被公布确认后起,曹操高陵就一直被荷枪实弹的安阳特警严密看守,一切外来人等除非取得河南省文物局的特批,否则都不能靠近墓室半步。
从2008年12月就开始进驻西高穴村负责该陵墓抢救性发掘工作的考古队领队潘伟斌,被当地村民称为唯一有权判定谁能进入墓室的责任人。前日,一直在北京忙于公布该考古成果的他紧急赶回安阳陪同当地文化厅领导察看发掘现场,立即陷入在墓外苦守多日的各路媒体包围中。
对于连续多日不允许媒体入墓见证该考古成果,潘伟斌解释,“由于考古工地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必须限制入场人数。目前墓内环境还比较脆弱、潮湿,不适宜太多人进入,因此暂时不能安排媒体进入。”
不相信证据,请亲自来看看
而对连日来各界专家及网友对确认结果提出的诸多质疑,潘伟斌不愿多做解释,“现在还在发掘过程中,有很多迹象很多东西还要继续研究,有个认知的过程,阶段性成果要阶段性地发布,归纳出来后会及时通知大家。质疑的声音本来就应该有的,如果没有,不是显得我们这个工作太不正常了吗?所以我们欢迎大家多发表议论和意见,百家争鸣。”
当被问及其本人的态度时,潘伟斌强调,“我当然认为,这就是曹操墓!觉得证据不足的,可以继续研究我们发布的新闻通稿。”同时他透露,至于有没有发掘到新的证据,“东西多得很,只是现在我们只能公布这么多。那些说证据是假的人,让他们亲自来看一看吧。”
不继续发掘,清扫工作为主
记者在发掘现场发现,被确认为曹操高陵的大墓实际上包括两座,分别是1号墓和2号墓。考古工作队队员尚金山告诉记者,目前被确认为曹操墓的2号主墓已处于清扫扫尾阶段,而旁边的1号墓则因气温太低而暂停发掘。是否会在1号次墓内发现曹操墓的新证据,成为悬念之一。
尚金山表示,目前考古队员主要集中于2号墓内,以清扫工作为主,不太可能再有新的发现。待2号墓清扫完成后,将视天气变化决定是否继续1号墓的发掘,“因为其内有积水,继续开掘,墓壁会被冻坏。”目前当地的最低气温达零下7℃。
从墓穴的规格看,2号墓是主墓,1号墓是次墓。目前对1号墓的归属,还是个待解谜题。当地村民则反映,每当下雨时村中多处地坑会出现雨水下渗,也许附近还有相关墓葬。
不是新盗的,清朝前就有贼光顾
昨日西高穴村正式张贴一份由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安阳市人民检察院和安阳市公安局联合发出的通告,敦促盗掘西高穴曹操墓的违法犯罪嫌疑人员投案自首和上缴文物。
这份通告警示,凡参与盗掘曹操墓的违法犯罪嫌疑人员,窝藏、转移、倒卖从该墓内出土的文物的违法犯罪嫌疑人员及窝藏、包庇盗掘该墓违法犯罪嫌疑人员,都必须在2010年2月28日前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并主动上缴文物。而曾在墓区及周边地域捡拾到该墓内任何文物的人员,也必须在2010年2月28日前主动上缴。引人注目的是,为鼓励群众积极举报相关案件线索,通告指示,经查证属实后将视情节给予线索提供者500-100000元的现金奖励。
据记者向当地公安部门了解,自2006年以来,西高穴村便被5批盗墓贼闯入过。有村民向记者透露,目前已经被抓获的盗墓分子有38人。而据现场考古专家介绍,根据发现该墓盗洞的痕迹,最早的盗墓贼可追溯到清朝以前。
解疑
“魏武王”石牌绝不是现代人伪造
曹操墓发掘单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举行考古发现说明会,回应各界质疑
备受关注的河南安阳曹操高陵考古发掘单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2月31日举行考古发现说明会,回答了目前一些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普遍关心的问题和质疑。
论证结果综合多学科专家意见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孙新民介绍说,经上报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8年12月12日,开始对安阳西高穴被盗古墓进行考古发掘工作,前后历经一年时间。其间3次邀请有关专家对考古方案及成果进行论证。
孙新民说,这次对曹操高陵的认定综合了考古成果和多学科专家的意见,分别从文献记载、墓地位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人骨鉴定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证。经报请国家文物局同意后,由河南省文物局向社会予以公布。同时,国家文物局将曹操高陵的发掘成果上报国务院。
