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5日电(袁韵颜昕)新年伊始,强冷空气迎面袭来,北京迎来了60年一遇的暴雪天气,京津地区两项指标突破历史极值。河北、内蒙古、山东北部等地也出现较大范围降雪。兆丰年的瑞雪搅乱了民众生产生活秩序,新年首场大雪突破了哪些历史极值?大雪是利是弊?新华网联合中国气象报采访了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国家气象中心农业气象中心正研级高工毛留喜、国家气象中心应用气象室高工吴昊。
京津降雪量、积雪深度突破历史极值
记者:京津等地普降大雪,媒体报道称北方遭遇了今年冬天最寒冷天气。据媒体报道,这是北京60年同期最大暴雪,这种说法是否准确?这次暴雪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孙军:1月2日至4日,受寒潮天气影响,华北等地出现强降雪。内蒙古中东部、山西北部、河北中北部、北京、天津等地平均降水量是常年同期平均值的21倍,较常年1月的降水总量还偏多1倍。北京、天津日降雪量均创1951年以来1月上旬最大日降雪量历史记录。从这个角度来看,北方遭遇了今年冬天最寒冷天气同时也是北京60年同期最大暴雪的说法是正确的。
京津冀等地出现大雪的原因,主要是从蒙古高原下来一股势力比较强的冷空气,配合地面有气旋发展,带来比较强的上升运动,再加上华北地区有比较充沛水汽供应,二者相结合导致了强降雪的发生。由于华北气温比较低,降水以降雪为主。
此次降雪有四大特点:一是降雪量大。北京地区平均降雪量为10.3毫米,居庸关降雪量高达27.3毫米;天津塘沽、东丽、市区、汉沽、北辰出现暴雪,汉沽降雪量达18.9毫米。北京、天津的日降雪量均创1951年以来1月上旬最大日降雪量历史记录。河北省过程平均降雪量为3.5毫米,是历史同期平均降雪量(0.1毫米)的35倍,为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大值,39个县市的过程降雪量突破历史极值。
二是持续时间长。此次降雪时间从1月2日持续至4日。特别是北京的降雪持续时间较以往偏长,造成了累积降雪量比较大。
三是雪后大风降温明显。雪后北京出现了5级左右偏北风。与1月2日05时相比,4日05时西北地区东部、华北等地出现了4~10℃的降温,北京降温4~7℃。2日08至4日08时,内蒙古、陕西、宁夏、华北北部出现了4~6级偏北风,瞬时大风有7~8级。
四是积雪深度大。由于气温低,雪中含水量少,雪质较为疏松,积雪较深。1月4日08时,京津冀地区积雪深度普遍超过6厘米,京津地区积雪深度有10~20厘米,北京昌平、门头沟、石景山、怀柔超过30厘米。北京南郊观象台积雪深度达23.4厘米,突破历史极值(历史同期最大积雪深度为16厘米,出现在1951年1月5日)。天津大部地区积雪深度突破历史同期极值,塘沽积雪深度达26.3厘米,为1951年以来最大值;北辰积雪深度达23.4厘米,为1958年以来最大值。
未来一周 冷空气活动较频繁
记者:这一轮降雪降温天气将如何发展?还将影响哪些地区?对社会生产、生活可能出现哪些影响?人们在生活、工作方面应该要注意些什么?
孙军:预计未来一周,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较频繁,我国东部地区气温将比常年同期偏低1~3℃,局部地区气温偏低4~6℃。
5日早晨,秦岭和长江中下游的以北地区气温都在冰点之下,其中黄淮地区普遍在-5℃至-13℃之间,华北北部则低至-15℃至-28℃,部分地区甚至低于-30℃。入冬以来的日最低气温纪录正在不断被刷新。
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橙色警报:预计5日白天到夜间,江淮西部、江汉、江南以及贵州、广西北部、青藏高原中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气温将下降8~10℃,局部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2℃。
预计今天白天到夜间,新疆北部、西藏西南部、青海东南部、川西高原北部、陕西南部、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吉林、山东半岛北部、湖北大部、安徽中南部、江苏南部、湖南大部、江西北部、浙江北部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湖北南部、湖南中北部、江西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雨夹雪或大雪,降水量有5~8毫米。为此,中央气象台发布了暴雪预报。
未来一周,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较频繁,势力中等偏强,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气温将比常年同期偏低1~3℃。大风、降温、雨雪及持续寒冷天气将对交通运输、城市运行、农牧业、疾病防控、煤电油气等能源供应产生不利影响,建议相关各地、各部门做好灾害防范和应急响应联动工作。
气候变暖大背景下降温实属正常
记者:去年11月初和近日大雪让人们产生了疑惑:为什么全球气候变暖了,天气却越来越冷了?怎么解释这种现象?
