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京纪委副书记回忆赵化宇:曾短信发来20余诗作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8日03:02  扬子晚报

  现任公安部经费保障处处长幺子国是赵化宇相识11年的兄弟。1999年4月,他们在公安部面试的时候一见如故,之后又一起来到南京鼓楼公安分局锻炼一年,住在同一个宿舍,回到北京后又一起在公安部装备财务局共事。提起两人在南京度过的那一年时光,幺子国说这将是他人生最宝贵的记忆。

  曾24小时不间断值班

  幺子国告诉本报记者,面试时相识已是一种缘分,巧的是1999年7月他们被公安部录用后都被安排到了南京锻炼。当时来南京的一共有23人,到了之后先在长江边的警校集中学习了一个月,之后这些公安部新录用的警员被分派到南京的各个公安分局锻炼,他们两人同被分在鼓楼公安分局。

  在鼓楼公安分局,赵化宇和幺子国先是被安排在刑警大队重案组,分局领导对他们也很重视,虽然是新人,但是经常让他们参加一些重大案件的调查工作。报到的第一天,赵化宇就被安排去蹲点抓捕一个杀人犯,从晚上11点一直蹲守到次日晨7点。在当年9月底,两人又一同被调到了刚刚成立的鼓楼公安分局经济案件大队。

  幺子国告诉记者,当时赵化宇在专案组中负责接访工作,因为那个案子受害的群众非常多,听说警方查办有很多人都来向警方反映情况,赵化宇一个人24小时值班,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总共接待了两三千名群众的来访,每位来访群众他都认真接待并做好记录,大伙对他的评价都很好。

  他爱上了南京这座城市

  “那时候我们住在草场门附近的百草园宾馆,工作之余我们也会一起出去逛逛,他很喜欢南京这座城市,特别是南京的小吃,后来他还经常跟我提起那段美好的时光。”幺子国说,赵化宇对南京的历史文化很感兴趣,他们两人在休息时经常各带一本书从草场门步行走到紫金山再到明孝陵,躺在草地上看看书、聊聊天,而赵化宇最感兴趣的话题还是法律知识方面的东西。赵化宇还非常喜欢南京的小吃,最喜欢的是旺鸡蛋,芦蒿炒香干和油炸臭豆腐也很爱吃。“那时候百草园宾馆门口晚上经常有人挑个担子来卖旺鸡蛋,他一口气能连续吃五六个,而且特别喜欢吃那种带骨头的……”

  爱好打乒乓球

  除了看书,赵化宇还有个业余爱好,那就是打乒乓球,而这个爱好正是在南京学会的。“我们几个经常去教育学院打乒乓球,一开始他根本不会打,总是被我们修理,不过很快就学会了。后来回了北京他还经常找我一起打,但是他后来工作越来越忙,有了小孩家里又需要照顾,打得就少了。”幺子国告诉记者,他和赵化宇曾有一个约定。2009年7月,赵化宇动身去海地之前,幺子国约了几个平时玩得比较好的兄弟打算摆酒为赵化宇饯行,不过那晚赵化宇突然打电话来说他来不了了,因为临时接到通知安排他给参加维和行动的警员开动员会,开完会之后赵化宇就去了机场登上了去海地的飞机。出发前,两人曾约定等赵化宇从海地回国之后再把酒言欢,没想到这次分手竟成了永诀。

  内心澄澈的他爱作诗文

  南京市纪委副书记龙翔回忆赵化宇

  2009年9月23日,正在开会的南京市纪委副书记龙翔接到一个电话,熟悉的号码属于他的朋友赵化宇。“我在开会,有事吗?我会后打给你吧。”“没事,就告诉你一声,我要去海地执行任务了,就这两天动身。”“好,那你一路顺风,等回来了我们再见面。”

  龙翔没有想到,这个电话,竟是他最后一次听到赵化宇的声音,而他所期待的“见面”已永远无法实现。

  1999年,公安部选派两个年轻人到南京鼓楼公安分局锻炼,其中就有当时27岁的赵化宇。同年,赵化宇加入由省纪委牵头、鼓楼公安分局立案侦查的专案组,对一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进行调查,作为专案组的负责人,时任省纪委五室副主任的龙翔与赵化宇相遇并相识。

  昨天,在办公室里接受采访时,龙翔语带悲怆。他和赵化宇都是河南人,而在他出生成长的新乡市,赵化宇曾工作生活过多年,乡情把两人的距离越拉越近,从陌生到莫逆。在龙翔的回忆中,“化宇是个非常澄澈的人,内心世界特别纯净。”2000年结束锻炼返京后,赵化宇和龙翔这对已以兄弟相称的好友,一南一北地为事业忙碌打拼着,电话和短信成了他们最主要的联系方式。“经常会在电话里聊聊各自的近况,互相道一声平安。”

  “化宇是个才子,”龙翔调出手机里来自赵化宇的许多短信,然后很沉重地念给记者听。意外的,短信内容并非生活琐事,也没有时评纵谈,“他喜欢写诗,然后选一些得意之作以短信发给我。”不谙诗文如记者,犹能在眼前一则则短诗的字里行间,读出素未谋面的赵化宇,浓重的文人情怀、真挚情感和如龙翔所说,“特别纯净”的内心世界。“他先后给我发过20多首作品,我相信他的创作远不止此。”龙翔告诉记者,他计划联系化宇的亲人朋友,共同收集其遗作,“想为他出一本诗文集,聊表纪念。”

  赵化宇做事总是替人着想

  在南京工作一年,赵化宇也和南京的警察同事产生了深厚的友谊。南京鼓楼公安分局经案大队的沈宁、徐俊、徐石,汉中门派出所的李健,南京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的徐鹏都是他的朋友。