将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孙新民说,河南省将按程序将曹操高陵所在的西高穴墓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做好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准备工作,适时积极申报。
孙新民说,有关部门已初步制订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河南将把西高穴墓地的考古发掘作为一个重要的科研课题来持续开展。继续加强考古力量,加大专家咨询力度,在做好现有发掘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周边区域的考古调查和勘探,以探明西高穴墓地的规模、布局等,寻找有关地面建筑,确定是否存在陵园建筑等。
解牌之谜
八件“魏武王”石牌中,仅一件被盗过
孙新民说,刻有“魏武王”铭文的同类石牌共有8件,除其中一件是从盗墓分子手中追缴而来的之外,其他7件均为科学发掘出土。从这些文物的形制、制法观察,尤其是从铭刻随葬用品名称所见内容的角度分析,绝无一般现代人可以伪造的可能。孙新民还具体介绍了此次出土石牌刻铭等文字材料年代与真伪问题。
石件罕有
大墓出土、征集刻铭石牌及“慰项石”数量多达60件,部分已经残缺不全。这类形制、质地的文物应为首次考古发现,也基本未见于传世品之中。除“魏武王”这一谥号外,其他刻铭内容均为随葬用品的名称和数量,种类较多。“慰项石”是警方追缴而来,其形制不同于其他石牌,但刻铭内容与刻有“魏武王”的石牌类同。
他说,石牌刻铭文字的字体比较统一,均为东汉后期流行的隶书字体,俗称“八分”,由早期汉隶演化而来。因此,大墓出土、征集刻铭石牌及“慰项石”等文字材料文物,包括刻有官称的画像石,从汉字书体特征、铭文体例的角度分析,其年代定在东汉后期至魏晋时期没有疑问。
孙新民还解释了历史上曹操的封号、谥号、庙号、陵号等问题。
“魏武王”称谓合理
据他介绍,《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人(今安徽亳州)。其生前被汉献帝封为“魏公”,后晋爵为“魏王”。死后“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曹操之子曹丕称帝之后,追其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
帝”。他说,出土刻铭石牌称“魏武王”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石牌不大可能铭称“魏公”或“魏王”,更不可能称“武皇帝”和“魏武帝”。
“常所用”印证《遗令》
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原副会长、河南大学历史系主任朱绍侯教授在说明会上说,曹操主张薄葬,临终前留下《遗令》:“殓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8件圭形石牌都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恰恰印证了曹操《遗令》。他解释说,“常所用”就是曹操平时所用之物,“殓以时服”就是入殓时穿平时的衣服。“曹丕在入殓父亲时,完全遵照了遗令,随葬了曹操平时所用的大刀、大戟等兵器和随身饰物,并特制了圭形石牌,其他任何一个帝王墓中没有‘常所用’这种说法,文献上也找不出有人用过这种说法。”朱绍侯说。
解骨之谜
DNA鉴定必须找到确定的曹操后裔
孙新民说,安阳曹操高陵出土男性人骨标本DNA鉴定必须找到确定曹操后裔。
他说,对古代人类遗骸中的DNA进行提取和分析,是考古学研究中的一个新兴领域,其研究的方法与理论并非十分成熟,因此出土人骨标本的古代人类DNA研究可能会面临一些技术难题,它取决于两个客观条件:
第一,西高穴大墓出土的男性人骨保存较差,生物遗传学DNA技术能否提取到完整、有效的遗传基因数据,只有在专业实验室的测试之后才能有科学、客观的答案。
第二,依靠DNA技术来判断该墓男性人骨是否曹操,有一个技术难题,即必须找到确定的曹操后裔,并成功提取遗传基因数据作为参照。
解冢之谜
“七十二疑冢”是民间以讹传讹的结果
孙新民介绍说,北宋王安石《将次相州》中“青山如浪入彰州,铜雀台西八九丘”的诗句,可能是最早言及曹操疑冢的。南宋诗人范成大诗作《七十二冢》明确提到曹操“七十二疑冢”,后代文人罗贯中、蒲松龄等在其小说、笔记中对此加以渲染,使“七十二疑冢”得以广泛流传,并且也使疑冢位置逐渐有了邺城、许昌、亳州、漳河河底等多种民间传说。
他说,近代较为流行的曹操七十二疑冢所指的今磁县北朝墓群,经考古发掘证明为北朝东魏、北齐时期的帝王及皇族的墓群,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曹操无任何关系。