孙军:全球变暖是一个大的背景、大的舞台,比较极端的天气只是这个大背景下的一次波动,大舞台上表演的一个成员,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将有所增加,因此发生比较极端的天气也是正常的。极端天气既包括和极端高气温有关的高温、热浪,也包括和极端低气温有关的寒潮、暴雪。气候变化,总的趋势是全球偏暖、气温偏高,但在某一个时段内,某一个地区会有极端冷的天气事件发生。
气候变暖是大趋势,但天气变化会存在波动,并不是平稳发展的。
记者:新年刚开始,北方地区迎来了如此大的一场雪,为什么今年的降雪这么早?据了解,1月份是北京降水最少的月份,为什么今年却出现了这么大的降雪量?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孙军:以往1月份是北京降水最少的月份是因为水汽条件不太充足造成的,今年北京的水汽条件较好,容易形成降雪。
北京1月出现降雪实属正常情况,不算早,只要条件有利,北京在整个冬季的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出现降雪。此次强降雪导致华北部分地区交通运输严重受阻,对设施农业和畜牧业产生不利影响,但降雪对土壤增墒、冬小麦越冬、增加水资源十分有利。经分析测算,此次强降雪天气为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山东6省(区、市)增加了水资源。
多省道路结冰 出行困难重重
记者:1月2日211时至4日8时,北京近两万名环卫工人熬了两个通宵,不间断地在重要路段、主要环路、立交桥上反复施撒融雪剂15710吨。北京市气象局发布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提示广大市民注意防寒防风和交通安全。如何科学的理解道路结冰?道路结冰预报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是全国各个省份都有开展吗?还是有针对性地开展?
吴昊:形成道路结冰有多种情况:比如说降雪后积雪冻结在路面上形成道路结冰;另外,降雨后或者积雪融化后,由于气温骤降致使路面温度低于零摄氏度,而在路面形成结冰。道路结冰是交通事故的重要祸首之一。
气象部门开展的道路结冰预报主要包括道路结冰的影响时段、范围以及影响程度等,同时提供相应的建议预防措施。目前,我国大多数省份都有开展道路结冰预报,尤其是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降雪日数较多、气温较低,出现道路结冰的可能性较大。
记者:道路结冰预警信号分为几个等级,这几个不同的等级是否在应对措施上有所区别?
吴昊: 道路结冰预警信号分为黄色、橙色、红色三个等级。不同等级的内容及预防措施各不相同。
黄色道路结冰预警信号:12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有影响的道路结冰。
预防措施:交通、公安等部门要做好应对准备工作;驾驶人员应注意路况,安全行使。
橙色道路结冰预警信号:6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有较大影响的道路结冰。
预防措施: 行人出门注意防滑;公安等部门注意指挥和疏导行使车辆;驾驶人员应采取防滑措施,听从指挥,慢速行使;其他同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
红色道路结冰预警信号:2小时内可能出现或者已经出现对交通有很大影响的道路结冰。
预防措施:相关应急处置部门随时准备启动应急方案;必要时关闭结冰道路交通;其他同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
记者:除道路外,公园等公共场所的冰面预报对社会公众也十分必要。道路结冰预报、预警是否对公共场所的预报、预警有参考作用?
吴昊:道路结冰预报、预警对公共场所的预报、预警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但是二者不能完全等同,许多地方气象台针对冬季户外活动还提供了一些各具特色的生活气象信息,例如滑冰气象指数、晨练气象指数都是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信息。
通力合作保障出行安全
记者:中国气象局与交通运输部通力合作,保障公众的出行安全。中央气象台为交通运输部门提供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服务?
吴昊:中央气象台为交通运输部门主要提供两方面的服务:一是日常公路交通气象服务。从2005年底开始,中国气象局与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每日全国主要公路气象预报,公众可在各大媒体获取信息,此外,在重要节假日来临之前,例如国庆、五一、春节等节假日,中国气象局与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假期期间长时效的公路交通气象预报信息。二是公路交通气象专项保障服务。例如2008年我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发生期间的公路交通气象专项保障服务、"汶川"地震灾区的公路交通气象专项保障服务以及春运气象保障服务等等。
记者:这次降雪致使内蒙古1814次等多趟列车滞留野外,请问铁路交通对气象条件有什么要求?
