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曹操墓诸多传说被专家否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0日18:33  法制晚报
曹操墓诸多传说被专家否定
曹操墓地理位置示意图

曹操墓诸多传说被专家否定
曹操墓古今地理位置示意图

  从《三国演义》到戏剧舞台,曹操一直是多疑、奸诈的历史人物。而他多疑的性格为他的墓葬增加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古人对阴宅是非常重视的,坟是关乎他们家族今后兴旺不兴旺的一个标志。很多人认为,曹操是一个这么大权势的人,他的阴宅一定会非常豪华的,而且也不可能轻易让后人找到。所以几千年来,民间关于曹操墓的谜团很多。而最盛行的,莫过于七十二疑冢。墓穴所在,有的说是在铜雀台附件的灵芝村,有的说是在漳河底,也有说是在曹操故里谯县的"曹家孤堆"(谯陵)……

  今天,我们不辩河南安阳高陵的真假,权且看看几千年来关于曹操墓的种种谜团,其中有文学中流传的故事,也有文献记载。记者以查找资料的方式和专家求证的方式呈现出来。

  传说之一

  曹操墓到底在哪?

  说法1:葬于铜雀台 来源:《彰德府志》地点:河北省临漳县的漳河畔

  在曹操遗令的最后,还提到了铜雀台,他吩咐他的妻妾们,在铜雀台的公堂上安放一张六尺大床,挂上灵帐,并供上干果祭品,逢到每月的初一、十五的上午,向灵帐奏乐歌舞。同时,遗令还嘱咐他的群臣,"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后人便依据这篇遗令里所说的内容,以铜雀台为中心,寻找曹操的陵墓,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未果。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的《彰德府志》中,在一幅描绘详细的临漳县图上,在位于铜雀台正南五公里的灵芝村处,清清楚楚地标着一座"魏武帝陵"。

  求证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研究室曾经在当地成立了邺城考古队,对古邺城周边的遗址和遗迹进行发掘,以及对部分墓葬进行抢救性保护,但并未发现和曹操墓有关的线索。

  说法2:回归故土 来源:《魏书·文帝纪》地点:安徽亳州

  还有一说,据说曹操墓应该在其老家,也就是现在的安徽亳州。很多人认为,这符合中国人叶落归根的习俗。

  在曹操的老家亳州,曹氏宗族的墓群集中在亳州城南的薛家孤堆。曹操的祖父曹腾、父亲曹嵩、长女曹宪等数十座陵墓分布在这里。

  直到2007年,河北曹操墓久寻未果,安徽亳州则打出了新的观点:根据古人一般的丧葬规律,如果曹操没有葬在封地,那么葬在故里亳州也就"不无可能"。

  魏武帝故乡的亳州专家们甚至给出了更大胆而明确的推测:墓群中与曹腾墓、曹嵩墓呈三角形状的三号墓被推断为"疑似曹操墓"。

  求证

  一元一国学网副主编于善伟认为,曹操葬于亳州文献没有记载,这只是后人根据亳州是曹操老家,受古人死后归葬老家的思想影响。

  再加上亳州有曹操祖父和父亲的墓,就推断曹操墓也应该在这里,这不具有说服力,三国是个战乱时代,死后不能归葬故里是很正常的,考古最好的证据应该是有据可查的文献记载与历史文物相互印证。

  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王迅教授认为,尽管曹操安葬在老家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安徽亳州的曹氏宗族墓有他父亲和女儿的骨骼,这可以为河南安阳对曹操进行DNA鉴定提供骨骼依据。

  传说之二

  七十二疑冢是否存在?

  来源:《三国演义》

  曹操去世之后,他的遗体葬于何处,由于多年来一直没有找到他的陵墓,因此民间便代代相传所谓七十二疑冢的说法。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曹操描写成一个生性多疑的枭雄,即便在去世之后,也要造几十座假坟,以免被后人掘墓。

  传说曹操为了防百年之后陵墓被盗或被仇家毁坏,临终前就做了周密的安排,等到出殡的那一天,邺城内所有的城门同时打开,72具棺木分别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抬出,葬入事先准备好的墓室内。于是,后人再也分不清楚哪一座是曹操的真坟。

  1956年,河北省临彰县讲武城乡往西,一直到河北磁县一带被河北省政府正式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对此冠以"磁县七十二疑冢"之名。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汉魏室主任、著名汉魏史学家梁满仓明确表态,所谓曹操的七十二疑冢是不存在的。

  梁满仓说,这种说法没有实物依据,河北省磁县传说有曹操的七十二疑冢,但经过专家考证,这片古墓实际上是北魏时期的墓葬群,而且确切数字是134座。疑冢之说完全不足信。据考证,所谓七十二疑冢一说,是宋代以后才出现的。

  传说之三

  是否为水葬?

  来源:《聊斋志异》

  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王迅教授说,在民间关于水葬的说法也比较多。

  自从清代起,曹操“七十二疑冢”不断被人盗掘,但是并没有发现曹操墓。当时就有人提出,曹操的真正陵寝是造在漳河的河床下面。论据为,曹丕废汉称帝之后,曾写过一份诏书,其中有“欲祭先王于河上,览省上下,悲伤感切”之句。

  而《聊斋志异》中有一篇叫作“曹操冢”的故事,讲的就是曹操水葬的故事。

  据说,在邺城外有一条河,河中有个幽深的洞穴。人们走进这个洞,发现洞中有座小石碑,上面写着:曹孟德之墓。打开墓室,里面奇珍异宝无数。

  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王迅教授说,这是民间的一种传说,是文学作品呈现出来的,可信度也不高,而且这种说法太过离奇,考古学方面始终没有找到相关的依据。

  传说之四

  薄葬还是厚葬?

  来源:《三国志·武帝纪》

  曹操一生节俭,甚至连随葬衣物还打着补丁。

  《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可能是预感到自己寿数将尽,曹操特地颁布了一道《终令》,说“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

  曹操要求将自己葬在“瘠薄之地”,更对丧葬规格作出了明确要求,要穿着平时常穿的衣服下葬,不准用金银珠宝来做陪葬。

  一元一国学网副主编于善伟认为,作为正史的《三国志·武帝纪》,这种说法可信度比较高。

  他认为,曹操薄葬的用意,一是为了节约国家开支,安定军民之心,免遭怨恨,为自己留下个好名声;二是为后代及其他大臣树立一个榜样;第三也免得叫那些盗墓者大发横财;第四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因为丧葬从简,可不惊师动众,各地驻军仍能坚守岗位,严防吴、蜀两国趁机入侵。由于他不肯为自己的陵墓多花钱,所以他死后几年的时间,陵上的祭殿就已经损坏了。因为没有贵重的金银珠宝等随葬物品,连盗墓贼都懒得光顾了。

  文/记者朱治华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曹操墓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