孙新民说,近年来,河北、河南两省文物部门征集到了后赵建武六年的勒柱石刻和后赵建武十一年的鲁潜墓志,使有关学者将曹操墓的具体位置推定在了安阳县安丰乡及其与河北省交界的漳河一带。
本组稿件均据新华社、《北京晚报》等
求实
易中天:等出土文物开口说话
此次曹操墓的“西高穴村”新说,大部分专家、学者都严谨地持冷静态度。著有《品三国》等著作的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表示,他只是听说“曹操的墓,已经在河南安阳找到了”,但还是要等待“出土文物开口说话”才
能发表意见,“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也不知道里面都有些啥,无可评论。考古,是一件非常严谨的事情,非有专业知识、科学手段并亲临现场不可。我等外行,只能等待考古队正式公布的鉴定和报告。”
争夺
河北河南安徽三地均提过疑似曹操墓
“到底不知埋骨地,却教台上望何人?”由于没有地面标识而在宋代后逐渐湮灭无踪的曹操墓,成全了众多关于“七十二疑冢”、甚至“竟在七十二冢之外”的传说,也引发了安徽、河北、河南三地的各自寻找陵墓之旅。
河北的“风水宝地”
从河北省临彰县讲武城乡往西,一直到河北磁县一带,封土状的小丘连绵。这里就是传说中“七十二疑冢”所在地。早在上世纪80年代,这片墓群已被认定是北朝墓葬群,准确数目为134座。
回忆起实地考察所见的磁县地形,刘心长语带赞叹:“你去过就知道,那一片(地形)多好啊!岗陵地形明显,符合《终令》中‘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的描述。
安徽的“故土之情”
直到2007年,“邺西圈儿”久寻未果,安徽亳州则打出了新的观点:根据古人一般的丧葬规律,如果曹操没有葬在封地,那么葬在故里亳州也就“不
无可能”。曹氏宗族的墓群集中在亳州城南的薛家孤堆。曹操的祖父曹腾、父亲曹嵩、长女曹宪等数十座陵墓分布在这里。墓群中与曹腾墓、曹嵩墓成三角形状的三号墓被推断为“疑似曹操墓”。“曹操墓如果不在曹氏宗族墓群里,他的两员大将张辽和许褚的墓又为何会在呢?”亳州市博物馆前馆长李灿提出。
河南的曹操墓不靠谱?
河南安阳的曹操墓“靠谱”吗?证据已经公布,议论之声却甚嚣尘上。相比之下,并没有正统史料支持的“漳河水底说”“许昌说”等说法则更加乏力,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秦汉考古专家刘庆柱甚至认为“不值得争论”。“考古学是一门比较科学。证据够不够多是相对的,”刘庆柱表示。“我当然推荐他们进一步做更多的碳14、DNA等科学鉴定。而目前以安阳西高穴墓的规模、形制和铭牌来说,曹操墓的判断应该没有问题。”
传说
军中设专职盗墓机构 曹操堪称“盗墓之王”
盗墓,是王者行为,刘去、项羽,都是这样。到了汉末,又出了一位盗墓中的王者——曾被汉献帝刘协封为“魏王”的曹操。
曹操成立“盗墓办公室”
曹操盗墓在中国盗墓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标志性人物。为了保证盗墓有组织、高效率,曹操在自己的军中成立了类似“盗墓办公室”这样的机构。这是中国盗墓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军方盗墓机构。“盗墓办公室”的人员都被授以相应的不同职务:总指挥叫“发丘中郎将”、发掘队长叫“摸金校尉”。
曹操盗墓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盗得钱财,为自己的部队提供财源,是名副其实的“寻宝派”盗墓之王,而且是“天王级”人物。传说后来有些盗墓贼把“曹天王”奉为行业神供奉起来。
亲临现场指挥盗墓
曹操盗墓,《三国志》原文并不见载,仅见于裴松之在《三国志·魏书》中引东晋史学家孙盛编撰的《魏氏春秋》里的文字——“又梁孝王,先帝母弟,坟陵尊显,松柏桑梓,犹宜恭肃,而操率将校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又署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曹操盗墓非常狠和彻底,“所过隳突,无骸不露”。隳突就是破坏的意思,破坏得很彻底,这也是盗墓者的典型性行为之一。
曹操盗走了金缕玉衣?
曹操盗刘武的墓很成功。刘武富可敌国,随葬品数量很惊人。曹操从刘武墓中盗走了多少宝物?《艺文类聚》上有这样的文字:
操别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天子闻之哀泣。据说曹操仅凭这一次盗掘所得的财宝,就养活了手下全军将士三年。
曹操到底盗取了哪些宝物史书上没有交代,但有一样东西极有可能是曹操盗走了——刘武穿的金缕玉衣。玉衣是中国汉代皇帝和贵族的殓服,相当珍贵。来源:华西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