吴昊:铁路运输安全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铁路线路的不断增加和列车速度的大幅提高,暴雨、大风、雷电、沙尘暴、高温热浪等高影响天气也会对铁路运输安全产生极大的影响。
气象条件主要从两方面影响铁路交通:一是影响铁路基础设施。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如暴雨等灾害导致的泥石流,山洪等可能将破坏铁道,破坏铁路的通讯设施。二是直接影响火车运行安全。大风、积雪、冰冻、雷电、沙尘暴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列车的安全运行。
记者:道路结冰给公众带来诸多的危险和不便,出行前和出行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吴昊:司机在道路结冰的情况下应该降低车速。按照公路可变情报显示板上预告的车速行驶,防止车辆侧滑,加大行车间距。冰雪路面的行车间距应为干燥路面行车间距的2~3倍;沿着前车的车辙行驶,一般情况下不要超车、加速、急转弯或者紧急制动。需要停车时要提前采取措施,防止各种原因造成的侧滑;在有冰雪的弯道或者坡道上行驶时,应提前减速;及时安装轮胎防滑链或换用雪地轮胎。
步行外出要采取保暖措施,耳朵、手脚等容易冻伤的部位,尽量不要裸露在外;当心路滑跌倒,穿上防滑鞋;不要随意外出,特别是要少骑自行车;确保老、幼、病、弱人群留在家中;因道路结冰路滑跌倒,不慎发生骨折,应做包扎、固定等紧急处理。
学生要注意:过马路要服从交通警察指挥疏导;建议少骑或者不骑自行车上学;教育学生不要在有结冰的操场或空地上玩耍;如果做溜冰运动,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
降雪对土壤增墒、冬小麦越冬有利
记者:我国发生大范围雨雪天气严重威胁农作物。大范围雨雪天气对大田农业的影响是利是弊?
毛留喜:此次降雪降温过程对北方的大田农业利大于弊,对南方的大田农业是有利有弊。
目前,北方主要的大田作物是以冬小麦为主,种植部分冬油菜。此次降雪带来了四大益处。
首先降雪有利于土壤增墒。2009年12月以来,华北及内蒙古中东部地区雨雪稀少,降水量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少5成以上,华北东部和内蒙古中部部分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降雪对改善农田的土壤水分条件十分有利。
其次,降雪降温能够抑制病虫害越冬,可灭杀一部分越冬虫卵,对病虫害起到了一定的防控作用。
再次,正所谓瑞雪兆丰年,雪盖增加保温保湿效果,冬小麦经过了很好的抗旱锻炼,抑止了部分旺长的小麦,又覆盖上"被子",利于作物抗寒和越冬。
最后,此次降雪还对增加水资源十分有利。1月4日10时20分气象卫星遥感监测显示,积雪覆盖总面积约50余万平方公里,其中河北省积雪面积约15.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92%;山东省积雪面积约5.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37%;山西省积雪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14%;京津地区基本全部被积雪覆盖。经分析测算,此次强降雪天气共为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山东6省(区、市)增加水资源约19.4亿立方米。
但是降雪降温对前期播种比较晚,播种基础较差,没有形成壮苗的作物可能会造成冻害,对苗情转化升级,形成壮苗越冬不利。
降温、降雪对南方的大田农业是有利有弊:在为改善土壤增墒,增加水资源的同时也增加了滞害。南方降水量就比较多,此次降雪使温度降低,水分蒸发散少,土壤湿度偏大,会加重湿、渍害的影响。
设施农业与畜牧业需加强防范
记者:雨雪天气对设施农业的影响是利是弊?
毛留喜:此次降雪对设施农业弊多利少。首先,强风大雪造成机械损伤,将大棚压塌,棚内的作物,包括蔬菜、苗木花卉受到很大影响。其次,设施农业靠温室效应来增温,由于低温,日照少,室内的温度偏低,如果没有加温设施就会受到冷害冻害,如果加大设施内人工不光、加温力度就会增加生产成本。
此次降雪对设施养殖业也是弊大于利。设施养殖的设施一般较为简单,容易被破坏和压垮。
记者:冬季,畜牧业对气象条件的依赖较大,此次降雪对畜牧业有何影响?
毛留喜:如果雪覆盖时间长积雪较厚,会形成"白灾"。积雪太厚,牛、羊等无法觅食,必须人工提供饲料。如果没有充足的饲料准备,牛、羊会饿死。同时如果温度很低,老弱病残动物将很难生存。
目前恰是羔羊生育的高峰期,温度太低,没有保温设施对羔羊和孕产羊都会形成比较大的危害。
针对降温、降雪对农业的不利影响,采取恰当的生产措施非常必要:加固温室大棚、畜禽圈舍及水产养殖设施等,增强设施保温抗寒能力。要及时清理积雪,同时要做好幼仔畜保育以及饮水系统防冻、和饲料储备工作,适当增加高能量饮料的喂养量,提高畜禽的抗寒能力。需加强防范大风、积雪、降温和持续低温寡照天气对设施农业的不利影响;北方牧区需做好饲草料储备及防寒保暖等工作;南方部分作物、蔬菜、果树等需采取覆盖、熏烟等措施防御冻害;土壤过湿地区要抓紧清沟理墒,确保越冬作物稳健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