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登高望远,谋划全局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0日14:53  新华社

  心系民生,情牵百姓

  停工裁员、收入减少、财产缩水……国际金融危机既对经济发展造成冲击,也给百姓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越是困难时刻,越要高度关注民生。胡锦涛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要扎扎实实做好保民生的工作,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城乡居民生活有新改善,切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国际金融危机的风暴,也影响了雪域高原。对西藏广大农牧民的生产生活,胡锦涛总书记一直特别关心。

  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西藏代表团的全体会议上,西藏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代表报出一张“民生清单”,总书记听得格外仔细。他特别叮嘱西藏的同志:“要多搞一些能够直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多做一些能够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事情,多解决一些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在规划2009年工作时,党中央、国务院鲜明地将保民生与保增长、保稳定并列为工作重点。

  这是保障民生的周密部署,这是心心相印的深情牵挂——

  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央政府的施政蓝图。2009年3月全国人大高票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各项民生安排引人注目:

  安排1300亿元灾后重建基金,安排“三农”投入7161亿元,投入社会保障资金2930亿元,3年各级政府投入8500亿元以保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推进……

  一笔笔真金白银,让人感受到沉甸甸的“民生分量”。

  “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治国理政的高度,再一次向全党发出重视民生的号召。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

  每一次到外地考察,保障和改善民生,都是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中央领导同志调研的重点。他们一次次来到普通群众中,问民生、听民意、慰民情;一次次走进困难群众家里,给大家送来温暖、关怀和希望。

  就业是民生之本。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扩大就业更成为中央领导同志关注的大事。

  这是一个个感人镜头——

  在大学生专场招聘洽谈会现场,他们详细了解大学生就业情况,希望用人单位积极创造条件,让更多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

  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他们希望企业负责人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吸纳返乡农民工参加生产,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在残疾人就业服务窗口,他们向残疾人了解找工作有哪些困难、中央关于残疾人就业的优惠政策落实了没有,鼓励他们自强不息,尽快实现就业;

  在人力资源市场,他们明确要求各类就业服务机构急求职人员所急,解求职人员所难,努力帮助更多的求职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住房是百姓安居之所。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是党中央始终关注的问题。

  在济南市一个棚户区改造安置片区,胡锦涛总书记走进刚刚完工的单元房,察看房间布局、采光,询问居民回迁要补多少差价,还打开水龙头试试水通了没有,叮嘱当地干部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真正把这件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好事办好。

  在地震频发的新疆阿克苏,总书记来到维吾尔族村民家中,仔细察看新建起的抗震安居房,了解造价和政府补助情况,要求当地尊重群众意愿,增加资金投入,加快工程进度,确保房屋质量,让新疆地震多发地区各族群众都能住上抗震、舒适的住房。

  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各个民生难题,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一次次作出重要指示——

  “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其作为社会安全网的积极作用……”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中等职业教育……”

  “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设施建设……”

  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有力推动下,2009年的中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这是一笔笔实实在在的投入清单——

  全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等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民生支出增长29.4%;而大规模结构性减税政策预计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500亿元。

  这是一组组令人难忘的民生数据——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全国27个省区320个县和4个直辖市陆续试点,亿万农民老有所养的梦想,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到11月底,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超过2.3亿人,全国超过12亿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

  到10月底,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3%,前三季度全国跨地区就业农民工总量15198万人,比上一年底增加1157万人。前11个月全国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13万人,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一项项保障和改善民生措施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得到了人民群众由衷的拥护和欢迎,也为扩内需、保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持。

  纵横捭阖,推动合作

  2008年11月15日上午。华盛顿。美国国家建筑博物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正在这里举行。

  此时此刻,国际金融危机已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恐慌和沮丧正在蔓延,许多人在彷徨,更多的人在观望……

  出席会议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题为《通力合作 共度时艰》的重要讲话,全面深入地阐明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3项重要主张,指出“为了有效应对这场金融危机,世界各国应该增强信心、加强协调、密切合作”,“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是继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尽快恢复市场信心,遏制金融危机扩散和蔓延”。

  危难关头,更要全世界携手合作、共同应对。胡锦涛主席在峰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源,指明了加强国际合作应对这场金融危机的正确方向,介绍了中国政府为确保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采取的积极举措,强调中国扩大国内需求的10项举措必将有力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传达了中国积极参与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合作的决心和诚意,得到多国领导人呼应,赢得国际社会普遍赞誉。

  仅仅两天的峰会期间,胡锦涛主席频繁会晤各国领导人,介绍中国确保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采取的重大举措,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方向问题与各国领导人深入交换意见,促进中国同有关国家的双边关系发展。

  同舟共济,携手努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没有一个经济体能够置身世界大局之外。对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中国而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

  从两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到3次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峰会,从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到“金砖四国”领导人会晤……一年多来,胡锦涛主席多次出席国际会议,全力推动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有力提升了中国国际影响力。

  这是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向世界作出的郑重承诺——

  “中国愿继续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参与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合作,支持国际金融组织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增加融资能力,加大对受这场金融危机影响的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这是胡锦涛主席阐明的中国对贸易保护主义的鲜明立场——

  “我们应该共同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反对以各种借口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和各种以邻为壑的投资保护主义行为,共同反对滥用贸易救济措施。”

