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应县南泉乡投资上千万元兴办寄宿制学校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4日07:34  山西新闻网
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让农村孩子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应县南泉乡先后投入资金1100万元,兴建高标准的寄宿制学校两所,使全乡93%的学生实现了集中寄宿就读。县委书记、县长王守林在前不久召开的应县农村工作汇报会上,充分肯定了南泉乡的工作。

  兴办寄宿制学校成为农村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南泉乡地处应县南山脚下,辖24个行政村,15300口人,各项经济社会指标在全县乡镇属中等偏下水平。乡党委书记张沛儒告诉我们,由于南泉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对教育的投入欠账较多,加之受计划生育、扶贫移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人口逐年减少,到2004年底,全乡共有学校17所,在校学生1000余人。校均规模不足60人。像梨树坪、茹越口学校当时均只有9个学生。全乡仅有的一所乡中也因危房无力改造被迫停办。由于点多面广,布局分散,办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低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导致了学生背井离乡无序流动。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南泉乡党委、政府抓住机遇,在地处峪口的瓦窑沟村,集中兴办寄宿制学校,实现从“小而全”到“大而精”的转变。该工程占地8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首期完成投资190万元。全新的设施设备,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规范的内部管理,使瓦窑沟中心小学一跃成为全县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样板校,也成为周边农村孩子读书求学的理想地方。

  从2005年的56人,发展到2006年拥有学生250人,面对瓦窑沟中心小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而学校设施条件有限的实际,乡里启动瓦窑沟中心小学二期扩建工程,从资金筹集、土地征用、规划设计、工程实施等方面严格把关。

  党政领导把教育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瓦窑沟寄宿制中心小学办学的成功实践,进一步增强了南泉乡决策者发展农村教育的信心和决心。

  2008年,根据市、县的统一安排,南泉乡党委、政府经过反复研究,形成了这样一个决策:借鉴瓦窑沟中心小学的办学经验,继续加大布局调整力度,全力实施教育资源整合战略,新建九年一贯制的南泉乡中心寄宿制学校,彻底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高全乡整体办学水平,争创应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第一乡。

  按照规划设计,该项目占地面积14085平方米,建筑面积4366平方米,可整合南泉、钗里、周家地、小山门、东贾庄以及边远山区5公里以内的学生寄宿就读。

  乡党委书记张沛儒和乡长李尚宝一门心思扑在工程建设上,多次上朔州,跑太原,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确保了此项工程按期高质量完成。乡党委书记张沛儒因此被当地干部群众誉为“教育书记”。

  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质量

  现在,瓦窑沟中心小学拥有教师23人,平均年龄只有29岁。他们当中,大学本科学历的占10%,专科学历的占90%,有8名教师受到省、市、县的表彰。这些教师扎根农村,爱岗敬业,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成为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

  园丁辛勤耕耘,桃李茁壮成长。优良的教学环境,优秀的教师队伍,吸引了一大批外出求学的农村孩子重返家乡。本学期,有265名学生返回南泉中心学校就读,使全校学生总数达到408人。在瓦窑沟中心小学,从城内几所小学返回读书的邓晓红、李煜等同学一致反映,这里的老师更像妈妈,她们不仅耐心教给学生知识,而且在生活上给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使他们能够快乐生活,奋发学习。现在,瓦窑沟中心小学拥有学生368人。2007、2008两年,在县教育局统一组织的学生期末抽样评估测试中,瓦窑沟中心小学两次取得了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学校连续四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07年荣获山西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在去年的应县庆祝教师节大会上,南泉乡党委、乡政府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重教兴学先进集体。

  本报记者安 玉 本报通讯员 赵 岳 马富瑞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