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谷超豪孙家栋获国家最高科技奖及500万元奖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2日01:59  京华时报
谷超豪孙家栋获国家最高科技奖及500万元奖金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谷超豪(右)、孙家栋(左)颁奖。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本报讯中共中央、国务院昨天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李克强主持大会。中科院院士谷超豪、孙家栋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500万元。 

  上午10时,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首先向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谷超豪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孙家栋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随后,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奖。 

  在这次评选中,获得2009年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孙家栋主持完成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和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使中国成为少数几个拥有相关技术的国家。他担任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一代和二代工程总设计师,是中国月球探测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提出了2020年前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分三个阶段的实施方案。 

  另一位获奖者谷超豪对偏微分方程的研究,为解决超音速空气动力学中的若干重要数学问题做出了先驱性的工作。他最早得到经典规范场初始值问题解的存在性,并给出了所有可能的球对称的规范场的表示;他的“波映照”研究方向的突破性工作更是引发了众多国际顶尖数学家的关注和后续研究。 

  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74项(人)。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28项,包括一等奖1项、二等奖27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55项,包括一等奖2项、二等奖5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282项,包括特等奖3项、一等奖17项、二等奖262项;授予7名外籍科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获奖感言

  谷超豪:感谢小学、中学、大学老师

  本报讯深灰色大衣搭配含蓄的暗红羊绒围巾,梳理齐整的银发,谦和亲切的笑容,尽管已是84岁高龄,谷超豪先生给人的第一印象仍是精神、儒雅、风度翩翩。 

  数学家答记者问,特点相当鲜明:反应机敏、答案简短。在谈到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时,谷超豪只有简单的一句:“感谢小学、中学、大学老师。”对于获奖后的计划和安排,他说:“还会继续努力工作。” 

  无论记者们问怎样的问题,谷超豪都能用最简洁、最准确的语言,干净利落地给出答案,却处处表达着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投入。 

  面对“数学研究是不是需要甘坐冷板凳的精神”的提问,谷超豪说,“能解决复杂问题是件高兴的事情,不会寂寞。” 

  “数学是很美好的。”“如果看准了一项研究是国家需要的,那就应该尽力去做好。” 

  “学生要取得成就,需要对创造感兴趣,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对解决问题感兴趣。但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愿意为祖国作贡献。” 

  “我最高兴的事情,一是解决了科学问题,二是学生作出了成绩。”

  孙家栋:获奖要感谢钱老培养

  奖金九成用于科研

  本报讯在昨天下午的媒体见面会上,孙家栋院士身穿黑色上衣,朴实无华,脸上带着他招牌式的眯眼微笑。他说,他最大的幸福就是在这50年的过程中,与航天人这支队伍一起克服种种困难,完成了国家赋予的航天事业的任务。 

  在昨天,孙家栋还不忘钱老的嘱托,“钱老这位恩师,对我的一生影响是非常大的。得到这样的大奖,一定要感谢钱老几十年来对我的培养和教育,我会尽一切努力不辜负他对我的期望,同时把航天事业做得更好。” 

  提到500万奖金,他表示,500万奖金,1/10自己支配,9/10用作科研。他说,这是国家对我们的航天业的一个激励,是对几十年来取得这样成就给予的肯定。这样大的工程取得这样的成就,是航天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我想借此机会向我过去的导师、老师们对我的支持、对我的教育表示最衷心的感谢。”他说,这个奖第一时间“要和共同战斗的同志们一起分享”。

  ■新闻背景 

  为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我国设立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技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或社会效益”。该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以其权威性和高达5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引起海内外的极大关注。

  ■数据

  80岁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0年获奖者中,获奖年龄最高的有吴征镒院士(91岁获奖),最轻的有王选院士(64岁获奖),但平均年龄是80岁左右。

  16人

  国家科学技术奖10年来,共奖励3022项成果、27772人和1个国际组织。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16人。

  ■现场侧记

  耄耋老人的童真问答

  在30分钟的记者答问时间里,这位银发苍苍的耄耋老人,坦然展示了他数十年来的为人之道、为师之道和为学之道,更让在座之人在收获答案的同时,收获了一份童真。 

  有记者问谷超豪一天的生活是怎样的。他回答“我每天早上7点起床,生活很规律。” 

  记者追问:然后呢?“然后做研究啊。” 

  “除了研究数学呢?” 

  他很认真地想了想,无辜地朝记者一摊手,“就是研究数学,没什么了。” 

  谷超豪先生的夫人胡和生也是一位数学家,与谷先生同样曾师从数学家苏步青,又同样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对于这样传奇的两位数学家之间的爱情,记者们自然不会放过。 

  “我们俩最好的就是,两人研究的事情互相都熟悉,都能理解。”谷超豪说到这里顿了一顿,带着略微有些孩子气的表情,补充说:“所以我要更努力,把研究做好一些,这样她就会更重视我。”

  ■其他奖项

  《中国植物志》摘走自然科学奖头奖

  曾连续空缺两年

  本报讯已经连续两年出现空缺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1日授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钱崇澍等完成的成果“《中国植物志》的编研”。 

  昨天在奖励大会上,经过四代科学家历经45年完成的“《中国植物志》的编研”成果摘取了这项荣誉。 

  《中国植物志》的编研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146个单位、312位作者、164位绘图人员参与完成。 

  全书共5000多万字,总计80卷126册,包括9080幅图版;记载中国维管束植物301科、3408属、31142种;采集和查阅植物标本1700余万份;发表新属243个,新种14312个;提出了一些类群的新分类系统。 

  据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陈心启教授介绍,《中国植物志》是中国植物资源的“国情报告”,增加了“经济用途”“物候期”“物种生境”“地方名称”等,使植物志的成果更具实用价值,为了解我国野生植物的生存状态和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国家自然科学奖每年评审一次,主要授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有重大科学发现的公民。 

  2007和200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连续两年出现空缺。

  本版稿件综合本报记者李铁铮新华社报道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科技奖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