  这是胡锦涛主席代表发展中国家发出的呼吁——

  “国际社会在应对金融危机时,尤其要关注和尽量减少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造成的损害”;“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保持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切实保持和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

  这是胡锦涛主席就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提出的建议——

  “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完善国际监管体系”;“推动国际金融组织改革,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鼓励区域金融合作,充分发挥地区资金救助机制作用”;“改善国际货币体系,稳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

  与此同时,中央政治局其他常委同志在出访中也着力介绍中国决策,传达中国声音,推动国际合作——

  阿尔及利亚、加蓬、埃塞俄比亚、俄罗斯、奥地利、意大利、美国……吴邦国前往不同大陆、不同国度,同各国领导人广泛交流、寻求共识。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会议,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温家宝的身影一次次出现在各个国际场合,讲信心、提建议、促合作。

  约旦、土耳其、柬埔寨、菲律宾、秘鲁、巴西……贾庆林出访时向各国领导人全面介绍我国政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积极呼吁国际社会通力合作、共度时艰。

  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中央领导同志也利用出访的机会,广泛接触各界人士,与各国领导人深入交换意见,就增进双边关系、推动国际合作达成广泛共识。

  共识在交流中达成,合作在沟通中推进。在中国参与和推动下,国际社会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伦敦峰会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和加强金融监管等全球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议题达成多项共识;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匹兹堡峰会同意将峰会机制化,使二十国集团峰会成为国际社会合作应对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加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和有效平台;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至少增加5%,将发展中国家和转轨经济体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至少增加3%……

  在全球合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进程中,中国在自身面临巨大困难和严峻挑战的形势下,以负责任的姿态,作出不懈努力——

  在经济面临巨大困难的形势下,保持了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为世界金融市场稳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组织大型采购团赴海外采购,显示了中国坚持对外开放、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的坚定态度;

  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公司贸易融资计划,决定提供首批15亿美元的融资支持;

  尽最大努力向有关国家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有关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总额达65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

  明确宣布将采取8项新举措推进中国同非洲的合作,包括建立中非应对气候变化伙伴关系、启动“中非科技伙伴计划”、向非洲国家提供100亿美元优惠性质贷款、扩大对非产品开放市场……

  纵横捭阖,推动合作。正如日本《读卖新闻》在伦敦金融峰会期间发表文章所说,一年多来,胡锦涛等中国领导人在国际会议上的一系列讲话,中国同国际社会的紧密合作,展示了中国“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登高望远,谋划全局

  如何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过程中发现新机遇、再上新台阶,使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过程成为推动发展上水平的过程、成为为更长时期又好又快发展打基础的过程?——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直思考的重大课题。

  早在2008年11月底至12月初,短短10来天的时间里,在相继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等4次重要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把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把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结构调整形成的压力转化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竞争优势”。

  2009年3月,同广东省全国人大代表一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挑战和机遇从来都是并存的,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关键看如何把握和应对。如果知难而进、趋利避害,就能把握机遇、掌握主动;如果悲观失望、无所适从,就会痛失机遇、陷入被动。这场金融危机在给我们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带来立足新起点、形成新优势的机遇。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到2009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长下滑的态势得到了有效遏制,但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始终牵动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思虑的目光。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固,国内经济回升内在动力仍然不足,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农业基础仍不稳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在各种会议上,在各地调研中,在部署工作时,中央领导同志就解决好这些问题进行着深入的思考。

  2009年10月,齐鲁大地草木添黄,秋意渐浓。

  胡锦涛总书记在济南出席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后,又前往滨州、淄博、东营等地考察、调研。这是近一年半来,胡锦涛总书记第三次到山东考察。与此前的考察略有不同,这次考察的重点聚焦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上。

  第三次来到山东,胡锦涛总书记先后考察了7家企业,其中既有大型纺织印染企业,又有新材料新能源企业。胡锦涛边走边看边问,思路日益清晰——

  总书记深刻指出,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进一步突显出来。如果我们不高度重视、加紧解决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合理这个主要症结,将来付出的代价就会越来越大。

  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顺应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趋势,跟上国际金融危机催生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潮流,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步伐,培育经济长远发展的竞争力,确保在新一轮国际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时刻的战略抉择,关系一项事业的成败,关系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

  一个多月后召开的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深刻阐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出要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为抓手,增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他强调,做好2010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当这次会议的内容公开报道后,无数人对字字千钧的这句话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10多天后的一个夜晚,南海之滨的广东珠海。出席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庆祝活动后,胡锦涛总书记又来到这里考察工作。当晚,他听取广东省委和省政府的工作汇报,同大家一同研究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之策。

  在听取广东省负责同志的汇报后,总书记对他们说,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客观上为我们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要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着力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真正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在这个问题上,早觉悟、早动手、早主动。”

  这是总书记对广东发展的深切期望,更是党中央对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的深谋远虑。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胡锦涛总书记一再强调,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坚持不懈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总书记特别指出,应对严峻挑战、战胜严重困难、完成艰巨任务,迫切需要各级干部保持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认真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模范执行中央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规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和奢靡之风,把资金真正用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群众生活急需的地方;牢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操。    

  傲雪梅愈艳,凌寒志更坚。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一年多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是得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的坚强领导集体。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中国人民就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辉煌!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应对 金融危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