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老人摔倒无人敢扶 网友热议彭宇案影响——— 中国道德水平倒退30年?

  一个老人倒下

  引发连锁反应:

  扶,还是不扶?

  13万网友参与调查:

  有巡街的保安上前询问情况;

  有热心的路人帮忙拨打救助电话;

  有附近商铺的店员递出羽绒服给老人保暖;

  但是谁也没有把老人扶起来。

  扶,还是不扶?

  13万网友参与调查:

  62.54%选择“绝对不会,怕惹麻烦”;

  33.45%认为,应该先理性判断,再作决定;

  4.01%觉得,肯定该扶,“这是起码的公德”。

  一位老人摔倒在街头,人们纷纷伸出援手,但是谁也没有把老人扶起来,还有人“善意”地提醒:“别去扶他,当心赖上你,到时后悔都来不及了。”

  此事让网友们产生了联想,并引起激烈讨论。一位网友认为,这与当年南京“彭宇案”不无关系,“彭宇案”判决,让中国的道德水平倒退了30年。

  “悲哀”比“寒心”更恰当

  1月9日下午,一位八旬老人突然倒在杭州南宋御街街头(右图)。有关报道称,当时很多好心人围上来,伸出援手。杭州某论坛网友“蟋蟀”也参与了救助,他用相机拍下了救助的全过程。

  据“蟋蟀”称,路人们纷纷给老人提供帮助,但也有让人寒心的事。“当时有一位店老板想扶老人进店里暖一暖,旁边有一个中年妇女竟‘义愤填膺’地劝他不要多管闲事。”后来,有巡街的保安上前询问情况,有热心的路人帮忙拨打救助电话,有附近商铺的店员递出羽绒服给老人保暖,但是谁也没有把老人扶起来。

  一位搜狐北京网友认为,报道中用“寒心”这个词语,来形容这次投票结果恐怕不恰当。不是大家不想帮,而是不敢帮。用“悲哀”更恰当,更能反映出我们这个社会的无奈。

  有人说判决推理败坏社会风气

  这样的担忧不是没有原因。

  2006年11月20日,南京的徐老太太在公交车站等车,自称被正在下车的市民彭宇撞倒,并于2007年年初将彭宇告上法庭,索赔13万。另一方面,彭宇解释说自己是下车时看见徐老太太摔倒,就赶紧把她扶起来,自己还垫付了200元医药费。

  2007年9月3日,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法院“从常理分析”,认为如果彭宇是见义勇为做好事,就应该抓住撞倒徐老太太的人,而不仅仅是好心相扶。根据法院的推理,彭宇送徐老太太上医院的行为纯属做贼心虚。

  有人说,法院的一审判决让社会道德倒退了30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同意这个说法。“本来社会上就存在信任危机,这个判决加速了道德的倒退。这是制度对正义的粗暴,并已产生了示范效应。”

  民法学家:证据不明,不宜赔偿

  “这无疑是一件比较悲哀的事情。”中国人民大学民法学教授张新宝感叹说。如果原告不能证明被告实施了加害行为,或者不能证明加害行为与自己受伤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那么,都不能够判决原告胜诉。

  “一个判决,不能从个案的视角来看,还要从对老百姓的行为导向来看。”张新宝说,法院在无法查明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应更倾向于判决原告败诉。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