  “说实话,搞经济案件的民警一般都是单兵作战,我们和赵化宇没有很深入的接触。但是他做人直爽,做事喜欢替别人着想,这两个特点给我们的印象非常深。”民警徐鹏告诉记者,在当年的那起集资案中,他和赵化宇同在一个工作小组,赵化宇喜欢看书,特别是法律方面的书籍,因为集资案在当年也算是一种比较新的犯罪,有很多法律上的空白处,专案组讨论时,赵化宇发言很积极,而且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令同事们十分钦佩。”

  他曾经告诉我,他是在工厂当工人的同时看书考上研究生的,所以我一直觉得他是一个很勤奋刻苦的人。”

  南京的民警们回忆,1999年国庆节假期,专案组里的这些南京民警们有很多都不是南京本地人,国庆放假很想回家看看,但是人要是走的话,手头的事情就耽搁了,所以大家都打算放弃休息。

  赵化宇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对这些民警说:“你们有事就请假回家吧,你们手上的事我来做,反正我们被派到南京来又不可能回北京去,闲着也是闲着。”南京的民警们告诉记者,事实上最后大家谁都没有请假,因为后来集资案出现重大转机,大伙都忙着连夜去抓人了,谁也没闲着,不过赵化宇的那一番话还是让他们很感动。“他是公安部来的,按理说还是个领导,能把我们的事情放在心上,真的很难得。”

  一张未及寄出的新年贺卡

  “记得你离开南京的那天吗?我们在集庆门附近的小餐厅,用一道红烧牛尾巴的特色菜为你送行。那是我最后一次见你……”

  “记得我几次去北京吗?很想和你见一见,聊聊工作的情况和生活的变化,却总因故难谋一面,不得不每每约定下回再见……” 这些文字的作者,是江苏省纪委四室的纪检监察员刘步健,而文中的“你”,就是刚刚在海地震灾中不幸遇难的我国维和人员赵化宇。

  刘步健和赵化宇相识于后者下派南京的一年当中,结缘也正是因为那起惊动了省里多个部门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首次见面,在刘的眼里,赵化宇“1米75左右的个头,略显清瘦,戴一副眼镜,既帅气,又具书卷气,言谈举止,可谓风华正茂,意气风发。”

  由于年龄相仿,刘步健和赵化宇有不少共同语言,经常在一起聊聊天,或者在清晨到住地的操场打打篮球。两人还曾结伴出差,同吃共住,关系亲密。有这样一次聊天让刘步健印象深刻,“那次他说起自己的硕士毕业论文,选题是论见义勇为制度的完善。”围绕“如何让英雄流血不流泪”等话题,两人谈了很久。

  刘步健说,10年中由于种种原因,两人再未相见,可那半年相识的每个细节,赵化宇这位常在短信电话中以“刘兄”相称的同龄人,曾经的一言一笑,“都留在了我的日记本里,我的记忆里,我的生命里。”新年刚至,刘步健特意为赵化宇挑选了一张贺卡,并写下了简短的祝福,打算在春节前送上惊喜,“没想到贺卡还未寄出,却得到化宇牺牲的噩耗。”

  本版供稿摄影:焦哲 张磊 范晓林

  赵化宇诗文选登

  清 明

  一夜潇潇清明雨,

  十里殷殷桃花驿。

  残红抱枝犹自怜,

  新绿向阳争俏去。

  芒 种

  闲读东坡江汉城,

  细雨敲窗三两声。

  忽瞥历书芒种至,

  顿生桑梓麦菽情。

  赵队

  我们需要你并肩战斗

  中国第七支海地维和警队队员王立强16日撰写文章,追忆曾与其朝夕相处的队长赵化宇(文章节选)。

  赵队,我们需要你。

  赵队,还记得2006年参加公安部组织的维和海选吗?是你,从容应试,谈笑风生,克难必胜的信心鼓舞着每一名参加考试、考核的队员。

  赵队,还记得2007年维和警察甄选培训吗?是你,带领我们爬冰卧雪、秉烛夜读,轻轻松松的一句调侃:不就吃点苦吗?多大个事呀!乐观坚毅的心态激励着你的每一名队员。

  赵队,还记得维和派遣体制变革的2年默默等待吗?是你,潜心研修、十年铸剑的榜样力量给了我们同样矢志不渝的信念。

  赵队,还记得初到海地寄住圣路易斯酒店的艰难吗?是你,在身患登革热而皮下出血、高烧不退、几度昏迷中还喃喃地说,“但愿从我开始,也从我结束;我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这一年里警队队员都不再生病!”

  赵队,我们需要你并肩战斗。

  “西政精英”殉职

  母校悼念赵化宇

  “刘老师,化宇埋在下面了……”1月15日晚,曾是赵化宇本科期间辅导员的刘萍接到了学生的电话——深圳宝安区政法委的马明第一时间告诉她,赵化宇在海地出事了。“海地地震,化宇现在生死不明。”同一天,被赵化宇亲切称呼为“龙妈妈”的龙光美老师也接到了来自北京一名学生的短信,她是赵化宇研究生期间的辅导员,亲如母子。赵化宇从重庆大学机械工程本科毕业后,回河南工作了1年,便考上了西南政法大学,攻读双学位本科,又过了一年,就考上了研究生。现在,大家除了能在媒体上看到他的一张登记照外,还能在《西政精英》画册里看到赵化宇,而且两张都是他在海地的照片,他留下来最想说的话就是:“爱中国·爱重庆·爱母校”。16日晚,母校西政已经赶制了专题网站,让老师、同学们可以悼念他;今天晚上,学校还将为这名“西政精英”举行悼念活动。重庆时报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