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王彬
“探寻曹操墓葬,必先了解邺城。而研究邺城文化,曹操又是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昨日上午,邯郸市有关专家、学者针对河南安阳“曹操墓”引发的各种争议,认为曹操的“大本营”和发迹地为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境内),曹操墓所在地应属于邺城文化区域内,两地实为互补关系。专家指出,质疑是对学术研究的一种推动,并不等同于相互争论。
曹操选邺城
为“安息之地”
据邯郸市历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邯郸市邺城、北朝史学会代秘书长侯廷生教授介绍,邺城遗址位于邯郸市临漳县香菜营乡三台村。公元204年,一代枭雄曹操攻占邺城后,开始大兴土木修建城池,很快使其成为一个东西7华里,南北5华里的大都市。
根据史书记载,“曹操逝于河南洛阳,2月丁卯,灵棺运回邺城,按照其生前的遗嘱,安葬于西门豹祠西园上。”曹操为何会选邺城为“安息之地”呢?侯廷生教授推测,首先邺城是曹操的发迹地,他通过占据邺城彻底消灭了袁氏军事集团,从此完成统一北方大业。其次,曹操大规模营建邺城,并把自己的家眷和部下的家族宗亲迁居此地,使其成为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另外,邺城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向南经黄河直达许昌和洛阳,向北可控制燕、代等北方地区。在当时战乱频繁的特殊时期,邺城基本没有遭到破坏。
侯廷生教授说,河南安阳县西高穴村距邺城约15公里左右,墓地位置类似现在的“京郊”。在曹操心目中,邺城不仅是曹魏政权的大本营,也是其实现人生理想与远大抱负的地方,所以曹操死后葬于邺城附近比较合理。
“曹操墓”应属于
邺城文化区域
邺城在东汉时期原是一个普通的城市,后因曹操定都而闻名于世,并相继成为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都城。
邯郸市临漳县文物保管所所长王福生认为,探寻曹操墓葬,必先了解邺城。而研究邺城文化,曹操又是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人们在研究邺城文化的过程中,认为这一区域内肯定埋葬着曹操及众多王侯将相,可是又始终未发掘到相关的墓葬,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河南文物部门去年岁末发现的“曹操墓”,就其规模和结构来讲,都是邺城文化区域内同时期最高级别的墓葬。王福生说,这一重大发现,既丰富了曹魏时期的丧葬文化、生活习俗研究,也填补了邺城文化的一项空白。
王福生说,河南安阳“曹操墓”与临漳邺城一个在漳河南岸,一个在漳河的北岸,如果按照历史文化范畴划分,“曹操墓”所在地应属于邺城文化区域内,只不过因为如今的行政区域不同,才分别属于河北省和河南省。
侯廷生教授与王福生所长认为,“曹操墓”与邺城实际上为互补关系,彼此可以相互补充、丰富各自的内容。
两地可共同打造
曹操旅游文化区
河南安阳“曹操墓”的发现,无疑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曹操热,各地与曹操有关的景区、遗址、故事,甚至书籍都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据邯郸市有关部门介绍,近期,省内外大量专家、学者及旅游者在参观“曹操墓”后,纷纷慕名前往临漳邺城遗址及磁县北朝墓群(传说中的曹操“七十二疑冢”)进行探秘。
对此,侯廷生教授认为,文化是一个地区独具魅力的特色品牌,也是一个地方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核心竞争力。邯郸市应结合新近发现的“曹操墓”,尽快整合本地与曹操有关的历史文化资源,与漳河南岸的“曹操墓”形成互动,并与河南安阳联手打造曹操墓、邺城、“曹操墓田区”三位一体的曹操旅游文化区。
另外,侯廷生教授等邯郸的一些专家、学者还提出,河北文物部门也应对磁县境内的“曹操墓田区”进行保护性发掘,因为按照史书与历史记载,这一区域内除了备受社会关注的曹操墓外,还应有不少曹操公卿大臣的陪陵,以及南北朝时期众多帝王的墓葬。考古人员通过保护性发掘,也许会从中发现更多有关曹操墓的物证、线索,甚至还可能有更大的意外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